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何智勇

浅谈小学数学中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何智勇

摘要: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关键字:中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年段的增长,问题解决类型多样、难度增大,同时解题方法也多样化,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时,多数学生只能运用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解决,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每个年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要求不同,低段问题解决的信息都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非常形象和具体,学生很容易发现信息,同时提出的问题也非常简单,一般是一步计算的加减乘除问题,学生根据信息很容易列式解答,而中段的问题解决相对低段来说题目中的信息更多,数量关系更复杂,要求学生不仅会找有效的信息,同时要学会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学生在完成解决问题题型时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基本都是一步解决的问题,对于综合性的问题比较困难,达不到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不善于总结解题技巧和策略,总是孤立的看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达到知识迁移目的。

看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任务。

二、解决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会分析问题,理清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经过前期的调查与实践研究,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一)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中首先要学会读取信息和问题,然后结合问题去提取有效信息,低年级的问题解决信息单一,问题简单,学生容易养成只看问题就列式解答,没有去读取信息,只关注数字和问题,在中段的问题解决中信息多,甚至还有干扰的无用信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可以让学会经历:“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勾一勾”,及先学生先通过读题初步感知信息,再圈一圈关键字和数字,引导学生画画线段图标注信息,勾一勾问题。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在遇到问题解决时能够自主的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三位数的《问题解决》中出现了较复杂的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教师在问题解决前让孩子先找信息和问题,通过勾一勾、圈一圈,采用符号标注的方法,再说一说你找到的信息和问题;对于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学生首先会识图,并结合文字叙述,提取信息和问题,相对纯文字的题目来说,只要学生明白图中符号的意思,学生更容易提去信息,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孩子基本的一些数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比如用什么表示一共?怎么表示多或者少?

(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基础之上,精心搭建有效的、可操作的问题支架,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利用不同方法分析和梳理出数量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问题解决》中,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你觉得需要哪些信息才能算出问题”,很明确的为学生搭建了问题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学生自学环节,设置有效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问题进行逻辑思维,理清数量关系。再思考要算一共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条相关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求什么?哪些信息可以求出这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很好为学生搭建起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支架,学生很容易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

(三)培养学生分析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学会用“文字呈现”方式找联系、理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重要的数学信息罗列出来,从信息入手根据信息去想问题,通过两条相关信息可以算出什么问题,再结合另外的信息最终算出这道题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从求的问题去找需要的信息,最终解答。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问题解决》时,教师采用罗列信息与问题。

从信息入手找问题:

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找信息:

2.学会运用“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小学的问题解决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又蕴藏着我们常用的数量关系,只要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就能运用它们很快的解决问题,比如购物问题中会用到“单价×数量=总价”,“付出的钱-用了的钱=剩下的钱”,行程问题中会用到“速度×时间=路程”等。

(四)精设计、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在问题解决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利用课前复习初步搭建解题思路,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在新课教学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常用的解题方法从信息人手想问题(综合法),以及从问题出发找信息(分析法),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一个问题既可以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也可以从信息入手进行分析,思维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

(五)学会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总结解题策略的能力。

经过前期的培养,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总结出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找、想、列、验、答”5个步骤来解决。

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时,能够自主的先“找”有效信息,再独立思考,“想”信息与问题之间联系,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思考后能够“列”出算式,同时理解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方法看结果是否正确,同时还能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上答语,完整的把解题过程呈现出来,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土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3-34.

【2】余彩芳.“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浅议「J}.小学教学参考,2002:22.

论文作者:何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中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论文_何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