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误操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人身设备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实际生产过程中,虽有严格的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危险源点预控措施,但仍不时发生误操作事故。根据相关规程制度和实际运行工作经验,从人员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操作习惯、制度落实等方面分析误操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原因;措施;电网安全运行
电气误操作是指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接地线或接地刀闸合闸、带电挂接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等。在电网运行中,误操作是一个令人人头痛却又不时发生的问题,任何一个误操作造成的事故都会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和特大事故,给家庭、企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所以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
1、原因分析
1.1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不强
人员平均技术水平不足,对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不够,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从而导致对操作方法流程不熟悉,对操作中发生的问题无法解决,容易造成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为工作马虎,操作时图省事,忽视规程存在侥幸心理。
例如某单位操作人员在拉开接地刀闸时没有拉到最底位,使隔离开关和接地闸刀机械闭锁卡板没有彻底分开,在操作人员合这副隔离开关时动触头转了一半行程就卡住了,而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按下刀闸操作箱内黑色“停止”按钮或切断操作电源,电机还在不停的转动,最后导致隔离开关的转动联杆断裂。这反映了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检查到位,也反映出其技术水平不高,无法解决操作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1.2不良操作习惯
习惯性的安全隐患是工作人员不良的习惯性行为、思维和工作方式在工作中的外在表现。有一个案例:操作人员对一条10kV出线停电,按照操作票的顺序逐项操作首先拉开开关,操作人看到保护面板绿色跳位指示灯亮却没有检查断路器实际机械位置,就拉开刀闸,结果带负荷拉刀闸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轻伤。在这个案例中操作人员仅凭保护面板上的指示灯判断断路器的分合位置,就属于一种不良习惯性行为,它是在长期操作中形成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往往被操作人员忽视,更不易被别人发现和加以纠正,从而造成操作人员思想麻痹和判断失误。
1.3安全制度不落实
关于防误操作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一套又一套,例如“六要八步骤”、操作票三审制度、危险源点预控、解锁钥匙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的装订成册,有的上墙上报,省公司还专门编写了危险源点预控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根本不当一回事,在执行上大打折扣。甚至有些人一问三不知,例如“六要八步骤”有几个人能完整讲出来,那又怎么能谈得上执行呢?还有些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规的,却不从整改上下功夫,而是为自己找解脱理由。例如某单位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票“三审”制度,有一张停电压互感器的操作票,填票人填完票后没有自审,错误地将合电压并列开关放在操作票最后一项,审票人没有认真复审,当操作人拉开电压互感器二次开关时电容器低电压保护动作跳开电容器开关,虽然没有造成恶性事故,但倘若这是一张复杂的停主变或倒母线的操作票,那引起的误操作事故就很严重了。所以即使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标准、规范的操作规程,如果不严格执行,不严格要求,再好的制度不去落实也形同虚设。
2、解决措施
2.1摒弃不良操作习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一位哲人指出:“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而好习惯可以使人得心应手、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工作任务,使得人的一系列动作规范、协调、准确,遇事沉着,既节省精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当不断重复的行为、思维形成了稳定的联系后,就会长久地保存下来。当需要时,沉淀在大脑中的无意识马上就会被唤醒,肢体感官便能按定势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某些复杂、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就会心中有底。所以运行人员在平时操作中,要注重培养良好操作习惯自觉遵守“六要八步骤”等规章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倒闸操作时要培养以下习惯:
1)必须按操作票顺序依次进行操作,每操作一项打一个红勾,不得跳项、倒项、添项、漏项。
2)按操作程序操作,严禁随意使用解锁钥匙。
3)合闸送电前,认真检查现场地线(接地刀闸)确已全部拆除后,方可进行合闸操作。
4)操作前要进行事故预想,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5)监护人严格执行监护制度,绝不可以帮助操作人参与操作。
6)严禁为省时省力省距离而跳项、倒项操作。
7)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及运行状态。
8)手动操作接地开关(闸刀)时,应先把接地开关(闸刀)摇起一小节,当确认无误后,再继续操作。
9)隔离开关操作前必须查看断路器、接地开关位置及接地线的情况。
10)合上接地开关或装设接地线前必须核对隔离开关位置并验电。
11)操作断路器时,应检查指示灯、表计、分合指示器位置及本体位置,合解环操作时要检查三相电流指示。
12)操作完毕应全面检查操作质量,核对运行方式是否与调度任务一致。
13)操作时要本着“一想”“二慢”“三看”“四操作” 原则。
2.2严格执行操作票“三审”制度防止错票操作
操作票“三审”制度是指操作票填写人自审、监护人初审、值班负责人复审。对于无人值班变电所,填票人不一定是操作人,审票人也不一定是监护人,如果审票人审票时没有严格把关,操作人就可能进行错票操作。因此在调度下达操作任务时,填票人和审票人必须核对操作任务、操作目的、停电范围和设备运行方式的变更,同时要考虑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相应变化。填票人填写操作票时,应将操作任务逐项填写在操作任务栏内。对综合操作令,应参照现场运行规程,逐一拟订操作步骤。填票人填写操作票后,先自查,确认无误后,再交由审票人审查。遇有重大或复杂操作,操作票由操作班长及技术员审查后才能到现场进行操作。
2.3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安全制度的执行力
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要提升,但同样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有些基层领导者抓安全工作不善于系统思考,只是一味地“加大力度”、“重奖重罚”,却没有多思考一下:有没有找准切入点?有没有抓对地方?有没有用对方法?方法对了,力度一加,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但方法错了,力度越大阻力越大,就会事倍而功半。
诚然,抓安全需要“铁手腕”,我们也不反对用铁的制度处罚少数不遵守《电力安全规程》的“三违”人,但只用“铁手腕”来抓安全是行不通的,反而使某些人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有时领导一句温情的良言提醒,可能会比一句硬邦邦的“你敢违章,我就敢处罚你”的铁面孔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人是决定能否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人,以人为本是落实安全责任制的宗旨。提倡安全管理带些温情,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
3、结束语
防误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抓“违章”,持之以恒地抓防误操作技术措施的落实,同时班组可依据安规以及不同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防止误操作的安全措施,相信误操作事故是可以杜绝的。
参考文献:
[1]《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江苏省电力公司管理文件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印
[3]《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汇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论文作者:施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制度论文; 习惯论文; 电网论文; 就会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