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_国企论文

我国国有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_国企论文

我国国有工业行业发展状况及其结构调整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发展状况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工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亏损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国有工业在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国有企业的扭亏解困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无可争辩的是,国有工业经营机制方面的弊端以及负担过重等是造成国有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在加速,国有工业在多年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国有工业行业定位不合理对其困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国有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定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年代国有工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国有工业低速增长,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非国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部工业,国有工业年均增长9.3%, 大大低于全部工业17.2%的增长水平。分行业看,除石油、木材、烟草等少数几个国家高度垄断的行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年均增长幅度都与全部工业相去甚远,对规模和技术要求不高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如纺织、皮革、文体用品等差距尤为明显。由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国有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98年和1990年相比,国有工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69.8%下降到53.3%(总产值比重由67.3%下降到50.7%),其中,轻工业的比重由61.6%下降到37.1%,下降了24.5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由77.0%下降到64.8%,下降了1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煤气、烟草、石油开采、木竹采运等国家高度垄断行业中,国有工业的比重有所上升或基本持平;在其余行业中,国有工业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竞争性行业如电子、仪表、木材加工、电气等降幅尤为明显。到1998年底,在大类行业中,国有工业仍处于垄断地位(销售收入比重超过75%)的有石油开采、木竹采运、烟草、煤气、电力、自来水、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煤炭等10个行业;有一定垄断优势、属于垄断与竞争并存的行业(比重在50%~75%之间)有交通运输设备、化工、医药等9个行业;在其余的21个行业中, 国有工业比重均在50%以下,对行业的发展已基本失去影响和控制力,处于参与竞争的状态。其中,比重低于30%的有服装、家具、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

(二)国有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90年代以来,在国有工业内部,轻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重工业的比重在上升。1998年和1990年相比,轻工业的比重由41.2%下降到28.9%,下降了12.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由30.4%下降到19.8%,下降了10.6个百分点;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比重也有所下降,由10.8%下降到9.1%, 下降了1.7个百分点。国有轻工业比重下降, 主要是由于轻工行业多属一般竞争性行业,非国有经济在轻工行业发展迅猛,而国有经济发展缓慢。90年代,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上,因此,国有重工业比重上升,特别是原材料工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由28.7%上升到35.8%,上升了7.1个百分点;重加工工业和采掘工业的比重上升幅度小一些,分别为3.8和1.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开采、饮料、石油加工、 交通运输设备、电子、电力、自来水等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他行业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在大部分行业中,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90年代以来,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呈下滑趋势,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27.6%和47.3%;到1998年,亏损面和亏损率上升到41.5%和68.8%。在40个大类行业中,1990年,净亏损行业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气等7个,到1998年, 净亏损行业增加到21个,其中17个属国有工业不占垄断优势的竞争性行业。1998年的年报资料显示,作为国有工业代表的大中型企业,效益状况也令人担忧,亏损面高达41.8%,有17个行业呈净亏损状态。

从盈利情况看,国有工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少数行业。与1990年相比,1998年国有工业盈利有所增加的行业有11个,除电子、印刷、家具工业属竞争性行业外,其余8 个行业都属国有工业垄断或具有一定垄断优势的行业,其中,石油开采、烟草、电力三大行业的利润就相当于全部国有工业利润的104.3%。

二、目前国有工业结构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国有工业框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到目前为止,计划体制的痕迹仍比较明显,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迅速调整国有工业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工业体系,是保证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国有工业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在许多方面,但行业结构不合理是主要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两个。

(一)战线过长

从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面来看,迄今为止,在总体上仍处于一种遍地开花的状态,战线过长的问题显而易见。到1998年末,在608 个工业小类行业中,国有企业涉足的有604个,占99.3%,其中, 国有大中型企业涉足的行业有533个,占全部小类行业数的87.7%。

由于战线过长,分布太散,国家财政已无力提供相应的再投入资金。事实上,从80年代中期起,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拨改贷”政策的出台,国家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放弃了对原有的国有企业的资本再投入。近年来,国有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基本上都是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来筹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缺口,但也使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部分企业已资不抵债。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情况来看,到1998年底,有5000多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占37.9%,其中,有1745家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占13%。

(二)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8年,在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不足50%的21个大类行业中,分布着58.4%的国有企业,其资产合计占29.2%,销售收入占31.0%,职工人数占40.5%。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行业结构状况也与此类似。这些行业绝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不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限、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中,由于体制、社会负担以及历史包袱过重等问题,国有经济难以发挥优势,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经营效果都不理想。1998年,分布在这21个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有12个行业为净亏损,6个行业微利,只有电子、电气、印刷3个行业效益略好一些。目前,在这些行业中,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很难体现,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三、国有工业行业定位及其调整和发展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工业的定位及其调整和发展应与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相适应。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仍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处于核心地位。国有经济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发挥控制和调节作用,在工业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国有工业要实行垄断经营;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对规模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重要行业,国有工业应当保留一定的比重,以便发挥调节作用;其他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工业既无竞争优势,也无必要涉足,应考虑逐步退出,放手让非国有工业发展。

(一)需由国有工业垄断或以垄断为主的行业

1.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军工、造币、航天等行业。虽然从世界范围看,有些发达国家的军工等行业也采用了由民间经营、政府订货的方式,但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这些行业须由国有工业垄断经营。

2.重要的自然资源采掘业。如贵金属、稀有金属以及具有放射性和剧毒等的矿产资源开采业。这些行业或因资源非常稀缺因而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或对人民生命健康和自然环境极具危险性,应由国有工业垄断经营。

3.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重要行业。如烟草、盐业等,这些行业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应主要由国有工业垄断经营。

4.具有自然垄断性或公益性的公用事业。如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这些行业一般具有较高的自然垄断性,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不高但较稳定。由于其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相关,公益性较强,产品价格又容易被控制,因此应主要由国有工业垄断经营,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利益。

目前,需由国有工业垄断或以垄断为主的行业,按中类划分约有19个(详见附表),1998年,这些行业的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分别占全部国有工业的22.7%、20.4%、11.5%,占全部工业的15.8%、10.9%、7.2%。在这些行业中,亏损行业有7个,占36.8%,大多数行业是盈利的,这与其垄断经营的地位有密切关系。

国有工业在这些垄断行业的经营将是长期的,因此不存在退出的问题,但对垄断可能引起的低效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这些行业绝大部分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因此,国家应根据国情和社会需要,合理安排这些行业的投资,防止重复建设。对资本金不足的企业要进行补充;对资源枯竭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对军工、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要适当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在军品订货不足时,应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适当生产一些民品;对自然垄断行业要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如电力行业,实行网厂分开,发电企业竞价上网,有利于降低成本,淘汰落后。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由于竞争压力较小,因此更应在加强管理、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应实行减员增效,当前应特别注意防止将竞争性行业中的下岗人员硬塞到国有垄断行业中来。

(二)国有工业无须垄断经营,但应保持一定控制力的行业

1.除上述应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重要自然资源采掘业外,其他比较重要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铁、铜等矿产的开采,森林采伐等行业,其中的大型矿床和森林应由国有企业控制经营,中小型的可由非国有企业经营。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国,虽然从理论上讲,自然资源都具有稀缺性,都很重要,但在一定时期内,不同资源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除少数贵重稀有矿产资源外,对其他矿产和森林资源而言,国有工业全部包下来经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大型的矿产和森林资源仍应由国家控制经营,这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对相关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实行市场调控。另外,中小型资源由非国有企业经营,也有利于协调地方利益矛盾,这对于防止乱采滥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利的。

2.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竞争性行业,主要是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重加工业,如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纤、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的投入较大,一般适合规模经营,因而行业门槛较高。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同类产品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因而即使在这些行业,中小企业仍然较多,竞争也很激烈。从长远看,在这些行业,国有工业并非一定都要涉足,但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工业在这些行业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又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内,这些行业基本上都由国有企业经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天,这些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而国有工业是支柱的核心,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甚大。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工业在这些行业保持一定的控制力有利于把握发展的大局和方向。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现有国有资产十分庞大,非国有的民族工业尚无力在短期内收购接替这部分资产,而这些行业又不宜轻易让外资控制,国有工业必须担起这份责任。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国有工业应在上述行业保持一定的控制力,以待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非国有的民族工业发展壮大,存在的方式应是控制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即大型特大型企业,逐步放开中小型企业,为了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国有工业控制的形式也应顺应潮流,从独资经营、绝对控股逐步转到相对控股,以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并为将来对这些行业的进一步放开打好基础。

3.高新技术产业。广义地讲,许多行业都存在高新技术,但这里指的是那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应用前景广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如微电子、现代通讯、生物医药、核能利用、新材料等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上升率一般都比较高,因而其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作用都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就其发源来讲,往往不一定在大的企业或机构,中小企业也占有很大比重,但其成熟和推广往往需要很大的投入,因而需要借助大企业特别是国家各种形式的政策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仍主要掌握在国有单位的手中,因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需国家通过扶持相关国有企业的形式来实施,当然这种扶持不一定就是国家大包大揽,有些可以用优惠政策来代替资金的投入。

按中类粗略划分,国家应保持一定控制力的行业约有73个(见附表),1998年,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分别占全部国有工业的63.2%、65.1%、65.7%,占全部工业的44.2%、34.7%、40.7%。在这些行业中,亏损行业有35个,占47.9%,亏损行业的比重明显高于上述垄断行业。

这些行业就其现状而言,大多属垄断与竞争并存的行业,从行业特点看,将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就业绩而言,这些行业的大型企业一般是盈利的,中小企业则多为亏损。这些行业国有工业调整与发展应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即逐步放开并退出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加大对这些行业大企业的投入力度,通过“三改一加强”,促使大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以增强我国工业的整体实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根据1998年的资料,这些行业的大型企业有3312家,资产和销售收入分别占全部国有工业的46.4%和47.3%,占全部工业的32.4%和25.2%。

(三)一般竞争性行业

除以上两大类所涉及的行业外,其他行业多属一般竞争性行业,如服装、纺织、家具、塑料、金属制品等。按中类粗略划分,一般竞争性行业有104个(见附表), 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分布特点是量多面广,亏损严重。1998年,国有工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资产、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分别占全部国有工业14.1%、14.6%、22.8%,占全部工业的9.9%、7.8%、14.1%。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国有工业亏损行业有66个,比重高达63.5%。

由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大多数对资金、技术等的要求不高,进入壁垒较低,规模优势不明显,因而更适合中小型的非国有企业经营,集体、私营、个体等经济类型企业很容易进入这些行业并已占据了很大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国有工业由于体制、负担等原因在这些行业没有竞争优势,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大多数行业亏损累累,有许多行业已连续亏损3年以上。 国有工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多年亏损行业继续存在下去,与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因此,应果断地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撤出来。由于国有工业在这些行业的效益不断恶化,因此及早脱身是上策,拖得越久,问题越多,将来撤的难度就越大。

国有工业在不同类型行业的调整和发展是全局一盘棋,但就轻重缓急而言,首先应该下大力气解决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撤离问题,其次是垄断竞争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撤离问题,在此基础上,国家才能真正腾出手来,把国有工业应当坚守的阵地上的国有企业搞好搞活,否则只能到处救“急”灭“火”,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扭亏脱困问题。

四、对国有工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一)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从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承包制到现在的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改革的举措不断出台,虽然每种措施都有其长处,都至少在某种局部取得一定成功,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国企改革迄今为止尚无灵丹妙药,每种措施也都具有其局限性。从实际效果看,多年来,国有工业低速低效运行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改观,亏损面和亏损率不断上升,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与非国有工业的差距越来越大。1998年, 国有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6.5%,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93,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6%,劳动生产率为2.9万元/人·年;“三资”企业上述指标分别为6.8%,1.61,2.8%,5.2 万元/人·年;集体企业分别为10.4%,1.99,3.5%,2.9万元/人·年。从这些反映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指标差距中不难看出,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仍需付出艰辛努力,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市场经济的铁律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对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说,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不如“三资”企业特别是背景雄厚的外商独资企业;在用人制度、劳动力成本以及经营的灵活性方面不如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这些差异最终都会反映在决定企业市场竞争优劣的产品成本和性能价格比上。因此,即使撇开体制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谈,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处于劣势也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90年代以来,随着大多数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工业生产经营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在行业上,盈利主要集中在国有垄断或垄断为主的行业,而一般竞争性行业亏损越来越严重,应当承认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国有工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已没有综合优势,竞争不过非国有工业。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比较偏重于搞活一个个的企业,从放权让利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工作尽管做了不少,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企业事实上是扶不起的“阿斗”,早已被市场判了“死刑”,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难以通过破产兼并等市场竞争手段淘汰出局。今后,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突破、扭亏解困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转换思路,从微观层次的搞活企业转到宏观层次的调整结构上来,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痛下决心,果断地从一般竞争性行业特别是已多年亏损的行业中撤出来,只有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才能集中力量把国有企业应当坚守的行业中的相关企业搞活搞好。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客观认识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国有工业结构调整难以取得突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公有制混同于国有制,认为国有工业的结构调整会大大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种认识虽然公开表述的不多,但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其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作了明确的表述。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但集体经济却不断发展壮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动摇,只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2.把国有企业的改制视同于私有化,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工业的结构调整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国有企业退出国有经济领域,但退出并不等于就都到了私人手中,实际上,退出的企业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被其他公有制(如集体)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接受了,真正被私营、个体经济收购的只是少数。那种认为国有企业改制特别是出售就是私有化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现在,放开国有小企业的形式有多种,出售无疑是比较好也比较彻底的一种,因为国家既收回了部分资产,也将经营的风险一并转移了出去,而租赁、承包、托管等方式虽然形式上国家仍保留了所有权,但有收益了国家只能分享一部分,有风险后全部的烂摊子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收拾。确实,在国有企业改制特别是出售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内外勾结,侵吞瓜分国有资产,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应当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去解决,不能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有不和谐音就因此否定改革和结构调整。

资产评估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重要环节。由于在国有工业应逐步退出的竞争性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因此在改制、出售等过程中要完全按照账面资产甚至高出账面资产让对方接受是不切实际的,企业一旦进入买卖市场,也就成了特殊商品,而商品的价格并不一定就等于价值,说穿了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现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亏损企业少提折旧现象很普遍,加上无形损耗,资产的实际价值应低于账面价值。而且,由于企业的收购方事实上还要承担收购后的市场风险,收购价有一定的折扣是合理的。

3.结构调整中国有企业改制必然涉及银行债权的处理,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首先要保证银行贷款的偿还,这就给国有工业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诚然,对于经营状况较好或企业资产足以偿还银行债务的企业来说,调整和改制时应保证银行债务的偿还,那种假破产、假改制而实质是为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坚决纠正。但对那些多年亏损实际已资不抵债的企业来说,在改制中要求接受方承担银行债务则是不合理的,也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改革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利益调整,它客观要求有关各方都能作出一些让步,国有企业职工可以下岗,商业银行为它的贷款承担一定的风险为什么就不行?

4.国有企业调整、改制中人员安置难,怕职工群众闹事。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会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这是无法回避的,虽然职工不愿意下岗,但经过多年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洗礼,职工群众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承受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只要有关各方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行事,并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职工对改革是会支持的,毕竟现在的就业门路已比从前大大拓宽了。现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小型国有企业每年的亏损额都很大,与其早晚亏光,不如现在通过出售等方式变现一部分,并将其用于解决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再鼓励下岗的职工自谋职业,职工群众不会不理解而去闹事。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国有工业行业结构调整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有了一定进展。1995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纯国有)数量最多,有8.8万,到1998年已下降到5.6万,由于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一直稳定在1万多家,因此,减少的纯国有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改制、兼并破产等融入了非国有经济阵营,从行业分布看,国有企业减少比例最多的前几大类分别为:皮革、食品、文体用品、饮料、家具、服装、木材加工、造纸、橡胶、塑料等,基本上都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通过结构调整、“抓大放小”,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脱困问题是大有希望的。

文注

(1)本文中“全部工业”的统计口径,1990 年为乡及乡以上工业,1998年为规模以上工业。

(2)亏损率=亏损企业亏损额/盈利企业盈利额。

附表 国有工业行业(中类)基本情况表

行业分类 资产总计 销售收入 职工人数

(亿元)(亿元)(万人)

总计 76002.21 34193.57

3843.77

一、 国家应垄断或以

二、 垄断为主的行业

贵金属矿采选业 152.33 62.59 14.4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业 74.06 21.89 7.83

采盐业 168.38 44.11 17.53

盐加工业 15.13 6.07 1.15

烟叶复烤业 105.54 55.48 3.25

盒烟制造业 1568.22

1239.33 24.39

其他烟草加工业

14.93 9.26 0.46

贵金属冶炼业 40.33 22.98 2.93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业

70.42 37.49 3.98

电力生产业 6243.33

1965.12100.35

电力供应力 5434.96

2522.16 91.32

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266.89 68.50 9.20

煤气生产业 157.25 34.27 6.66

煤气供应业 314.88105.84 9.55

自来水生产业775.77157.53 27.60

自来水供应业339.08 82.25 13.07

* *****

* ******

* ******

* 合计 17231.50

6969.86443.43

二、国家应保持一定

控制力的行业

煤气开采业 3208.26942.65392.53

天然原油开采业 3200.22

1598.23102.85

天然气开采业145.24 55.37 10.64

铁矿采选业 279.38 66.89 18.76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4.79 4.42 1.44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77.38 67.52 19.58

轻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08 2.31 0.45

化学矿采选业131.91 32.27 11.09

木材采运业 423.52141.88 96.59

竹材采运业0.88 0.26 0.11

粮食及饲料加工业703.27581.60 48.01

制糖业 496.75237.28 29.22

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339.48288.05 27.56

乳制品制造业 77.36 60.44 5.19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1340.68697.16 70.78

纸浆制造业

51.46 7.11 1.22

造纸业 898.49319.79 54.97

印刷业 450.96213.94 40.81

原油加工业 2734.05

1987.17 49.25

石油制品业

46.76 36.94 1.58

炼焦业 238.93 84.48 9.50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 1209.46439.54 60.87

化学肥料制造业 1731.94729.14108.86

化学农药制造业 245.92149.48 13.33

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 1199.59449.17 35.97

合成材料制造业 722.42241.14 16.78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411.18191.96 31.03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 575.17272.35 27.04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425.43239.21 22.11

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372.18204.09 17.82

动物药品制造业

15.96 8.73 1.62

生物制品业

74.00 30.17 2.61

纤维素纤维制造业253.08 93.89 11.00

合成纤维制造业 1028.82359.81 21.44

轮胎制造业 411.89205.48 14.57

水泥制造业 1500.83549.46104.42

石墨及碳素制品业 96.21 28.45 5.55

炼铁业 417.68189.71 25.96

炼钢业 3422.99

1451.62122.93

锅压延加工业

3284.83

1274.86 75.42

铁合金冶炼业213.09 88.63 13.36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764.39390.19 35.64

轻有色金属冶炼业664.78289.14 21.84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 359.52127.81 14.26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 977.88412.86 54.59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 473.12116.55 41.96

通用设备制造业 769.30330.18 51.40

轴承、阀门制造业357.65125.77 30.56

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制造483.90134.44 38.47

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327.73100.27 27.58

轻纺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354.96114.20 30.72

农、林、牧、渔、水利业机械制造 513.79344.24 46.03

医药器械制造业

70.56 31.37 5.19

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 401.01131.91 24.63

专用机械设备修理业

44.86 20.97 5.99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 231.07167.94 22.80

汽车制造业 3378.82

1758.44115.95

******

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 346.92160.51 29.18

电机制造业 387.67133.06 26.25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479.87215.84 29.42

日用电器制造业 479.85262.89 12.84

通信设备制造业 789.72530.26 19.00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25.82 4.73 1.69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356.60357.13 8.11

电子器件制造业 496.49240.19 16.57

电子元件制造业 336.47 146.7820.84

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 708.86 578.1115.77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 258.63 103.6619.91

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

65.80 25.89 5.32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

42.07 21.28 2.41

计量器具制造业

24.99 7.74 2.26

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9.84 5.72 1.05

合计 48048.08 22250.02

2524.46

三、一般竞争性行业

煤炭洗选业

15.15 7.02 1.00

土砂石开采业 64.95 21.64 5.92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54.40 15.95 6.81

其他矿采选业 2.34 0.84 0.22

植物油加工业317.68286.72 16.46

水产品加工业 97.37 58.37 5.07

其他食品加工业

32.78 19.33 2.07

糕点、糖果制造业141.25 71.32 13.88

罐头食品制造业 111.09 50.84 7.50

发酵制品业 134.74 69.22 5.48

调味品制造业 79.92 45.00 9.57

其他食品制造业 178.14 97.34 12.94

软饮料制造业179.81109.12 6.45

制茶业

27.66 17.72 2.97

其他饮料制造业

36.43 33.49 0.81

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

93.29 46.25 6.61

棉纺织业

1941.92987.76222.43

毛纺织业425.94141.07 33.03

麻纺织业116.66 38.39 14.58

丝绢纺织业 315.13141.88 38.17

针织品业229.40100.88 20.57

其他纺织业

56.77 15.51 2.12

服装制造业 237.79150.20 26.16

制帽业

3.79

3.29 0.47

制鞋业

6.84

3.02 1.29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5.94

3.38 0.60

制革业 56.81 21.15 3.03

皮革制品制造业 69.13 37.31 8.53

毛皮鞣制及制品业30.59 27.34 1.45

羽毛(绒)及制品业30.02 14.25 2.68

锯材、木片加工业51.75 15.78 4.89

人造板制造业

178.35 54.82 11.39

木制品业32.67 10.14 3.05

竹、藤、棕、草制品业 1.41

0.82 0.20

木制家具制造业 47.84 20.52 3.96

竹、藤家具制造业 0.51

0.53 0.04

金属家具制造业

4.73

2.67 0.60

塑料家具制造业

0.10

0.01 0.00

其他家具制造业

1.71

1.64 0.20

纸制品业67.71 39.88 5.88

记录媒介的复制 18.52

5.43 0.56

文化用品制造业 65.07 24.30 4.23

体育用品制造业 10.60

5.59 0.87

乐器及其他文娱用品制造业24.45 15.07 1.53

玩具制造业

9.46

6.94 1.74

游艺器材制造业

0.48

0.37 0.05

其他类未包括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

1.27

1.86 0.21

人造原油生产业

0.06

0.36 0.00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245.07 147.04 13.97

渔具及渔具材料制造业 5.40

2.37 0.55

车胎制造业 28.65 13.07 2.53

橡胶板、管、带制造业90.06 36.84 7.12

橡胶零件制品业 18.22

6.82 2.92

再生橡胶制造业

4.43

1.53 0.51

橡胶靴鞋制造业 71.23 42.01 9.69

日用橡胶制品业

9.62

5.83 1.04

橡胶制品翻修业

2.18

0.62 0.36

其他橡胶制品业

8.18

3.80 0.79

塑料薄膜制造业 176.66 61.85 7.00

塑料板、管、棒材制造业 79.90 33.88 3.50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50.44 20.45 4.89

泡沫塑料及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 59.36 31.86 2.76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 20.66 10.82 1.56

塑料鞋制造业 4.39

2.79 0.53

日用塑料杂品制造业

7.06

2.88 0.50

塑料零件制造业 11.97

5.32 0.49

其他塑料制品业 49.12 25.90 2.96

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

213.17 84.13 16.25

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 212.64 60.08 22.54

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525.81 148.72 29.00

陶瓷制品业 403.74 109.19 34.82

耐火材料制品业 96.38 26.64 9.27

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 78.38 41.22 5.45

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8.68 30.62 5.36

有色金属合金业 20.48 13.73 1.67

金属结构制造业 70.16 39.43 6.21

铸铁管制造业32.04 10.63 2.10

工具制造业 111.81 29.73 10.06

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业 106.52 78.71 4.16

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 127.29 58.56 7.71

建筑用金属制品业56.66 19.84 5.30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 20.26

9.67 0.91

日用金属制品业 129.23 59.72 11.23

其他金属制品业 68.90 38.64 4.28

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业

215.12 74.88 21.86

铸锻件制造业

146.37 54.07 11.08

普通机械修理业

5.31

3.43 0.76

其他普通机械制造业 74.32 18.74 5.79

摩托车制造业

305.49 198.23 10.05

自行车制造业

146.71 42.34 7.81

电车制造业

0.03

0.01 0.00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59

1.75 0.26

电工器材制造业 452.10 231.25 24.48

照明器具制造业 102.64 44.34 10.30

电气机械修理业

2.49

2.23 0.40

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业 31.53

7.68 2.49

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修理业 4.21

1.32 0.18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0.55 31.26 2.25

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0.57 15.28 2.63

钟表制造业 61.39

9.60 5.4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修理

0.05

0.02 0.05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77.44 50.02 7.74

日用杂品制造业

8.58

3.81 1.01

其他生产、生活用品制造业48.95 26.12 2.98

合计 10722.634973.69875.89

行业分类

亏损面

亏损率 竞争力系数

(%) (%)

总计 41.5 68.8

一、国家应垄断或以

垄断为主的行业

贵金属矿采选业

27.6 39.5 0.51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业 48.6433.1 0.71

采盐业

35.8 93.0 0.92

盐加工业 33.3542.6 0.97

烟叶复烤业

30.1 95.5 1.00

盒烟制造业

15.7 2.6 1.00

其他烟草加工业

52.0 21.6 0.69

贵金属冶炼业 15.1 21.7 0.70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业

42.1 69.0 0.78

电力生产业

28.7 27.4 1.01

电力供应力

13.5 9.8 1.00

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47.0 99.3 0.98

煤气生产业

69.8892.1 1.04

煤气供应业

49.5183.1 0.96

自来水生产业 35.2147.6 0.98

自来水供应业 35.5 13.0 0.97

******

******

******

合计 29.6 26.0

二、国家应保持一定

控制力的行业

煤气开采业

36.2163.3 0.88

天然原油开采业

20.7 6.1 1.00

天然气开采业 20.0 8.6 1.00

铁矿采选业

31.3 96.1 0.63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4.7130.3 0.58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2.3196.8 0.74

轻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5.0 65.8 0.64

化学矿采选业 40.2225.4 0.81

木材采运业

43.3 96.6 1.00

竹材采运业

37.5185.8 1.00

粮食及饲料加工业 51.8265.7 0.74

制糖业

79.2

1317.7 0.98

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 44.516.0

0.75

乳制品制造业 39.8 72.4 0.99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39.6 33.7 0.97

纸浆制造业

42.9

2865.1 0.56

造纸业

41.5 81.3 0.73

印刷业

38.2 44.8 0.78

原油加工业

27.0100.1 0.99

石油制品业

30.1 29.5 0.86

炼焦业

37.0217.1 0.82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

41.5122.3 0.80

化学肥料制造业

40.6 98.2 0.90

化学农药制造业

30.6 26.2 0.85

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

33.9105.6 0.67

合成材料制造业

36.3855.6 0.78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35.5 77.7 0.70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

37.1 55.0 0.88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32.3 47.3 0.93

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 37.9 16.0 0.89

动物药品制造业

40.4 37.8 0.69

生物制品业

29.0 29.3 0.82

纤维素纤维制造业 44.4 86.5 0.89

合成纤维制造业

55.9176.8 0.80

轮胎制造业

32.9 30.2 0.94

水泥制造业

41.9175.4 0.85

石墨及碳素制品业 40.4212.4 0.67

炼铁业

50.8433.5 0.81

炼钢业

38.6 35.4 0.98

锅压延加工业 46.2 69.5 0.80

铁合金冶炼业 59.3786.1 0.80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46.1293.4 0.88

轻有色金属冶炼业 53.8306.9 0.86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

47.2550.9 0.50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

43.0 64.9 0.90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

46.0383.5 0.69

通用设备制造业

42.5 84.9 0.75

轴承、阀门制造业 48.1174.5 0.71

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制造 52.8514.0 0.77

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50.9210.6 0.60

轻纺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48.9200.9 0.67

农、林、牧、渔、水利业机械制造

46.5 95.2 0.81

医药器械制造业

40.1 69.2 0.62

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

43.8 98.9 0.70

专用机械设备修理业

33.9144.5 0.85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

26.2 55.4 0.97

汽车制造业

40.9 48.2 0.90

****** 50.0296.2 0.92

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

42.3 69.6 0.84

电机制造业

43.6144.9 0.69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40.1 39.0 0.70

日用电器制造业4.6 30.2 0.73

通信设备制造业

31.0 24.6 0.82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52.2626.5 0.42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25.7 6.6 0.82

电子器件制造业

43.0104.3 0.89

电子元件制造业

40.1 71.1 0.59

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

46.1 14.3 0.77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

43.7105.2 0.73

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

36.2122.7 0.74

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制造业

49.1 63.0 0.93

计量器具制造业

52.1301.3 0.53

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

36.1 32.4 0.90

合计 42.7 75.4

三、一般竞争性行业

煤炭洗选业

25.0142.9 0.58

土砂石开采业 32.4155.7 0.30

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

47.2153.7 0.46

其他矿采选业 23.1290.1 0.32

植物油加工业 51.1359.5 0.84

水产品加工业 38.8286.0 0.52

其他食品加工业

30.7 88.0 0.63

糕点、糖果制造业 42.9195.3 0.66

罐头食品制造业

48.6334.1 0.71

发酵制品业

40.7 28.8 0.84

调味品制造业 42.8 72.6 0.82

其他食品制造业

46.7102.3 0.77

软饮料制造业 50.1 43.2 0.83

制茶业

54.3603.3 0.72

其他饮料制造业

48.1 6.5 0.91

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

38.4439.7 0.88

棉纺织业 52.2408.9 0.76

毛纺织业 47.9231.4 0.58

麻纺织业 42.7451.6 0.71

丝绢纺织业

59.3811.3 0.64

针织品业 49.7225.7 0.55

其他纺织业

46.3609.7 0.46

服装制造业

34.4 67.0 0.57

制帽业

19.0 9.4 0.56

制鞋业

53.5

1922.2 0.33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32.6150.4 0.51

制革业

56.8817.6 0.40

皮革制品制造业

44.6189.8 0.42

毛皮鞣制及制品业 43.5 64.1 0.79

羽毛(绒)及制品业 49.3142.2 0.43

锯材、木片加工业 41.3583.9 0.50

人造板制造业 50.0318.2 0.46

木制品业 44.2515.1 0.35

竹、藤、棕、草制品业 38.2149.4 0.42

木制家具制造业

42.6103.0 0.50

竹、藤家具制造业 25.0 7.4 0.72

金属家具制造业

38.9 94.5 0.55

塑料家具制造业0.0 0.0 0.15

其他家具制造业

18.2 12.1 1.03

纸制品业 40.4104.4 0.65

记录媒介的复制

52.0114.3 0.57

文化用品制造业

34.3 84.7 0.50

体育用品制造业

43.9 97.8 0.54

乐器及其他文娱用品制造业 36.1 8.3 0.80

玩具制造业

44.8239.5 0.60

游艺器材制造业

66.7 12243.5 0.77

其他类未包括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7.7 4.5 1.16

人造原油生产业 100.0

3.99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40.3 56.4 0.74

渔具及渔具材料制造业 53.6623.4 0.45

车胎制造业

60.9414.7 0.65

橡胶板、管、带制造业 37.3178.6 0.67

橡胶零件制品业

34.0 92.5 0.68

再生橡胶制造业

26.1247.8 0.30

橡胶靴鞋制造业

40.4215.7 0.66

日用橡胶制品业

26.5 68.8 0.62

橡胶制品翻修业

55.6

1414.3 0.44

其他橡胶制品业

41.3106.4 0.56

塑料薄膜制造业

44.4119.9 0.61

塑料板、管、棒材制造业

39.7 71.6 0.58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 41.9150.6 0.46

泡沫塑料及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

35.7 86.2 0.74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

42.4142.0 0.78

塑料鞋制造业 46.4

1147.0 0.59

日用塑料杂品制造业

40.0447.8 0.48

塑料零件制造业

23.3 21.3 0.45

其他塑料制品业

35.8 57.1 0.54

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 36.4174.1 0.66

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

37.0166.9 0.37

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41.4308.8 0.71

陶瓷制品业

50.2303.4 0.62

耐火材料制品业

49.5563.3 0.43

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

41.6 71.6 0.70

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9.5105.9 0.54

有色金属合金量

58.8 72.6 0.90

金属结构制造业

31.4 54.6 0.70

铸铁管制造业 43.8843.4 0.40

工具制造业

43.5306.4 0.44

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业

46.1 90.1 0.87

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

48.6142.0 0.60

建筑用金属制品业 43.3233.4 0.36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

38.2355.8 0.47

日用金属制品业

51.4406.5 0.55

其他金属制品业

41.1 25.4 0.68

其他通用零部件制造业 45.6323.8 0.55

铸锻件制造业 39.4269.7 0.45

普通机械修理业

38.5 51.6 0.75

其他普通机械制造业

42.0343.4 0.54

摩托车制造业 41.2 57.0 0.79

自行车制造业 53.2

1595.6 0.49

电车制造业 100.0

0.11

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5.3 8.3 0.93

电工器材制造业

42.0109.5 0.66

照明器具制造业

44.2 74.8 0.49

电气机械修理业

16.3 38.4 0.71

其他电气机械制造业

46.9 87.4 0.44

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修理业 46.2465.6 0.40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5.7 33.4 0.60

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0.0259.3 0.23

钟表制造业

68.9851.3 0.3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修理

12.5 12.6 0.27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42.1 96.4 0.55

日用杂品制造业

45.3247.6 0.40

其他生产、生活用品制造业 43.4 54.9 0.60

合计 43.8170.9

注:本表分类仅供参考,数据为1998年数, ***类行业数据不详。

亏损率>100%的行业为净亏损行业。

竞争力系数=销售收入的行业比重/资产的行业比重,系数越大竞争力越强。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国有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