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_杨宁

浅谈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_杨宁

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 杨宁 712000

摘要:模型构建教学方式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别阐述了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 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各种概念、原理能倒背如流,但做题的时候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应用于具体问题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现象?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科学地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与教学中模型和建构模型方法的教学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建模思想有重要关系。因此,下面主要从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模型建构的意义

1.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显著提升,全社会对于新世纪生物学人才的需求也已经越来越迫切。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使用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已经不符合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在高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方法,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自然科学的三个重要思维方式分别为模型、建模的过程、在模型基础上推理。所以,想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必须要加强他们生物建模的学习

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中更加强调模型与建模,并倡导学生在利用“建模与模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3.高考考核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分析近几年全国统一招生高考生物试题发现,试题特别突出了对学生分析、运用以及建构各类物理及数学等方面模型能力的考核,如2018年全国Ⅱ卷中30题,分析光合作用曲线图解题,考查学生“析模能力”,32题,建立“孟德尔杂交过程图及伴性遗传图”解题,考查学生“建模能力”。

4.生物课程本身的需求

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有较大的区别,初中生物知识具体、简单,多为识记型知识,而高中生物知识抽象、复杂,侧重于理解推理。另外,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初中生物在学生心目中是“副科”、“休息课”。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高一阶段,受定向思维影响,仍然无法正确认识生物课程的特点和地位。而模型建构活动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具体,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最有效地教学途径之一。

二、高中生物模型建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模型建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切实参与到课堂观察和实验 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从而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了所学内容。如在学习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时,教师用人体的构造为例构建物理模型;身体相当于中心碳原子,左右胳膊相当于氨基和羧基,两条腿相当于氢原子,头部相当于R基,从而使抽象难以记忆的氨基酸结构,变得生动、具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构建高中生物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零散,且会涉及许多概念和专业术语,初学时学生可能印象还比较深刻,但当学习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后,单纯地死记硬背就可能导致知识的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概念图来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区分,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复习“三大平衡调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建构“血糖平衡调节”“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把握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历年高考试卷发现,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率较高,解题能力较差。“模型建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模型分为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事物的本质,构建知识的框架;数学模型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物理模型的建立能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历程,这三大类模型之间相互联系,综合应用从而使学生快速准确的解答生物问题。

4.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模型建构教学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进行模型构建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 设计要充分挖掘并要结合教材中适合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的内容,从而设计合适的模型建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另外,建构模型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带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也使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模型构建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正确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3]程建军.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的教学思考.教育教学论坛[J].2010(6).

[4]姚玉群.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2:1-20.

[5]王琳. 建模建出的精彩--建模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2(08):62.

论文作者:杨宁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浅谈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_杨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