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论文_邹莹

(吉林省白城爱尔眼科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摘 要】目的:对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54(91只眼)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将其平均分成普通组和角膜组,每组27例患者;普通组患者使用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治,角膜组则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均有所改善,角膜组患者裸眼视力高于普通组,屈光度低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组中仅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普通组中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关键词】普通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矫治效果【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077-01
社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等多元化的电子设备使青少年近视程度逐渐加深,再加上学习任务的繁重,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因素,相关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均患有近视,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对其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必须早治疗,早干预,以改善患者视力情况[1]。目前临床上治疗近视的方案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手术治疗和佩戴眼镜矫正,手术治疗由于存在的局限性及适应症,主要适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因此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而言,佩戴眼镜矫正视力是最佳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54(91只眼)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参考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近视,入选标准:从未使用过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本次实验知情并同意;眼压低于21mmHg;排除标准:高度近视遗传患者给予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给予排除。本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2例,年龄范围7岁~16岁,平均年龄(10.5±1.3)岁;患者裸眼视力范围0.1-0.7,双眼近视球镜-1.00~-6.00D,柱镜范围小于-1.50D,用眼无显著性差异。将本组患者平均分成普通组和角膜组,普通组27例(54眼),角膜组27例(37眼)。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在矫治前序给予散瞳治疗,充分散瞳后进行验光;待瞳孔恢复后实施二次验光,以保障检测屈光度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记录其他指标[2]。普通组患者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治,调整好适宜度数后进行试戴,一个小时左右后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意图确定镜片大小,最后定片并将佩戴注意事项告知家长。角膜组则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方法[3]为:散瞳验光程序同普通组,依据检测结果选择试戴镜片,20分钟后经荧光素染色观察与屈光度检测评估试戴片是否合适,若出现不适应调整试戴片,24小时后再次评估试戴感受,必要时需在夜间试戴。试戴结束后,对试戴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镜片参数,同样将佩戴眼镜的注意事项及眼睛的护理方法告知家长。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前后测定患者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6个月使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定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不良反应包含:结膜炎、角膜损伤、异物感等。1.4统计学分析文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和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显著性。2 结果 2.1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无显著性(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角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高于普通组,屈光度低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并不明显(P>0.05);普通组中共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4/27),角膜组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1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结果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裸眼视力 治疗后裸眼视力 治理前屈光度 治疗后屈光度 普通组 27 0.52±0.2 0.72±0.3 3.16±0.9 2.68±0.5 角膜组 27 0.55±0.3 0.96±0.5 3.14±0.5 1.02±0.6 P >0.05 <0.05 >0.05 <0.05 表2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个/mm2) 治疗前 治疗后 并发症发生率(%) 普通组 27 3326±6.2 3328±9.1 14.81 角膜组 27 3327±5.7 3329±7.0 3.7 P >0.05 >0.05 <0.05 3 讨论近视不仅影响患者视力度数增高后还会造成黄斑变性、玻璃体及眼底病变,我国近视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且逐渐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有近视,若不尽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病理性高度近视,严重者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现阶段矫正视力多采用普通框架眼镜,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然而镜片的曲面及眼球角膜弯曲度小,屈光度会逐渐变大,同时佩戴普通框架眼镜容易偏离,这种状态下视物会出现远视离焦问题,无法促进视力恢复[4]。角膜塑形镜矫治是一种新型矫治方法,具有机械压作用,能够患者角膜曲率平坦,重新分布角膜上皮,使其自中央向四周扩散,起到调节上皮细胞代谢的作用,长期下去可改变基质解剖及生理结构,达到矫治目的。本文研究显示,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角膜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充分表明,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过程中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促进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吴元分.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5):39+43.[2]吕秀芳. 个性化角膜塑形术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3]郑彩慧,庄鹏,李琦,陈丽玲,杨惠珍,翁莉萍,赵闽芳.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08):15-18.[4]李彦.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短期疗效的观察[D].青岛大学,2016.

论文作者:邹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  ;  ;  ;  ;  ;  ;  ;  

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论文_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