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日趋严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污染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随着各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不断施展,我国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有限控制了常规污染物的排放?但是,由于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性和汽车尾气过量排放,导致的非常规大气污染物却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全国为例,重点对其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望为提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提供基本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我国近几十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值长时期内居高不下。污染的空气严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对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和治理对策上的研究,有助于实现对其治理能力和方法的优化,对环境问题的根本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据测定,近年来我国每年日照少于2小时的天数,比六十年代多了近40天。随着城区的扩展,成群成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不断延伸,大批农田被征用,湖泊池塘被填平,树木绿地毁灭,工厂、酒楼、火电厂等排放的污染物,建筑工地的粉尘,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使之形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这些气溶胶粒子长期悬浮笼罩在城区上空,导致到达我国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比六十年代减少了4.6%,紫外线降低8%。
1.2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一套成熟的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方面缺乏强制性手段,制裁和处罚效果不明显,没有相应的支持机制,大大降低了治理效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在大气污染依法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经过对诸多规范的初步解读,我们发现现行法律法规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不强,很多只是征求意见稿,另外,法律法规实施主体的概念模糊,容易给人一种空虚的感觉。第二,可操作性不强,过于强调指标和手段,而忽视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监管机构的职责。第三,激励政策相对较少,许多法规没有考虑与大气污染有关的企业的利益和补偿。
(2)环保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引入空气污染时,仅仅简单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定义,例如,什么叫做污染源;污染有哪些简单的危害等等。然而,在公众的身体出现不适和生活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之前,居民对污染相关知识的了解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往往对当地的大气质量数据深深隐瞒,基本不公布,更有甚者,会对大气质量数据弄虚作假。种种行为的结果便是:公众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大气环境处于何种健康程度,更不可能及时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保护、监督的行动之中。
(3)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不足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建步伐的加快,造成城市中裸地多、绿地少,城市浮尘问题加剧,城建工作很多都是重复性工作,例如城市管道铺设与替换、城市道路建设等等,由于规划滞后及缺乏科学性,诸如此类的城建工作年年有,在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会不断加剧。
2、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注重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
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经济发展及政府业绩的考虑,往往不得已而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进而对污染问题采取“得过且过,姑息养奸”的处置态度。因此,大气污染问题往往步履维艰,很难有效推进。截至目前,我国除了少数大型企业之外,还存在众多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生产能耗大、环保水平低,对当地的大气污染预防和处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
(1)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由于职权限制,在具体的环保工作中,经常遇到执法无权、孤军奋战的局面。即使有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指引,但是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的情况下,往往各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不配合的局面。正是由于缺乏清晰的部门间沟通、协调配合机制,造成很多环保问题未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等到问题扩大之后,各级部门往往才会聚集到一起,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但是,这种临时的机制一方面对于防治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为时已晚,另一方面也不具备通用性及可操作性。
(2)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
在遭受了多次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之后,我国都相继出台了有关《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对上述应急预案的阅读与分析,可以发现:该应急预案过于宽泛,不够具体,不能为各级部门及相关单位应急联动提供足够的指导,可操作性与针对性较弱。
(3)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完善
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况的时候,各级政府应该及时召集、组织相关媒体,向社会公布相关污染信息,比如污染源、污染问题可能持续时间、当前采取的有效防范和治理措施、污染可能带来的相关连锁问题、居民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但目前,信息披露的内容多种多样,难以统一,甚至出现瞒报、少报、不报的现象。
2.3社会公众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效能有限
(1)环保组织发展面临一些体制性障碍
目前,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组织群众、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巨大潜力,也没有把他们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主体成员。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普遍对环保组织的权威性缺乏足够的信任,进而导致社会群众主动参与社会环保组织的积极极性普遍不高。总的来说,我国各级政府未能准确、合理地认识到社会组织在防范和治理大气污染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不能提供政策、法规以及财政支持,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环保组织的积极性不强,进而阻碍了社会环保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政府和媒体对公众的环保教育不足
造成社会环保意识整体不足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政府正面宣传、教育工作的缺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各级政府也制定并颁发了相关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执行层面,往往因为政策解读不到位导致政策在具体执行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政府网络化治理机制及能力不足
(1)共担风险制度不完善
在大气污染控制过程中,主要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网络治理模型允许政府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组织。因此,我国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试图转移风险,降低治理风险。然而,在实际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主体之间的风险分担制度却十分不完善。一方面,我国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分散风险来降低风险,但没有对转移对象进行调查。由于转移主体没有相应的能力与分担转移工作的风险,导致重要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增加了治理风险。另一方面,其他理事机构,特别是被转移的理事机构,缺乏分担风险的意识,不能很好地了解风险的范围,降低风险。这导致我国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的实际过程中,将风险转移到其他治理机构,而其他治理机构缺乏风险分担意识,导致治理工作积极性低下,最终影响空气污染控制的效果。
(2)政府组织缺乏有效管理能力
我国在大气污染实际治理过程中缺乏管理人才,相当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大多是机械化的工作,造成我国现有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大量工作惯性,很难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也是比较低下的。此外,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我国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管理工作复杂多样,工作人员主动治理意识薄弱,导致许多工作人员只做自己的即时工作,很少真正关注长期工作。
3、提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措施
3.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若想切实提升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水平,提升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突破口。改变政府评价体系,以环境效益代替GDP数据,切实将地方政府从“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解救出来,使其真正认可“环境保护重于经济发展”的思想,进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而言,我国政府应该提高发展层次,摒弃之前低效、粗放、外延的发展模式,走高效、集约、环保的发展道路。加强市场调研,组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企业不断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污染,最终从源头上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3.2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1)建立各部门联合会议机制
建立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联合会议制度,会议由我国环保局负责组织,各级相关环保负责机构及社会环保组织参加。以每月为一个周期,每周期内定时召开一次总结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可向市环保局提议,随时召开联合会议。总结会议中应就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讨论,并就当前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与研究,总结当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经验,并为下一个月的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制定计划。通过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联合会议制度,可以有效地提升多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的协调性与配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之前多部门协调不通畅的问题。
(2)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联动机制
探索并建立由环保部门、司法部门组成的联动机制,在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过程中发现的犯罪行为,由两个部门配合出面解决,在提升环保部门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工作力度的同时,提升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威慑力,进而减少大气污染问题的出现。
(3)完善重污染天气协同响应机制
一方面,成立由环保部门、气象台、气象专家组成的大气污染预警团队,各方切实承担相应的职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的及时共享,气象专家针对获得的共享数据,积极分析,准确预测,为环保部门提供相应的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建议。
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在收到相关的重污染天气信息之后,应该及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电台广播、电视新闻等渠道向公众公布。同时,各级环保部门应该根据市环保部门下达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及时、积极、全面组织所辖区域内的企业启动应急预案。
3.3环境信息公开及时,提高信息质量
(1)提高政府有关环保政策、措施的及时性
当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有关的环保政策及防范和治理措施之后,应该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同时加强相关政策的解读,方便群众对该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级环保组织应该切实提升自身职责意识,共同推动相关环保政策的执行。除此之外,切实提升对微信公众号宣传效能的认识,将环保政策、污染防范和治理计划等借助微信公众号向广大网民进行宣传。
(2)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浏览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和政府网站,我们发现各网站有关环保政策及污染防范和治理措施的文章少之又少,在对仅有的几篇相关文章阅读之后,不难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内容陈旧,未能做到及时更新。其次,文章过于专业,未能对相关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导致公众阅读难度提升,理解困难,最终导致政策及防范和治理措施无法在群众中有效普及。公共信息首先要科学严谨,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其次,政府要优先宣传公民关心的、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
(3)提高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信息披露的方式应使公民易于理解和查询,并尽可能地最大限度把握他们所关心的信息。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对政府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监督,有利于更有效地促进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因此,我国应该建立以市环保局为主,各级环保部门及社会环保组织为辅的环保信息发布体系,在现有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当地主流媒体等基础上,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新媒介,切实从根本上提升环保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3.4完善治理主体间共担风险制度
(1)有选择地转嫁风险
在风险转移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充分了解其他被转移治理主体的风险分担能力,选择将风险转移给具有较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治理主体,确保被转移主体能够及时有效地承担风险,并完成风险防控,以降低大气污染的治理风险。此外,政府应通过网络实时跟踪被转移风险,并及时控制治理风险。
(2)提高其他主体共担风险的意识
大气污染的网络化控制需要各风险治理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提高各主体的风险分担意识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定期讲座等方式向其他治理主体说明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倡导各主体积极提高风险分担意识,增强风险分担能力。政府和各风险治理主体应当分担大气污染治理风险,降低政府风险,分散治理风险,确保治理合理有效。
4、结论
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和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也有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机制的原因,同时,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的不足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虽然经过我国各级环保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本文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为积极应对以往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环节出现的部门协调、应急联动不通畅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各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联动。
(2)政府应该切实重视社会组织在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鼓励与发展环境保护组织,加强信息公开,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3)政府应该对现有的网络化治理机制进行有效完善与提升,强化各个大气污染治理主体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参考文献:
[1]宫长瑞.“雾霾”引发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江淮论民,2019,2(1):12-14.
[2]侯姗.我国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 2015,1(1):45-47.
[3]蓝庆新.我国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5,2(1):34-36.
论文作者:都清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大气污染论文; 我国论文; 风险论文; 政府论文; 大气论文; 污染治理论文; 部门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