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金展

鹤峰县中心医院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 4458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穿孔疾病者中,抽取96例纳入到讨论中,96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48例对照组(腹部平片检查)和48例研究组(多层螺旋CT方式检查),把两组检查状况列入对比讨论。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研究组89.58%、4.17%、6.25%比对照组75%、10.42%、14.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时间(20.6±3.7)min比研究组(14.2±2.3)min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10.1777,P=0.0000)。结论: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疾病时,可将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首选方式,其诊断符合率较高,降低误诊和漏诊可能性,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字】胃肠道穿孔;多层螺旋CT;腹部平片;诊断;符合率

以往在判定胃肠道穿孔疾病上多采用腹部平片方式,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各疾病诊断中逐步取得广泛性应用,可准确确定病灶位置、发病原因,以及并发症等状况。为此,此研究将96例患者分组研讨,采用论著方式,其目的在于研讨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穿孔疾病者中,抽取96例纳入到讨论中,96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48例对照组和48例研究组。对照组内29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18.6岁-73.2岁,平均年龄(42.1±8.7)岁,体重为(53.2±6.4)kg,病程时间(7.3±1.7)h;研究组内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18.9岁-73.6岁,平均年龄(42.6±8.6)岁,体重为(53.4±6.2)kg,病程时间(7.2±1.8)h。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腹部平片方式检查确诊,仪器为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3 DR,从两侧膈顶部至耻骨范围内。接受检查前患者无需进行肠道准确,均不服用肠道对比剂。研究组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为飞利浦Brillance 16 Slice多层螺旋CT,200mA,120kV,每圈0.5s,512×512矩阵,层间距和层厚均为5mm。实施扫描前,告知患者需用力吸气,屏气,从患者隔上两厘米左右部位扫描到髂嵴上缘部位,若有必要可扩大扫描范围到耻骨联合下缘部位[1]。数据采集完成后,实施重建,把图像传到工作站,大部分状况下需用矢状、冠状多平面重建处理技术。

1.3 指标判定

整个检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和术后结果进行对比,此研究所研讨指标为影像学检查时间、漏诊率、误诊率、符合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诊断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研究组89.58%、4.17%、6.25%比对照组75%、10.42%、14.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状况[n,(%)]

2.2 检查时间

对照组检查时间(20.6±3.7)min比研究组(14.2±2.3)min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10.1777,P=0.0000)。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公认的急性腹症疾病之一则为胃肠道穿孔[2-3],此疾病具有普遍性,严重伤害到患者机体。因此,准确诊断疾病具有较大必要性。如何将疾病诊断准确性提高,确保设计治疗方案和判定疾病恢复状况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问题已逐步发展为近年来临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术前可准确确定病变位置、发病原因、合并并发症等状况。此检查方式为临床准确诊断胃肠道穿孔疾病提供了较大有利证据,疾病各征象检查状况得到显著性提升,在不添加造影剂状况下,也可确定病灶位置,甚至可判定病变原因。采用腹部平片检查,发现气腹属于定性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征象,症状为膈下游离气体。而多层螺旋CT方式存在较高分辨率,腹部平片所存在的结构组织重叠的局限性被克服了,不仅可明确腹腔积气阳性率较高,还可直接性观察到肠脂肪间隙、胃肠道肿块、腹腔积液、肠内容外泄、胃肠道持续中断等[4-5],此类征象均间接或直接定位病灶位置和诊断病因,其诊断价值比腹部平片更高。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疾病时,可将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首选方式,其诊断符合率较高,降低误诊和漏诊可能性,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兰国宾,历严明,戴士林等.标准肺窗、腹窗、脂肪窗在胃肠道穿孔气腹征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及在软读片中的作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1007-1009.

[2]杨智美.多层螺旋CT与DR在急腹症-胃肠道穿孔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1):145.

[3]田茂金,太云翔.膈下游离气体误诊为胃肠道穿孔六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3):403-404.

[4]潘新成,周应媛,贺启龙等.16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2):265-266.

[5]王希峰,王巍舟.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86-87.

论文作者:金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