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育人 专心传技
李 军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合川 401520)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做人、做事、搞技术、搞创新是统一的,教育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有正确的教育理想,才能为学生指明方向,塑造学生。这是笔者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的最大感受。
3月12号,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这跟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治学相关性比较高。国家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想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字三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蕴含着国家对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迫切期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个工匠参与并为之添砖加瓦。
在贫困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导致短视行为的原因是物质资源缺乏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层面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认知层面,个体会因为经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压力感和不安全感,产生无法从身边的重要他人获得支持的信念。在情感层面,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感,包括焦虑、恐慌、抑郁、自我贬损以及自主性丧失感等等(Fabio & Maree, 2016)。这些因素也会消耗人们大量的心理资源,使个体没有足够的心理资源去处理其他任务,因而失去了为长远打算的能力,表现为短视(Haushofer & Fehr, 2014)。
然而,在唯学历、唯文凭的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总是以学位证书来衡量人才。中职学生在社会共识中就是高考的落榜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贫困生,学习差、习惯差和混日子的代名词。他们在父母、亲朋面前抬不起头,出去工作只能干些打杂的事情。因没有本科学历,即使技术优秀,他们的求职信也常常被公司直接删除。许多学生都是带着“考不上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来混混日子算了”的心态来到职中。出人头地成了遥不可及的一场幻梦。即使是教师,顶着骄人的经历、学历、职称,或是名师的光环,或是“985”“211”学校毕业,陡然接触到这些带着各种问题的学生,也难免会有排斥感。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基础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晚,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1/晚,并对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HCY等。
朱永新老师谈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他把激情和诗意放在了理想教师的第一位。是的,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对人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满足于既得的知识,又怎么能引领自己的学生去突破自我,改变命运既定的轨迹,消除现有的歧视和局限,而让更多的中职学生重拾信心?如果海伦·凯勒不是遇上莎莉·文老师,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看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激励人心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职教师应该明确使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了解时代的变化,认识职业环境,认真学习技能,探索职业未来,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014年接触物联网技术之初,笔者和张云龙老师领着3名学生到重庆大学城某高校学习物联网技术,准备参加第一届全国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技能大赛。那时,我们对此项目的竞赛知识一窍不通。我们5人从家里自带床上用品,租住在离大学城5公里的单间住房里,每天起早贪黑,虚心向高校老师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曾经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3名参赛学生刻苦专研,逐步掌握了该项目的技术要领,在当年一举获得全国三等奖。此后四年,我们在该项目比赛中取得了多次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好成绩,培养了几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产业创新速度同样可能存在创新效益的非线性效应(门槛效应),即由于创新效益大小不同,产业创新速度的弹性系数也有显著的差异。构建如下模型:
观察我们的学生,他们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是因为偏科而未被发掘的耀眼的星星。比如,笔者带的2018级学生殷伟杰,在初中阶段就读时,文化成绩非常薄弱,每次考试都担惊受怕,怕考不好又受家长和老师的责骂,迫于无奈,才读了职高。该生在2018年春季试读阶段被选入物联网训练队伍。在那里,指导老师不会拿以往的评价标准看待他,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实训室中,指导老师给他讲授设备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组建、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等知识,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学校提供了精良而齐备的物联网专业实训设备供他实验,还有爱好相同的两名队员一起学习。他在物联网实训室训练中“如鱼得水”。经过半年的技能训练,他的技能水平突飞猛进。在2019年初,他和队友一起代表学校参赛,获得重庆市第十一届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项目一等奖。凭借这个荣誉,他在高一就获得了免试升入专科大学的资格,接下来的两年,有更大的机会升入本科院校就读。技能大赛不仅改变了他,让他如愿地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就读,也为他树立了信心,还改变了社会对他的看法、对中职学生的看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以今日为起点,以当下所教学生为起点,让这把“工匠精神”的职业之火烧得更加旺盛!为技能兴国、产业兴邦贡献职业教育者的一份力量!
标签:职业教育中心论文; “工匠精神”论文; 技能大赛论文; 实训室论文; 物联网技术应用论文;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