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多发性疾病,由心脏在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作用下,促使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充盈或泵血功能降低导致。临床以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下肢浮肿、乏力等为主要表现,除急性期需在院接受诊疗外,在病情稳定后,大多数患者需在家自我调养,对日常保健注意事项掌握,是获取良好预防后的关键。
1 慢性心衰病因有哪些?
慢性心衰通常由心脏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诱导所致,临床以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左心室逐步增大为临床表现;有较严重的基础心脏病病史,且有液体潴留、呼吸困难、胸闷等体征伴发,在对病因进行分析时,需掌握下列几点。
(一)需对患者所具有的家族遗传病史认真了解,如心血管、高血压、肥胖等方面的疾病,以对是否具心衰发生的基础病因进行确定;
(二)了解是否具致病的环境因素,患者是否存在熬夜、嗜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是否连续加班工作引发睡眠障碍,是否在超量放射性环境下过久停留。同时,掌握近期有无感染流行性病毒等疾病,并由此造成心包、心肌损伤。同时,不良饮食习惯也为重要的诱发本病的因素,如喜食油腻、烧烤食物等。
(三)有无其它病症伴发,在治疗期间所应用的药物,也可诱导慢性心衰发生。如嗜铬细胞瘤、糖尿病、甲状腺机能紊乱、高血脂症等。当然,此类患者通常多项疾病伴发,故长期治疗,可造成药毒积累,最终引发心脏等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
在对上述因素进行掌握后,与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可为是否患有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做出准确评估。
2 慢性心衰病程监测要点
慢性心衰患者病程处于早期时,需采取客观的态度对待,使之对自身病情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不可因日常生活未受到影响,而忽略掉对病情的管理,需由家人协同,养成勤监测、勤问医、勤保健的习惯。
采用X线光和心电图对心衰进行常态化监测,便于疾病的及时诊疗,建议每6个月至1年,安排检查一次。经心电图检查,可对广泛心肌损害的程度掌握,针对有多次心律失常合并的患者,需做24h动态心电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X线片便于了解患者有无心脏肿大、原发性肺部疾病等合并症。
随年龄增长,可增加人体脏器病变风险,故需每年做一次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经监测,掌握心脏的血管结构、几何形状、心包的室壁运动、室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等,为对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客观、有效的指标。
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衰病情处于中晚期的病例,多需依据医疗介入技术来对病情控制,此种情况下,需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造影等检查,可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参考,特别是当需对心肌浸润性病变的程度、炎性病症程度掌握时,需开展活检检查,以做出最终诊断。通常情况下,治疗周期延长时,临床治疗难度将增大,医疗费用也将增加,患者需积极配合,以发挥更为理想的诊疗作用。
3 心衰日常保健要点
3.1 劳逸结合
心衰患者需每日对自身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以对心脏功能发挥保护作用。除保证夜晚的睡眠质量和时间外,每天白中午,也需安排休息1小时。同时,针对慢性心衰病例而言,依据病情,选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并坚持开展,可使心功能储备力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可对相对舒缓的活动选择,如散步等,以将心率控制在110次/min以下,患者自觉不疲劳为宜。一旦有气急、心慌体重,需立即停止。同时,提高家属对患者的关爱力度,尽量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境,家庭有意外和突发事件时,尽量不告知患者,以免增加其心衰急性发作风险。
3.2 建立规范的饮食行为
慢性心衰患者,易摄入富含营养、低盐、易消化、清炎、低脂食物。盐的摄入量以每日不超过2克为宜,尽量避免隐性高盐食品摄入,如腌肉、酱菜等。水分摄入需严格依据“量出而入”的原则,依据尿液、汗液排泄量,对饮水量进行确定,宜少量多次饮用。避免饮用汽水、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同时需戒除烟酒。选择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食物,如淡水鱼、瘦肉、牛奶等,多食新鲜水肿、蔬菜、豆制品。主食每日于150-300g控制为宜。注意粗细搭配,以降低便秘风险;不可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特别是晚餐,不可太饱,以免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病情复发风险。
3.3 防范感染
因心衰患者需长期卧床,故易引发褥疮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等不良事件。家属需协助患者翻身等日常照护干预,以降低因局部缺血而诱导的褥疮感染率,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同时,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居室干燥、温暖、通风,提醒患者作有意识且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动作,以为痰液排出创造条件,对呼吸道感染进行防范。
3.4 合理用药
慢性衰竭需长期服用药物,应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换药、减药、停药,以防诱导病情恶化。
总之,慢性心衰为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若未有效控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患者需掌握本病的具体特征,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我照护习惯,以发挥稳定病情,改善远期预后的作用。
论文作者:叶长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心衰论文; 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心脏论文; 疾病论文; 诱导论文; 心肌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