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关系的理论分析_新技术革命论文

创造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关系的理论分析_新技术革命论文

关于创造力开发与新技术革命关系的理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创造力论文,理论论文,关系论文,新技术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研究人类创造活动的本质、规律、机理和方法,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内容的新兴学科——创造学,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一场创造学理论研究和对国民进行创造力开发教育的实践活动热潮,很快由美国掀起,迅即传向日本、欧洲、俄国等国家和地区,一浪高过一浪。无独有偶,与此同时,一场以信息革命为核心,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学科群、新技术群、新产业群、新知识群的兴起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也由美国发起,迅即传向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一波高于一波,推动科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这两个浪潮紧密相连,互为因果,其规模和效益几成正比递进关系,是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根据的。

首先,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对人类创造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开发创造力成为新技术革命继续前进的前提、基础和动力。

第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人的创造活动亟需创造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指导。

与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的重大创造发明都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和本世纪前半期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很少有重大突破,主要是沿着综合转移的途径发展,使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呈现一体化。科技进步不再局限于某个单项技术或某门学科的变革,而是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全面创新,是新的技术群、产业群、科学群和知识群的纵横交织的立体型发展,使科技创新变得格外复杂和困难。同时,自然科学随着向终极目标的前进,难度呈指数增长,昂贵的实验费用,使科学进展的代价越来越高,科学发现的步伐在许多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慢。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机构投资越来越高,尽管目前全世界的科技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果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寻求解决困难的根本途径使人们的目光投向创造主体的人类自身,出路只有提高人的创造性,使创造性劳动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只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和摸索,依赖机遇,而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学所揭示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的创造实践,提高人的创造力;不再是只依靠少数的专家学者,而是运用创造活动的原理与法则于教育之中,培养大批的创造性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使开拓、进取、创新成为可贵的时代精神,使创造活动进入科学与理性的自由王国。唯如此,才有可能克服障碍,冲破迷雾,高屋建瓴,取得突破性进展,领导科技革命新潮流,推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第二,新技术革命使世界竞争的核心成为科技水平和国民创造力的竞争。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科技进步(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本世纪初的5—20%,猛增到50年代以后的60—80%, 超过了劳动力增加和资金增加所起的作用,成为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和生产率的主导因素。事实是,手工业和传统的自然经济生产,平均每人每年的产值不超过1千元。传统工业,包括机械, 也大约在1万元到几万元,比手工业生产高出10倍。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则在10万元以上,比手工业生产高出百倍多。但高新科技的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开拓,完全是一个复杂的创新过程,由科技开发和经济开发两个阶段组成。很显然,不论是科技开发阶段的研究、发现、发明、设计、试验、试制、生产等程序,拟或是经济开发阶段的原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支持系统创新等等,都是以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水平、创造发明、创新能力为基础,为依托。一句话,先进生产力的开拓是创造性人才的事业,是社会创造力的物质体现。谁进行了创造力开发,谁就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谁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契机,就会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世界的激烈竞争,其核心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焦点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学则是使科技实现快速发展和提高国民创造力的金钥匙。

第三,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劳动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对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创造性素质的全面需求。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行业都是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居次要地位。新技术全面渗入传统工业部门,生产设备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据80年代统计,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有30%因过时而被淘汰,电子工业则达50%。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如此迅速,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作后盾是根本不行的。市场要扩大,生产要发展,产品必须以新颖、质高、价廉为依托,而这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近二三十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源头的“创造性的知识密集型的尖端技术产业”,是高额利润化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从劳动结构方面看,智力成分正在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总劳动人口中,从事科技活动和管理活动的脑力劳动者的人数迅速增加,发达国家白领工人数量已超过蓝领工人。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使发达国家从1950—1965年的15年中,原来工业体系中失去了8千多个旧的技术工种, 诞生了6千多个新的技术工种。小生产条件下那种“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状况一去不复返。此种形势下,每个社会成员随时都面临着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局面,如果缺乏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不大胆开拓进取,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昨天的英才会变为今天的庸才,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实践表明,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性的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创造力已成为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劳动者的智能组成中的核心要素。

第四,新技术革命使创造性思维成为现代思维的核心和基础。

本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享受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但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以及接连不断的灾变等问题,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对传统的发展道路亮出了黄牌,人类必须改弦更张,放弃“先污染,后治理”、“高消耗,低效率”的黑色工业化道路,走一条人与自然生态共荣的绿色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在更高水平上平衡的生态文明。这个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它对于传统的自然观、主体观、价值观、道德观、文明观和发展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各国及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战略规划、产业活动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将发生变革性的影响。这就有赖于人类创造出众多的具有新价值、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效益的全新的科技成果,走清洁产业、绿色产业之路,就必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成为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单纯取决于人对于自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这就迫使人们必须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创造性思维成为现代思维的核心和基础。

总而言之,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创造活动不再是过去少数人从事的、罕见的、神秘的事情,而是全面的、多层次、全方位、无所不在和经常不断的,创造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 可或缺的能力。新技术革命要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一个国家要在世界竞争中取胜,开发国民创造力是其力量的源泉。

其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创造学研究和创造力开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和动力。这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新技术革命为人们提供了现代化的创造手段。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观测工具、操作工具、思维工具、实验设备、通讯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出现,进一步延伸和强化了创造主体的思维器官和感觉器官,这种人机结合的思维活动,加快了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进程,提高了创造活动的科学性、准确性、速度及效率。例如,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使人能够很快知道前人或他人是否从事过此项研究或开发,提高创造活动选题的准确性与效率;人造卫星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使人在天气预报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方面越来越有所作为;高能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取决于高能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人们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去从事创造发明,将使传统的创造技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新技术革命拓宽了人类创造活动的空间,提高了创造成果的水平。

现代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太空的微重力、高真空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成为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外空资源成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微生物制品,如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疫苗、激素等的理想场所,近地轨道将成为下一次新工业革命的基地;微波技术,使人们在射电天文学领域有所作为;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智能化、数控化手段,它的极强的渗透力、扩散力,使各行各业都可能成为智能化、数控化创造发明、技术创新的广阔舞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得技术革新者在设计机电产品时超越单纯的机械领域或电子领域,大大提高了创造课题的起点水平;“分子工程学”的进展,将为生物学、农业、医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高效的创造工具,使人类进入微观的分子创造领域。

第三,新技术革命提供的现代信息流,极大地提高了创造活动的效率。

新的通讯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信息革命的序幕。报刊、电讯、广播、电视、录像、卫星通讯、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信息高速公路等大众传播工具,使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速度高速化,传播范围全球化,为人们迅速、准确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作为资源,信息的价值在于被利用。信息价值的增值往往需要通过创造活动来实现。例如,美国硅谷的许多企业就是靠信息和创造发明、创新起家的。现代信息无论从时间到空间,从数量到质量,都呈现空前巨大的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信息流,供每个社会成员共享。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行发明创造、开拓创新。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谈到的:“明天的社会将是人类在技术系统中处理情报资料,运用思维能力,而从事于创造性的工作,至于机器则越来越只是分担日常工作的例行工作。”

第四,新技术革命极大地凸现了创造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创造意识。

新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自动化机器,可以代替人相当部分的重复性简单劳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代替了人的一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许多再现性的思维活动都被机器人代替了,而只有人的特有的创造性才使人保持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把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劳动作为发展的要素,提高到首位;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实现,使机器取代了人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单调的、机械的非创造性脑力劳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研究和创造发明,创造性劳动成为人们的主要劳动方式;创造性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功能和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升华在不时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欲望;新技术革命创造的先进生产领域和现代化的实验条件也更有利于高水平的发明创造思想的产生。

第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创造学的发展提供了学术基因和实践基础。

新技术革命以来,现代脑科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化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科技史、科学学、行为科学等新学科的发展,为创造学的发展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基因。急剧增长的丰富多彩的创造、发明、创新的实践活动丰富了人类的创造方法,提高了人的创造能力,为创造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创造力开发和新技术革命的互联互动关系,促进了它们的共同繁荣和蓬勃发展。创造力开发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创造力,使创造成果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新技术革命以来,科技知识的增长呈指数函数,年增长率达12.5%,被称为“知识爆炸”。至80年代初,全世界平均每天发表的科学论文近14000篇,到1992年,全世界每天申请专利3千多件,仅美国每年开发的新产品就有1万多件。60 年代以来出现的科技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多。科学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激光器从发明到投产仅隔一年;新工艺、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通常不超过6—8年,还将进一步缩短。现代科技向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科学研究和企业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国家规模、国际规模的研究活动。像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参加单位达11000多个,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0年,动员了42万人,2万家公司,120所大学,发明了12000种新产品、新工艺,耗资300亿美元, 使人类的足迹踏上了月球。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革命的需求拉动和动力驱动,创造学的理论研究,创造技法的发明和创造力开发模式的拓展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1950年对《心理学文摘》12万多篇文章统计,只有180篇同研究创造力有关。30年后, 每年仅创造学专著就有数百部,研究论文以几何级数增长。截止目前,全世界已有的创造技法已达1千余种,编制创造力测评方法100 多种, 制订出创造力训练教学模式10多种。

正因为创造力开发与新技术革命及先进生产力开拓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美国首先开创了创造学这门新兴学科和开发国民创造力活动,并始终对国民进行创造力开发,以激发国民创造力,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正因为创造力开发——新技术革命,像燃料——发动机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体,战后,日本、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过程中,无不把引进创造学和对国民进行创造力开发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成功。例如日本,战后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最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紧紧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良好机遇,十分有效地进行了国民创造力开发,提高了国民创造力,充分引进国际最新科技成果进行“综合创新”,形成世界第一流技术和性能优异的产品,从而占领市场,获得后发优势,经过仅仅30年,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科技发展水平同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表明,创造学和创造力开发产生于科技、教育发达的国家,繁荣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快速变化的年代,它与新技术革命结伴而行。创造力开发已成为一个国家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创造力开发教育。因此,人们称,创造学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

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工程之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华民族又一次历史地被卷入世界激烈竞争之中。我们要借新技术革命的东风后来居上,就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全民创造力开发,把我国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真正的创造优势。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所讲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把在全民中普及创造教育尽快提到有关国策的议事日程上来。

标签:;  ;  ;  ;  

创造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关系的理论分析_新技术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