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教学策略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同时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二轮复习通常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笔者以“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专题复习为例,谈谈高中生物学二轮复习课中的几个有效教学策略及心得体会。

      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经过了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往往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里依然是孤立的。所以,在“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的二轮复习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展示以下内容:(1)激素调节中的几个问题:①激素调节是怎么发现的?②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激素调节的实例?③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什么?(2)神经调节中的几个主要问题:①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②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指什么?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何不同?④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哪些?(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什么?

      上述问题包含了本专题的主干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些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来构建知识网络。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做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完成后,请一个做得较好的小组投影出他们构建的知识网络,然后请其他小组指出优缺点,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构建知识网络(图1)。

      

      这种复习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其学习的效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修正对知识认知的缺陷,并且把原有的零散知识点组建为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整合要点,自查自纠

      通过第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对“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个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和高考的热点,用课件展示如下的课堂检测题,请学生判断正误:(1)人体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和动物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6)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7)递质到达突触后膜,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8)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言语区可分为H区、W区、V区和S区。

      为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这套检测题均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小组讨论答案,之后各小组把本组讨论的答案列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来确定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对有疑问的题目进行解答。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所构建的知识网络中的重难点和高考热点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这种以学生自我检测为主,师生共同讨论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透析真题,拓展延伸

      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但很多题目只关注答案,缺乏分析总结,容易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因此,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在二轮复习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笔者设计通过对高考真题及其变式训练的透析,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并总结出解题方法,以提高二轮复习课的效率。

      例题 (2013年高考四川卷,第3题)图2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 这道高考真题的变式训练可设计为如下几个问题:(1)如果把电流计的一个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另一电极置于膜内,不给予刺激,测到的电位是什么?(2)借助图2如何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肌接头”处是单向传递的吗?教师向学生展示上述题目后,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派代表回答。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和完善答案,并由此总结出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通过对高考题的变式训练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强化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的理解,增强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其他考点也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复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二轮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之,在高三生物学的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设置问题串和用学案引导复习的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复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此外,采用高考真题的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  ;  

高三生物学第二轮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