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理论的历史贡献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理论的历史贡献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理论的历史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渡性论文,新民主主义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亿万人民的欢呼声中宣告成立。 在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们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威武雄壮长篇史剧的一个短小序幕,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到了我们党的肩上。

我们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的思想是一贯的。党中央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我国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经过10至20年的经济建设,在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进步与较大发展后,再采取决定性的社会主义步骤,对资本主义工业实行国有化,对个体农业实行集体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然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上继续前进。

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政治上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几个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共同专政。在经济上,它只将大银行、大工业与大商业收归国有,并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但不没收其它中小资本主义的私有企业,也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将鼓励和支持其一定限度的发展。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中,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布:“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60页。)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预计和分析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后的形势时指出,至于何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大概要15年的时间。次年9月, 他在一次会议上回答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时说:20年以后,我国的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视其情形即转入社会主义。同月的政协会议期间,他在答党外人士这一问题时,认为需要20至30年时间。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批评某些同志企图提前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时,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有害的,因为它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不能人为地取消或缩短。

刘少奇不止一次地讲过这种观点。1949年7月, 刘少奇访问苏联时,以中共代表团主要负责人的身份写信给斯大林,信中谈到中国从现在起到实行一般的民族资本国有化,估计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在9 月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讲话中,他代表中共中央强调指出:“有些代表提议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共同纲领中去,但是我们认为这还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注:《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35页。)1951年5月,他在解释毛泽东提出的“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思想时指出:新中国建立以来至少13年内是不必考虑转变为社会主义问题的,只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事业,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任弼时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也讲到:“单有军事上、政治上的条件,没有经济上的条件,没有工业的发展,要想转向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所以,全国革命胜利后,我们仍需要有两个到三个五年计划,才可转到社会主义。”(注:《任弼时选集》第465页。)朱德在1949年7月的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中国工人阶级把新中国领导得好,建设得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然后才有可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注:《朱德选集》,第262页。 )周恩来在1950年4月同样讲过:今天搞社会主义条件还不成熟, “大家都还是说搞社会主义要十五年左右。 ”(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66页。)

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集体的共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必须经过10至20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以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才可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根据就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因为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而社会主义则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结果,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民主革命胜利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备,主要发展经济,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然后才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将是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认为,要想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在现代工业中占第二位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无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长时期内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在1950年4月的一个批语中, 他这样写道:“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采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我们“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292页。)并说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但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因为“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272—273页。)总之,争取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目的是加快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当然“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399页。)这样,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有可能完全代替资本主义工业时,由国家发布一道命令,宣布对私营工业实行国有化,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和平的有代价的一举消灭的过渡办法。同时,利用工业提供的农业机器,帮助农民实现农业集体化,从而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过渡。

可见,当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央负责同志关于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完全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党才夺取了3年恢复时期的伟大胜利。尤其可贵的是, 这一构想丝毫没有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绝对化,而是多次明确揭示出它是过渡性社会的本质。

随着3年恢复时期的胜利结束,我们党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落实。

1953年6月15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1页。)强调总路线必须“逐步”实现。从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经毛泽东两次修改过的,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其中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准确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条总路线1954年2月被中央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常被称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是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化”与“三改”之间,这一“改”与另两“改”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并且规定,“化”和“改”都必须经历较长时间,都应逐步进行和逐步实现。

这条总路线,就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方式、方法等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新的思想主要有:

第一,明确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起,我国就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因此民主革命胜利后在我国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性社会。这就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再采取严重的步骤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二,指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中国共产党面临两项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认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必须同步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条件。这就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首先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

第三,认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全面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在对其利用、限制的同时必须逐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党和群众在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它引上社会主义的最佳方针和必经之路。这就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先利用、限制,后改造,在条件成熟时由国家发布一道国有化命令,对其一举消灭,用突变的形式完成过渡的认识。

第四,指出我国农业集体化的途径是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最后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没有大量农业机械的情况下,也能够逐步实现合作化。这就改变了先有国家的工业化,等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时,才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的预计。

第五,确定从1953年起,用15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就能够胜利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这样就用逐步改造、逐步过渡的方式,取代了经过10至20年新民主主义的建设,然后断然实行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一举迈进社会主义的构想。

综合上述5点,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党的“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提出是适时的。它出现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基本结束时,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光明的前途,振奋了全党的精神,为全国人民鼓了劲。正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经过短短的几年,到1956年底,我党就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来不及付诸实践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也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使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农业产值,从而胜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成绩是辉煌的、伟大的。

如何正确认识从1949年10月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底这一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我们党的理论贡献与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今天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其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党中央始终是非常明确的。即使在中央认为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可以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毛泽东及其他中央负责同志,也没有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固定化。早在抗日战争时,毛泽东就多次讲到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是一个楼梯,一个过渡形式,它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刘少奇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一文中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经济,我们的方针是要使它稳妥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也指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第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方式上,毛泽东、党中央的认识也是一贯的,主张用1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20年)通过和平改造的方法进入社会主义。只是在1952年前主张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大约在10年至20年条件成熟后一举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社会化,一举跨入社会主义。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则认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已经开始了,主张通过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办法,在15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可以看出:总路线提出后的认识同1952年前的主张,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就逐步过渡与一举过渡来看,逐步过渡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其发展、深化是明确的,合乎逻辑的。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实践已经证明,党中央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理论的正确性。在1949年到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期, 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77.5%,达到810亿元,比新中国建立之前最高水平的1936 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都已超过了1936年水平,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1953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幅度超额完成,全国工农业产值逐步稳步且又是高速递增,1957年已达到1387.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并使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得到了初步改进,这5 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而农业总产值是604亿元,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同当时的世界水平相比, 速度也不低。事实说明,我国当时生产关系的调整基本上适合了生产力状况,因此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初步繁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理论的正确性。

虽然党的过渡时期理论与工作也有某些缺陷与不足(笔者拟另文论述),但那不过是白譬微瑕,其巨大的理论意义和伟大的历史功绩定将永存青史。

收稿日期:1999—10—18

标签:;  ;  ;  ;  ;  ;  ;  ;  ;  ;  ;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理论的历史贡献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