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是学好高中物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效途径论文,高中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关注学生,注重教法,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当前的共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重视读课文、读插图和读题目(简称“三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读课文,学好物理的必要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知识点多、概念抽象、规律复杂的高中物理,要想学生学好它,教师应该注重读课文指导。
(一)易混知识,要反复读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定义、定理、定则和定律都是几代人经过反复推敲和不断论证而形成的。其内容的表述十分精确,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清,前后颠倒更不可。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读课文时,必须严格按课本“咬文嚼字”地反复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就不能说成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牛顿第一定律中,“一切物体”就不能说成“一般物体”等。
(二)突破难点,要对比读
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性强,有些内容前后又相似,学生在学习时不易接受,常常成为学习的难点。如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中描述电场强弱的电场强度及描述磁场强弱的磁感应强度,它们都是矢量,其方向均分别规定电场某点正电荷受力方向和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了区分它们就有必要将课本中前后内容对比起来读。特别是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都是课堂学习中的难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课本此部分前后内容对比读,还要加以手势动作绘声绘色地读。
(三)突出重点,要变调读
学习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时,特别要指导学生将语速放慢,语气加重,声调提高,尾音拖长,就像吟诗一样。实践证明,富有节奏情感的语言阅读能激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材中重点物理知识。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课本3-5介绍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著名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我们在教学时带领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通过变调朗读,学生对原子核式结构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图景感觉。
二、读插图,学好物理的必然环节
高中物理课本配置了很多紧扣教材内容的插图,它是物理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重视对图的研读指导。可以说没有图就没有物理学。读插图指导的关键是锁定图中包含的物理信息,达到以图明理。
(一)观课本彩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开现行高中物理课本,每个模块,每章每节几乎都安排了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彩图。这些彩图清晰直观,传递着物理学发展的丰富信息。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彩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估量。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绪言部分的彩色插图,“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神舟号载人航天器直入云霄;超导磁悬浮列车风驰电掣;光彩夺目的激光束;秦山核电站全景等,这些彩图不仅展示我国当代最新科技成就,同时也将学生带进高科技的乐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二)识课本肖像图,树立科学献身精神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有40多幅科学家肖像图。在教学时我们通过肖像图认识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回顾物理发展史。让学生悟出任何一个理论的建立和定律的发现都充满着坎坷。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为平民;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而作出巨大的牺牲等。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不畏艰难,不怕权威,不慕利禄,不惜生命,这样的高尚品质能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立志从小献身科学。
(三)析课本示意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示意图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将一个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得直观明了。现行高中物理课本配发了大量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示意图。如受力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电磁场图及贯穿物理教学始终的函数图象等,都为我们平时教学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辅助工具。如常见的函数图像就清楚地表达了事物的物理变化过程和规律。对于课本中出现较多的x-t、v-t、a-F、y-x、i-t、e-t、s-t图象等,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研究这些图线分别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学会从看坐标、观形状、把握点、找截距、明斜率、析面积、得规律等七个方面将物理图景“翻译”成物理变化规律。
三、读题目,是学好物理的必由之路
读题目指导是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有效做法。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当“采购员”的角色,负责给学生挑选典型的例题,如紧扣教学目标的、有多种解法的和易混易错的例题等,可以设置疑难障碍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
(一)静心读字句,诠释题意
拿到一道物理题不要急于如何解题,而是要先指导学生怀着轻松的心情将题默读一遍,做到逐字逐句研究,边读边想,包括题中标点符号。让学生找出题目的研究对象、已知条件和知识要点等,明白命题者意图,进而转述和诠释题意。
(二)构建情景图,解读过程
每一道物理题实际上都是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求解物理题往往不是简单地从已知推出未知,更重要的是要分清楚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题目和描述物理情景,借助题目中附图或题意作出物理过程图,标出每个状态对应的已知和未知物理量,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
(三)挖隐含条件,排除干扰
在物理题中,不难发现有如“光滑”、“刚好”、“匀速”、“轻杆(绳)”、“绝热”、“缓慢”、“平衡”等这些关键词语出现在题目中,它隐含着实质性的物理现象、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信息。命题者有意设置隐含条件,是为了考查学生读题目能力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题目时应使学生联想到“刚好、恰好”这些字眼往往涉及临界问题;“匀速、静止、缓慢”往往告诉我们物体所处的状态;“轻杆(绳)、光滑、不计质量”等给出了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最大、最小”往往与求极值相联系。
(四)寻最佳方法,一题多解
读题目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今的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取材源于课本,而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热点甚至是跨学科的内容进行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题目,指导他们说解题思路,说解题方法,说计算依据等,同时让他们讨论题目的立意、解法以及条件变化的规律等。这样阅读题目,看似解读一道题,实质上解决了一类题的问题。这样,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还缓和了学生惧怕学习物理心理压力,达到了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目的。
当然,指导阅读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反复指导和长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