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照观察论文_吕勇

浅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照观察论文_吕勇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麻醉科 163714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手术麻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对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警觉-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最高,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or remifentanil in targe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static inhalation anesthes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96 cases of surgical anesthesi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32 cases,were given propofol and fentanyl targe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intravenous anesthesia,the the degree of pain in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sedation scores,aler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s. 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vigilance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n the operation anesthesia is the most feasible,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propofol;fentanyl;Reventa Ni;static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是通过控制目标药物的浓度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的一种麻醉给药方法,能够根据临床手术治疗的需要实时地对药物浓度进行调整。本院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手术患者,术前分别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取得了不同的麻醉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接诊的手术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各3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A组共有患者男19例,女13例,最低年龄22岁,最高年龄65岁,平均年龄(34.6±5.3)岁。观察B组共有男21例及女11例,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68岁,平均年龄(37.5±6.2)岁。对照组共有患者男17例及女15例,最低年龄22岁,最高年龄65岁,平均年龄(35.7±5.2)岁。经统计学检验,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A组

针对观察A组的32例手术患者,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予以患者静脉注射2 mg/kg的异丙酚,2 μg/kg的芬太尼以及0.1 mg/kg的顺苯阿曲库胺,将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设置为3 μg/ml,行气管插管麻醉处理[1]。

1.2.2 观察B组

针对观察B组的32例手术患者,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方法参照观察A组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分别设置为3 μg/ml及7 μg/ml。

1.2.3 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的32例手术患者,行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方法参照观察A组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术中吸入2%的异氟烷,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的继续使用[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对比

据统计,三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及警觉-镇静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观察A组患者接受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观察B组患者接受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25%;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复合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要充分镇静,镇痛,快速入睡,术毕清醒迅速,患者离院时必须完全清醒。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射诱导起效迅速,经过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目前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但异丙酚镇痛作用弱,遇强刺激时,患者多有肢体抵抗,常需加大剂量,增加麻醉风险,有一过性的呼吸,循环抑制,可使患者BP下降,HR减慢,SPO2下降,且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镇痛。芬太尼是一种强镇痛药,与异丙酚合用可明显增强麻醉效果,使术中麻醉效果更为满意。静吸复合麻醉是一种将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合用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作为减轻手术疼痛程度的主要环节,麻醉法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这手术治疗质量及患者术后恢复程度[3]。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与32例接受静脉复合麻醉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接受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偏低,术后警觉-镇静评分呢明显偏高,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偏低(P<0.05);并且与32例接受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观察B组患者相比,32接受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35例观察A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偏低,术后警觉-镇静评分呢明显偏高,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偏低(P<0.05)。从中可以看出,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观察B组患者(P<0.05)。因此,作者认为:在针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时,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化控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受病例数量较少和研究时间过短的影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否作为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

参考文献:

[1]万建华,叶文超,沈杰,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82-83.

[2]尹士林,涂立刚.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9):172-173.

[3]何忠荣,李雪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295-3296.

论文作者:吕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浅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照观察论文_吕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