“现代意义”语法教学的模式及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意义论文,策略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的课改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渔场”。课堂从强调教给学生知识,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到后来注重方法的传授,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如今的第三代课改,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课堂教学追求学科价值的探究,追求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适合发生学习的环境,即所谓的“渔场”,为他们搭建参与学习的平台,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实践、参与、体验、合作、交流、感悟等来主动探究,靠自己智慧参悟来获取并掌握知识,并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可见,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培养思维、启迪智慧,英语课堂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悟方法,英语教学应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 所谓的“现代意义”的语法教学,它产生在这样一个教改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目标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来培养、发展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语法教学的基本模式 “现代意义”的语法教学,主要有三个步骤。 1.引出语法,自主归纳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的语法课一般放在第二课时,因此,教师应从Story time版块入手,以巧妙的复习引出当堂语法功能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观察、辨别、交流,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语法的一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语法直接作为结果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主探索而得知,教学改变了“以教为中心”而产生的单调、静止、枯燥的状态,转向了“以学为中心”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局面。 2.操练语法,掌握规律 一般而言,语言的掌握与巩固要经过大量的模仿操练,这样才能达到自由表达的境界,语法的操练可以分两个层次:(1)机械操练,也就是模仿练习,它比较简单,机械操练要兼顾趣味性和针对性,要能激起大部分学生参与的兴趣。(2)意义操练,即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合理地使用语言,操练时要兼顾情境性、趣味性、针对性、思维性及参与性。 3.综合运用,拓展提升 课堂如果仅仅让学生从“不会”到“会”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会”走向“会用”。学生经过系列活动操练并巩固了语法知识后,教师还要让学生从书本学习语言转向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为此,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情境,适当融入旧知,使知识实现前后滚动积累,引领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真实表情达意。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新的视角,学生不仅感受到自己“有所会”,还感觉自己“有所能”,学习的积极状态就会激发出来。课堂教学就是这样通过列举、训练、巩固,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语法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设计话题教学 教师要有整体教学意识,整个单元的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语法教学是这个大整体下的一个小整体。提炼话题,并以话题为中心,课堂教学就容易产生一条教学主线,借助主线可以串联起一个个任务链,使课堂整体合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沿用原单元话题,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谈论故事中孩子们的宠物,再说说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的玩具朋友,最后阐述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动物朋友,始终围绕主题设计活动,这样目标语言、教学活动、情境内容就能很好地融为一体。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再构,自主设定主题,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一课,通过第一课时Story time的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去了解、发现An interesting country以及了解Australia的大致情况,在第二课时的语法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主题,结合所学——一般将来时的肯定句设计一个课时子课题“Travel plans in Australia”,拓展学习Australia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风景名胜等知识,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Australia的基础上,合理设计Australia之旅。这样的主题从属于单元大主题,却又深化了学习内容,体现了学习的深入与主题的升华。 2.引导情境感悟 语言环境对人们理解语言、使用语言、表达意向起着桥梁的作用。由于英语教学受到实际环境的限制,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模拟的或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语法教学的导入,教师应承接Story time版块,当学生的记忆一进入Story的情境,通过教师语言的巧妙点拨,他们便能自然而然地道出今天所要讲解的主要语法。在语法操练中,所有的活动必须有符合语言产生的情境,利用语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触不可及,它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入情境,语言的表达就有境可依、有物可借、有情可表,最终学生就会乐说、愿说、要说、能说。 3.组织层次活动 创设情境与开展活动是英语教学中两大必不可少的要素。学生只有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理解并不断内化、吸收,才能使所学知识“为我所用”。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串起整个语法的训练过程,如:Quick responds,Test your memory,Grow my sentences,Ask and guess...在游戏中穿插竞赛,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将语法规则的机械操练自然融入活泼有意义的情境中,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听、说、思考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遵循从易到难、从机械到灵活、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且要体现针对性(结合主要内容,围绕目标达成而设计)、趣味性(活动设计不仅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可操作性(操作方便,不耗时)、操练的广泛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探讨)等原则。这些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以练习为手段,从中我们也感受到语法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规律,不是纯粹的书面练习巩固,它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意义,要与听、说、读、写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并且要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体现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彰显其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课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洗清教学用语。教师的话语输入不仅要考虑话题、内容,也要考虑语言的难易度和句子的长度,使课堂用语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才是可理解的输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明白教师的意图,跟上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去深入学习,这样简明的语言为学生参与教学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改变课堂交流方式。语法课上,教师要尽量把“师生互动”交流改变为“生生互动”交流或学生小组交流。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指令及PPT,直接让学生在创设的平台上一展拳脚:如回答“What can we do with our body parts?”时,教师在PPT上呈现了主要句子结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问答,不需要都通过T—S的问答形式来操练,教师只负责点评和提示。教师既然把舞台交给了学生,就该让学生当好主角。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辨别、发现语法规律;把自主参与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饶有兴趣地、积极主动地操练语法,运用目标语在生活中做事;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实践;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进入体验之旅。 5.发生真实学习 课堂是身心发展之旅。好的课堂,必定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智慧相互点亮、相互启迪,它是一场身心愉悦的成长之旅。语法课上,学生经由“课前已知”状态,慢慢进入“课堂须知”状态,然后通过合理的训练,达到“现在知晓”的课堂理想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不断递进与丰实,从句的练习走向段的描述,从一个话轮的问答转向有主题的深入探讨,学生的学习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由“不会”到“会”,再由“会”转向“能”,学习的状态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最终向“知其未尽然”发展,他们的心理成长经历了尝试、质疑、顿悟、理解、归纳、领会、运用等一系列的变化,身心得到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堂是真实意义之旅。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交际。学生将书本知识进行吸收、加工、内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即运用语言、真实交际,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也是一个显性的、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看到的目标,但事实上我们还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扎实的“举一”,有效实现学生课后的“反三”。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有序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肯定也希望学生能在课后自主地去表述其他喜爱的物品。所以,课堂上教师把生活的情境、生活的语言引入课堂,使语言生活化、灵动化,能使学习为生活服务,学有所用,这样学习就有了意义。 三、实施建议 1.倡导整体教学 教学要体现整体性,具体表现为有话题引领、主线串联、任务递进、总结提升。其中,话题、目标、内容、过程、评价、输出、输入、板书等课堂要素要有一致性。 2.遵循科学方法 练习语法、习得语法,一定要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练习语言,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只有加强听、说、读的大量输入,才有学生口头和笔头的顺利表达。 3.突出主体地位 教师要做学生背后的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把舞台让给学生,把话语权留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任务的提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从而提升学生的学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创设安全环境 使用激励话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常言道: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跳,这就是说,话语能导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也道出了运用正确适宜的话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语言的感染力,唤醒、激励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参与力,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提供思考空间。建议教师多采用Think and share活动,让学生Prepare,Discuss in groups,并适当等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而不是一个问题下来,学生立马就要回答。给学生等待,就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缓冲,让他们增添一种心理的安全感,这样他们就可以相对轻松地参与教学,而不会害怕被教师点到,产生紧张感。 允许课堂犯错。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语言的梯子,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语言表达;另一方面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让他们知道错是正常的,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出错时,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去鼓励他们、点拨他们,帮助他们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现代意义语法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_英语论文
现代意义语法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