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民族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代论文,民族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3X(2005)01-004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天的城市同几十年前相比,城市人口增加了,规模扩大了,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丰富的、复杂的城市民族现象。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市民族研究加以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城市民族研究状况有所认识和了解。
一、城市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民族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对中国部分城市的分析,探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推动作用。
如张崇根根据中国部分都市的少数民族情况和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都市对少数民族发展繁荣所起的作用。首先,作者列举北京、上海、天津等10都市中少数民族人口及其所占该市人口的比例,指出都市文化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作者还分析了10都市的少数民族在构成、分布、职业和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最后,作者归纳出中国都市在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中所起的三个主要作用。[1]朱在宪以珲春市为个案详尽研究了珲春市发展经济的种种优势及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对民族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等。张应强则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深刻剖析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都市发展与周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就以都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2]此外,宋栋[2],黄木桂、韩恩荣[2],王家恒、王忠民[3]等人也就这一主题作了探讨。
二、城市民族人口研究
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包括世居的和非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近20多年来的城市民族人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民族人口的构成、素质、特点以及有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其中,主要集中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上。有关城市民族构成、素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乌兰察夫以深圳市为例,分析了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的构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张天路对北京少数民族人口的特点的研究[5]、李竹等对贵州都匀市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调查研究[6]等也是这些方面研究的典范。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情况的分析,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搞好民族工作,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杨建吾就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分析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其主要问题是盲流及其导致的犯罪,并总结了成都市有关部门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各种措施和经验。强调指出,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应当妥善地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7]沈党生、张全录[8],徐钢泓[8]等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民族工作部门是如何关注和参与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张继焦则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里的流动和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有900万左右,已形成了成百上千不同规模的居住群落,城市民族形成多样化格局;城市中少数民族迁移者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城市,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也给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9]
三、少数民族城市化
少数民族城市化探讨的是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在文化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猛谋就小城镇建设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人口聚居情况、文化、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所作的影响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共同体在小城镇建设影响下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认为小城镇建设将进一步增加民族融合因素,从而使我国少数民族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如下一些情况: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少数民族人口将逐渐向小城镇区内集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与汉族人口杂居;少数民族的某些特点会逐步淡化以至消失。[9]此外,汪宁生、麻国庆等人也就这一问题做了探讨。[10]
四、城市民族社区研究
城市民族社区作为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的载体,是城市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了解城市民族社区少数民族政治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进一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许多学者关注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的变迁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由北京市牛街地区现状调查组对北京市牛街回族社区的调研所作的《北京市牛街地区现状调研报告》、《牛街危改》、《从牛街清真牛羊肉市场的成长看市场经济条件下北京市的清真食品供应》,[8]从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经济生活、民族教育、小区改造、清真食品供应等角度对该社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柏贵喜在对武汉市的个案研究中,分析了回族社区的特点和功能,概述了社区对回汉关系的影响,最后描述了回族社区破裂之后回汉之间携手共存、文化互动的新情况。[8]此外,沈林和王树理等人的研究,[8]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民族社区之所以产生、存在的背景和理由。
五、城市少数民族社团的研究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社团的研究,主要是以城市中某个少数民族社团为例,运用国际国内有关社团理论,分析和探讨民族社团在维护少数民族民族特征,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少数民族自身权益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保护和发展民族社团的重要意义。陈延超以广州市满族联谊会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民族社团的上述作用和意义。[8]此外,上海市民委,[8]及青岛市民族事务局的的研究,[11]也是这方面研究的典型。
六、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各民族自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保持、适应与发展问题,另一类是各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问题。无论是哪一类问题,都可以从民族关系问题的历史性、差异性、场景性、政策性、复杂性等不同层面和角度,分别地或综合地加以分析和处理。近20多年来有关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我国当前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及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如郑信哲[12]以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多民族化进程来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孙懿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加强了我国原有的“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强化了散杂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同时民族纠纷增多,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13]李忠斌认为目前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定性研究阶段,逻辑化的、定量化的研究尚不多见,作者对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和功能进行逻辑化的剖析和研究,努力寻求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找到对城市民族关系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的量化研究打下前期基础。[14]
2.对城市民族关系重要性和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方式的探讨。如郑洪芳、王宏晓[2]认为多民族化有利于城市的繁荣、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富裕。作者从民族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条确保城市中民族关系和谐的建议。张书云认为在城市中应该建立民族社区,它只居住一个少数民族,或风俗习惯大致相同的几个少数民族。[2]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以武汉市为个案,对当前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加强调控主体、完善调控手段、确立调控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对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15]而郑信哲、周竞红则以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为主题,强调了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健全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机制的迫切性及其设想。[16]
七、城市民族文化教育研究
城市民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意义及建设等方面的探讨上,如李筱文、盘小梅以广州、深圳为例,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在都市生活的情况、特点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都市文明的双向调适,并对如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协调提出了建议。[17]张昀认为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要研究乡村的风俗习惯,也要研究都市的民俗事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与都市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来了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新疆都市民俗文化具有民族与区域特色,对此进行研究更具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18]
城市民族教育问题深受学者们的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由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北京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提出抓好少数民族教育是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19]曹红霞、麻秀荣则就湖北省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进行了个案调查与研究,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汉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武汉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20]
八、城市民族问题及城市少数民族权益(或权利)保护问题
城市民族问题作为民族问题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城市民族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其产生的原因、内容、特点以及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如:雷海从城市少数民族的特点,城市民族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特点,城市民族问题与城市民族工作等五方面分析、论述了城市民族问题。认为随着流动到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多,城市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掺杂在一起,具有敏感性、辐射性、连锁反应等特点。[21]而周光大、周劲松则从社会学和民族学学科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处理好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民族问题。作者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中形成相当数量和规范的少数民族聚落和社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民族问题也就日益凸显,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城市社区民族问题的对策。[22]
城市民族权益(或权利)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城市民族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肖俊论述了保护城市少数民族权益的重要性,并就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完善有关保障城市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展开了分析。[23]邓行论述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和现实的法律保护,对城市少数民族权益的立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4]徐合平[25]、陈延超[26]等人也就此作了探讨。
九、城市民族工作研究
城市民族工作就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问题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以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当前,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民族工作的内容、重要性、方法探索、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如买寿清、虎有泽从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成就和经验入手,分析了城市中民族的特点,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四大机遇和五大任务,为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27]广西区民委工作调研组的《广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8]盘小梅的《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广东城市民族工作调研》[29]以及安顺爱、金海燕的《分析研究城市民族的工作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调查》[30]分别就广西、广东、辽宁的城市民族工作做了调查,对这些地方城市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探讨。由沈林等著的《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31]一书,既回顾了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又对中国城市与民族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更是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十、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民族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的方面没有涉及或是研究的不够,今后有待加强:第一,应对城市民族意识做一些研究。城市是各民族交往较多的地方,又是工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人的个性和民族意识容易有比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对城市民族意识的研究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也有现实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民族关系、处理城市民族问题、搞好城市民族工作。第二,要开展城市民族史的研究,使各民族居民了解本民族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以便将来更好的团结协作。第三,进行城市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城市民族的特点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第四,加强城市民族的民族节日文化研究,在有条件的城市大力举办民族节日活动,这有利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
收稿日期:20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