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EPC模式下总包方要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工期长,工程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极大的风险,影响项目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EPC模式下,施工环节、采购环节等部分项目可能会外包给分包单位,项目的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成本控制
1 EPC模式概述
1980年在英美两国的私人企业投资项目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是由三个英文单词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又称为“交钥匙”(Turn-key)。该模式是业主将建设工程整体发包给承包商,由承包商承揽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过程,总承包商负责整体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最终完成一个符合业主合同规定,满足预期设计功能且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承包模式。
EPC模式主要是由三方面组成,分别为设计、采购、施工,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建筑承包方在与业主达成合同协议后,对其执行过程进行整体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模式。此外,建筑企业单位还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虽然极大的改善了建筑施工项目施工工期、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即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否管理好一个施工建设项目,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承包商的建设质量与项目控制能力。其中,造价管理作为衡量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DBB施工建设项目也有明显的不同。
2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及措施
2.1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存在的风险
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风险无处不在,作为承包方要主动树立风险意识,树立风险可预防理念,只有学会识别工程造价中的风险,才能对症下药,降低造价风险,确保建设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在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类风险:第一,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存在问题。在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由于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可能存在构思错误、设计不实际、设计缺乏深度、关键项遗漏、设计成本偏高、设计方案过于保守等问题,对后期的采购和施工造成很多隐患。第二,建筑成本受到市场变化的风险。建材成本、人工成本经常处于波动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钢管的价格在2008年年初为4000多元/吨,年中升至5000多元/吨,而到了年底则跌至3000多元/吨,这种变化给工程造价带来极大的风险。第三,设计方案的后期更改会给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材料的品牌、型号、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工程的造价。第四,施工分包方式、工艺流程、工艺技术、施工设备等选择不当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第五,工程造价还会面临很多不可抗风险,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动态、制度法规变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措施
2.2.1要建立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招投标环节就参与招投标条件、招投标文件制作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将其中的风险因素整理出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编制具体的造价风险防范规划和大纲,对设计、采购、施工、项目试运行、业主验收等环节的风险控制重点和内容用制度进行规范。
2.2.2承包方要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EPC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涉及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造价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总承包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风险对于整个项目的巨大危害,要树立风险可控意识,主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承包商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的识别、监督与控制。
2.2.3承包方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降低风险
EPC模式下,建筑项目承包方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降低因业主和分包方维权造成的损失。
2.2.4要学会运用技术性对策降低工程造价的风险
一方面,承包方可以将工程建设中专业性强、投资大、风险大的项目分包出去,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建立与专业分包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双方的共赢;另一方面,承包方要主动为项目建设直接相关的人员、设备购买保险,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经济压力。
3 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
EPC模式下,总承包方不仅要对业主及建设项目负全责,还要对分包单位进行管理和控制。如果不能控制好成本,不仅自身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建设项目也不能如期完成,影响业主和分包单位的利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EPC模式下,总包方要做好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不仅需要树立成本意识,更需要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益,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对于成本控制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如果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和监督,根本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因此,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
3.2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程造价成本要得到良好的控制不仅需要成本意识的培育,也需要责任成本制度的约束。建筑总承包方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施工等环节进行细致的划分,确定每个环节的成本目标。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责任管理和监督机制,对项目直接参与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用制度切实保障项目参与人员的责任成本意识落到实处。
3.3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仅靠成本意识的提高和责任制度的建立无法实现成本最低。在EPC模式下,总承包方要主动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管理之中。例如,在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可以引进价值工程法、偏差控制法、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速恒工程成本管理软件、骤风工程成本控制软件等先进工程成本控制软件。从目前EPC模式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来看,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总之,EPC模式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承包模式。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对于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总承包方对于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项目验收等各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主动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建设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申学银.建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3):22-23.
[2]袁宏波.EPC模式下电网项目造价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6(10):127.
[3]刘东海,宋洪兰.面向总承包商的水电EPC项目成本风险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6(4):119-126.
论文作者:欧润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8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风险论文; 成本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承包方论文; 项目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