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洪[1]2000年在《江苏省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江苏省城市发展的主体——中小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生态伦理学具体应用于江苏省中小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全面调查和分析江苏省中小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江苏省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布局模式和原则。 本文对所选中小城市的绿地系统现状的各项重要指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尤其对这些城市的绿地系统的布局、绿化配置的结构以及园林植物构成比例、园林植物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在中小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两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景观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发展的五个途径:建设以中央公园为内核,放射状园林带为绿轴,环城绿带作为城乡绿地缓冲带的多绿心放射状城市绿地系统;营构城市“文脉”,规划结合文化;与区域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大环境规划;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种类,增加绿化层次和花灌木运用,根据植物生长习性配置和开发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城市园林植物资源数据库的原则。期望在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江苏省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夏熠琳[2]2015年在《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层控制模式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总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城市地域特色等等。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绿化建设,如何更好地达成上述目的,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本人在2014年9月非常有幸参加了《泰州市姜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项目期间通过对上轮规划的评估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像姜堰这样的中小城市有一些共通的特征和问题,使得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比较薄弱,规划编制成果往往存在诸如适应性不足,实施性较差等问题,绿化建设也常常不如预期。因此,本文就以中小城市的绿地系统为研究范围,以绿地系统的规划控制层次、控制方法和控制内容为研究内容,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小城市特色、较为完整、科学且行之有效的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本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共七章。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基础研究,对市域、中心城区、市域绿地、城市绿地、分层控制等一些概念做了界定,并且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绿地系统规划以及与本文论题相关的规划控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获得对绿地系统规划领域整体的认知。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是核心部分。该部分以问题为导向,以绿地系统规划控制层次为框架,对各层次绿地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内容做了详尽的论述。第三部分,即第六章,是结合姜堰案例,对分层控制模式运用于实践项目的具体工作方法做了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分层控制是本文研究的框架,包含空间范围、控制强度、规划管理三个方面的涵义。1.首先,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分为2大层次:市域——中心城区,其中,中心城区可以细分为基本控制单元——地块,总体说来四个层次的控制层层深化,是由整体到部分,结构到地块,总量到分量的趋势。2.其次,在控制强度上分为2大层级,刚性控制和弹性控制,前者保障城市绿化建设“一定要做到的”和“一定不能做的”:后者引导城市绿化建设更美、更好。3.最后,在规划管理上,同样分为2个层次,规划成果按法定性分为法定文件和技术管理文件,后者作为规划实施中管理部门内部参考文件需根据实施情况实行动态维护。而这些都是为了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应性,增强实施性。
王江炜[3]2008年在《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文中指出山东半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经济社会比较发达,自然生态与环境条件在全国较为优越,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山东半岛城市中,中小城市占绝大多数,多为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环境优势比较明显,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系统在全国特色比较鲜明。然而,由于山东半岛中小城市发展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正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和加剧。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越的生态城市,形成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强县组团经济板块,实现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协调发展,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对于半岛县域经济还是整个山东半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64万,海岸线156公里;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生态建设基础比较好,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居前列;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在山东半岛县域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论文以山东半岛中小城市—文登市为例,运用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系统研究了文登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函数定量分析文登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程度,最终得出文登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经济社会环境属于优质协调环境滞后类型的结论,为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生态环境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提出了文登市近期与中期(2010-2020年)生态建设的部分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登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背景、内容、思路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第三章阐述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分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城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等,分析了部分城市生态建设案例,提出了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第四章研究分析了文登市城市生态环境子系统。对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生态建设总体布局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章分析了文登市经济社会子系统,主要对区域发展布局、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以及人口、教育、科技、卫生和地方文化等社会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六章根据文登市的情况,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分析了文登市城市生态建设的效益和不足。第七章针对上述问题与分析,构建了近期与中期(2010-2020年)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部分指标,提出了文登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主要包括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循环经济、海洋经济、特色城市、生态文化和制度保障等措施。第八章结论,归纳总结了论文的结论、主要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汪红[4]2007年在《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既有城市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因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股建设生态城市的高潮,很多城市纷纷开始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我国环保总局于2003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本文的撰写目的就是在具体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和研究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所适用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本论文是在作者硕士学习期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如皋生态县规划》项目基础上而完成的。论文分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说明论文的课题背景、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概况和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第二部分为生态城市的理论探讨,先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特点开始,然后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涵和生态城市的产生和特点,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线;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我国中等发达城市典型城市资料,探讨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中等发达中小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建设中应注重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内涵,建立适合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体系,研究如皋生态县建设可持续发展态势,提出了如皋生态城市发展定位,并对照国家生态县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对如皋进行指标可达性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如皋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对如皋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为城镇和城郊敏感生态区、东部平原农业生态区、西部高沙土农业生态区和沿江开发湿地生态区四个生态功能区,并给出了各个功能区的产业建设方向和内容;第六部分提出了如皋生态县建设对策和措施,进行生态产业体系规划、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第七部分为论文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陈敬仁[5]2007年在《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在急剧创造财富的同时已经长期笼罩在环境恶化的阴霾之下,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生态城市的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针对我国而言,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高潮。在这一历史时期,深入研究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的内容和现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以案例城市——仪征市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评价(SWOT分析)和定量评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仪征市近十年来生态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从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方面对各自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小城市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交通、生态社区、生态建设能力、生态管理、生态文化七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举措。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对案例城市,特别是数据资料比较欠缺的中小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状况的评价。本文从两个角度(区域基础角度和建设发展角度)和三个方面(基本状况,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对案例城市进行了较详尽的评价。第二、中小城市物质性要素中关键要素的优化举措。主要是包括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交通网络的优化和绿化以及生态社区的建设等。第三、中小城市非物质性要素中关键要素的优化举措。主要从区域生态管理、产业生态管理、企业生态管理三个层次提出了生态管理的建设思路: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态教育能力、生态执法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生态建设能力的具体措施;最后从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人口素质与认知文化、历史发展与物态文化、社会风尚与心态文化、生产方式与企业文化、消费模式与社区文化、景观生态与山水文化等七个方面寻求和建设符合城市自身条件的生态文化体系。
陈杰[6]2003年在《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在城市总量中比重不断上升,但水环境日趋恶化,水资源形势严峻,防洪减灾任务繁重,城市水利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城市水利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概念模型,这直接影响到城市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中小城市特征和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与水利、水利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提出了中小城市水资源供需变化的特征,以及城市水利发展阶段、目标、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评价模型。建立了城市防洪标准的风险分析模型、模糊评价模型,以及排污收费模型和节水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角度研究城市防洪排涝、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策略,从文化角度分析了水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城市水域景观、水域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分析了政府、市场的两种调控行为,提出了城市水利项目分区的概念,认为可以通过以水利投融资、供水价格、管理体制这三项改革来实现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调控目标。最后以淮安城市为模本,通过对淮安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提出了淮安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认为通过创建防洪保障城市、节水城市、生态城市,是可以实现城市水利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王锦阳[7]2008年在《苏南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小汽车开始在城市家庭中普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这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停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交通问题。如果不对城市停车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将会使城市交通问题持续恶化,甚至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瘫痪。本文从分析苏南中小城市交通特征入手,在江阴市停车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目前苏南中小城市存在的停车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停车专题研究,就停车发展战略、停车配建标准、停车收费标准、停车场规划方法四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期合理引导城市停车发展,使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互协调。在停车发展战略方面,提出区域差别化、停车需求管理、停车场建设产业化等适合苏南中小城市的相关策略;在停车配建标准方面,提出了两个适合苏南中小城市的重要结论,并以江阴市为例,提出合理的停车配建标准;在停车收费标准方面,主要运用工程经济学原理,测算出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在停车场规划方法方面,首次引进了规划图则,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内容翔实,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本文对苏南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四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提到的相关策略和解决方案已经在江阴市城市停车规划中顺利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为今后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研究和停车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
宋嘉瑄[8]2017年在《中小城市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只过分注重城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城市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住房紧张等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得城镇化能够稳定、有效地快速发展。由于中小城市是城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自2000年撤地建市以来,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6.87%提升到2015年的48.62%,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出现了“城市病”问题,所以为了促进临汾市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临汾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总结各位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及城镇化质量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五个子系统中选取指标,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然后求出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并对其结果进行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其中,纵向方面选取了临汾市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果显示:临汾市近十年的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子系统对城镇化质量的贡献度最高,居民生活质量子系统最低,各子系统在2010年之前得分差距较大,但在2010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趋于稳定。横向方面选取了山西省11座城市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山西省内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明显,除了省会太原市多项指标遥遥领先之外,其余城市均相对落后,城镇化质量总体较低。而临汾市的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排名第八,属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类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子系统分别在全省排名为第九、第六、第八、第七、第八位,相比较而言处于中下游水平。再次,针对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临汾市的实际情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第一,以经济为先导,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抓好项目建设等方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第二,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加强中心城市尧都区的辐射能力,提升其对周边县市人口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三,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增加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需求;第四,优化城市环境,尤其是要增强治理生态环境,为全体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第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盛长元, 殷加华[9]2002年在《浅析当前中小城市建筑景观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建筑是城市物质环境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好的建筑是物质(实体,使用功能)与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的产物。当前,相对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建筑面广、量大。近十年来,各中小城市都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然而经仔细观察分析,其中成功的建筑并不多。各中小城市建筑普遍存在一些通病,从而导致了城市景观单调,建筑设计手法单一,缺乏特色,不少城市景观雷同。这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试对造成这一现状的诸多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庹川[10]2012年在《中小城市近郊“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6月底京沪高铁的建成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大发展的时期的到来。为了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城市发展,在高铁站附近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成为目前城市推进建设发展的一种可行方式。尤其是沿线的中小城市,因其拟建设的用地面积较大,标准较高,被视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然而,由于国内关于“高铁新城”规划的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高铁新城如何承担适合的城市功能实现对城市经济的催化,如何科学的确定发展规模高效的进行土地开发,如何合理的进行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前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核心议题。本文在总结有关高铁新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归纳阐述了高铁站周边地区的相关开发理论与应遵循的一般方法。同时,深入研究了世界先进地区高铁站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案例,并分析总结了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总结了高铁对该地区的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而后,引入中小城市近郊高铁新城这一研究视角,在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充分界定与解析的前提下,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层面出发,着重探讨其在总体规划过程中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产业定位等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理论研究之后本文以滕州市高铁新城为例,对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充分介绍了滕州高铁新城发展的背景及相关基础信息之后,分别从滕州市高铁新城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城市规模、产业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最后,从滕州高铁新城的土地利用、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等方面详细介绍研究成果在城市空间上的体现,使理论方法与具体实践充分结合,提高研究内容的可靠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研究[D]. 戴洪.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2].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层控制模式初探[D]. 夏熠琳. 东南大学. 2015
[3]. 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D]. 王江炜.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 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 汪红. 重庆大学. 2007
[5]. 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实证研究[D]. 陈敬仁.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 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杰. 河海大学. 2003
[7]. 苏南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 王锦阳.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 中小城市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D]. 宋嘉瑄. 山西师范大学. 2017
[9]. 浅析当前中小城市建筑景观存在的问题[J]. 盛长元, 殷加华. 小城镇建设. 2002
[10]. 中小城市近郊“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战略思考[D]. 庹川. 天津大学. 2012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林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城市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文化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中小城市论文; 绿地面积论文; 水利论文; 文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