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特征与运行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运行机制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而且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有哪些特征,其运行机制是什么?探讨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对推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
有效教学以“学习中心论”为基础和核心,其基本观念包括如下的要点:
其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其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其三,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我们主张的有效教学是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备课除了备教材,更主要的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根本标准。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1.教学过程情境化
教学过程情境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知识。教学过程情境化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活动情境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来体现。现代教学强调,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充分运用投影、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通过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种活动方式,给学生带来新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边讲边实验的情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简明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再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二是情境化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包含了人的一切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既要关心人的生理方面,也要关心人的心理方面;既要作用于人的个体性方面,又要作用于人的社会性方面。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并随情境变化而变化,通过情境教学过程,师生的交往,学生间的交往都得到改善和加强。教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使学生好学、乐于学习,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学生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谊,形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目的全面化
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化包括几个基本点:第一,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改变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成才,才是人才的观念,纠正传统教学中对“差生”的认识,确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会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第二,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的特征是个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全面发展是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个别的发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所谓“全面发展”,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是体、智、德、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贯彻落实教育目的。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对象主体化
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强调教育对象主体化,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有效教学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其次,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主意识和自强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第三,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即承认自我、相信自我、尊重自我。
4.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媒体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经验传递的手段和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不断更新,从传统教育中的口头语言到书面印刷品到录音、录像、电视、电影直到今天计算机步入教学,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挂图,模型、动画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保持学习兴趣,并维持到教学活动的结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许多微观的化学领域、物体运动的动态变化过程,很难通过语言、挂图等一般的教学媒体来达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微观世界运动,表现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电子的运动。同时,配合教师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科学化
评价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还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选拔,而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发展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
1.强化有效教学的管理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新课程背景下,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正在实现从只重教的管理向教、学并重的管理转变。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引导、疏导、诱导、指导等来加强对有效教学的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形成;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包括语言、体态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需要,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优化有效教学的实施
(1)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宜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境本身是一个系统,从物质构成上看,包括校园和教室;从性质构成上看,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氛围。这些因素无疑都是对学生学习起客观基础作用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和条件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有效教学的开展。
首先,要加强校风、班风建设,营造宜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保障。
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达到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包含以下因素:教学素材应切合学生的实际,使之能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兼顾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要求;立足学科,着眼教材,体现出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培养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学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教学效果终究要由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来。然而,教学效果的根本决定因素却在于教师。因此,有效教学的问题根本是有效教师的问题。做一名有效教师,我们认为至少要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素质: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高尚的品质和人格;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广博的文化科学素养。
以上基本素质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要确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还必须具有实际驾驭和操作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教师应该具备和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有: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②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地处理教材,把具有“客观意义”的教材内容处理为对学生具有潜在“心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③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④灵活运用多种言语表述技巧;⑤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
(3)实施反思教学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关心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反思教学除了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也致力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追求。反思教学在补充有效教学的不足的同时,也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反思教学的秘诀,就在于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审视教学事件,并以教学设计的方式去化解教学事件。在此,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反思教学的关键。教师接受和相信何种有效教学的理念,就决定了教师的反思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反思教学应该蕴藏在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评课等所有教学活动中。
3.完善有效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有效教学评价除了普遍意义上的评价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因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广实行学生评教师的评价方式。因为学生评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最后的结果必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鼓励学生强化自我评价,学会反思和总结。在新课程条件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