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辉 孙青 和守睆 白广平(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1700)
【关键词】门镜术;鼻骨骨折;鼻骨复位术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83-02
鼻骨骨折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前鼻镜下进行鼻腔检查、复位,由于受视角限制,不易对鼻骨向鼻腔方向的移位和可能伴发的鼻中隔骨折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且复位效果有时也不令人满意。我科2009年4月~2012年10月对196例外伤性闭合性鼻骨折患者经鼻内镜行闭合式鼻骨复位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96例均为外伤性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64例,女32例;年龄15~62岁;平均34岁。体检:外鼻受伤部位皮肤肿胀,鼻梁塌陷和偏科,鼻背上段凹陷,骨折处有触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鼻骨侧位S线片或冠状位CT示:鼻骨骨折,单侧152例,双侧44例;其中,粉碎性鼻骨骨折27例,伴鼻中隔骨折24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10天内行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经口腔插管全身麻醉.用鼻内镜(0°或30°)观察鼻腔顶端穹隆部和鼻腔,明确鼻骨骨折部位,检查有无鼻中隔骨折。然后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复位器接触到鼻腔顶穹隆部局限性隆起部位。准确置于养骨塌陷处进行复位,操作中注意复位器不超过中鼻甲前上附着处,以免损伤筛板及筛顶,复位完成后,有鼻中隔骨折移位者,同对整修复位,双侧鼻腔均填塞膨胀海绵,起止血及支撑鼻骨作用,一般48~72小时取出,3周内不可用力挤压鼻部,避免擤鼻等动作。
2.结果
196例患者鼻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到术前鼻腔顶穹隆部局限性隆起,复位后鼻腔顶穹隆部局限性隆起消失,同时鼻外观形态恢复正常。鼻内镜下可将复位器准确置于骨折处,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无一例出现鼻粘膜,筛板等损伤。196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
3.讨论
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撞击而损伤,同时鼻骨特别是中下段相对较薄,抗撞击力不强,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比其他部位更容易损伤而导致骨折[1],传统鼻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鼻侧位X线片,鼻冠状位CT扫描检查,有时这些检查仍不能完全评估鼻骨骨折的全面情况[2]。本科和CT室联合采用鼻骨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对鼻骨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及鼻中隔骨折的诊断有帮助,即冠状位扫描基线与鼻梁长轴平行,对鼻骨骨折显示效果满意,这与左自军等[3]报道一致。鼻内镜检查对鼻骨骨折及鼻中隔骨折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统的鼻骨复位术是将将鼻骨复位器沿鼻腔顶部置于骨折塌陷鼻骨之下,一手用力向前上方抬起,另一手指在鼻外塌陷处配合复位,鼻骨复位器的力量常没有正好作用于鼻骨塌陷之处,盲目性大,针对性不强,常造成再损伤,出血多,痛苦大。结果塌陷之处复位不完全,外鼻消肿后仍有轻度塌陷。或复位过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及痛苦,甚至加重或导致新的骨折。而在鼻内镜下行鼻骨复位时,鼻骨骨折部位显示清楚,清晰看到复位的全过程,复位时着力点准确,省时,省力,且易于掌控深度,不会发生损伤筛板等并发症,且痛苦小。
因此,鼻内镜直视下鼻骨复位,手术创伤轻微,止血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范围小,易为患者接受,但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护鼻部,严禁擦、撞、用力擤鼻动作,防止鼻骨再次塌陷。
【参考文献】
[1]HOLT GR ,Biomechanics of nasal septal traumg[J],oto 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9,32:615-619.
[2]ASHOOR AJ,ALKHARSFA. Nasal bone fracture [J].saudi medJ, 2000,21:471-474.
[3]左自军、于四堂、刘秀民等,冠状位螺旋扫描及2D、3D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5,32(15):76-77.
论文作者:陈国辉, 孙青,和守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鼻腔论文; 冠状论文; 鼻中隔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穹隆论文; 筛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