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 300000
摘要: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就是急性胰腺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具有起病急与病情复杂多变等显著特点,如果不能对该疾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极易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CU管理的进展,本文以询证医学为基点,强化ICU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ICU管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效果;手术干预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机体出现胰周液脓肿、坏死及积聚等,患者往往表现为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具有病情难治愈、起病时间急等显著特点,如果不能对该疾病患者合理实施有效的措施治疗,可能威胁其生命健康,使得最终治疗效果欠佳。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该疾病患者合理实施ICU管理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促进其病情得以恢复[1]。
一、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估方式
(一)Glasgow、Ranson’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
临床上客观评估该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很重要的,其有利于早期对重症患者加以识别,便于尽早将其转入ICU病房,其中较为常见的评分就是Glasgow评分与Ranson’s评分,前者主要对该疾病患者预后特异性与敏感性加以评估,如果患者在入院两天后该项评分高于3分,则说明其自身病情较重;后者评分主要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加以评估,分值高于3分说明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风险,上述两项评分具有很高的系统评估价值,但是患者往往需等待48小时后才能将整个评估合理完成。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APACHEⅡ评分,其能合理评估患者入院后日常生活,分值不低于6分说明其自身并发症较多,相应的敏感性达到95%以上,该项评分往往在多因素评分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较为繁琐[2]。
(二)胰腺损伤及免疫激活指标
目前临床上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往往采用尿胰蛋白原激活肽、粒细胞弹力蛋白酶、愿降钙素、IL-6及磷脂酶A2等指标,但是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较高的检查费用,因此在临床上不被广泛应用。有研究指出,该疾病患者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的48小时内采用C反应蛋白鉴定重症与轻症,如果该项指标高于150mg/L,则说明患者属于重症,同时其经CT检查发现,该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机体胰周感染、胰腺坏死及蜂窝织炎有直接联系,因此,对该疾病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需密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准确的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从而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症胰腺炎患者ICU管理措施
(一)准入标准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ICU病房准入标准为患者入院24小时内胸片检查发现,其双侧及左侧胸腔存在积液,BMI指数高于30;APACHEⅡ评分在8分以上;CRP高于150mg/L;患者出现胰腺坏死或器官衰竭[4]。
(二)液体复苏
ICU管理中对液体复苏提出动态监测PWCP及CVP的要求,同时高度重视晶体胶体比例,最大化使得组织间隙液体潴留得以减少,要想保障液体复苏具有较长的持久性效果,科学合理的实施有效措施对该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切实掌握其自身病情发展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如合理判断且处理毛细血管渗漏、腹膜后出血、腹内高压及肠管受累等,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
(三)疼痛控制
该疾病患者往往在治疗期间具有强烈的疼痛感,临床上大多采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及乙酰氨基酚药物治疗,但是患者在低血容量及少尿时采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物,其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得最终疗效显著。另外,如果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则需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以密切观察,同时对患者静脉注射盐酸哌替啶(生产企业: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00404),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Oddis括约肌加以收缩,但对患者采用胆碱或吗啡等受体拮抗剂极易诱发且使得机体肠麻痹得以加重,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5]。
(四)器官功能保护
该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凝血功能紊乱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因此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体温、脉搏及腹痛腹胀情况加以密切观察,将其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做好及时有效多脏器引流及支持等工作,有必要的话对患者采用机械通气PEEP,并且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中药治疗,如较为常见的灌肠保留、大黄及芒硝鼻饲等措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从而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6]。
(五)营养支持、抗生素及抑制胰腺分泌治疗
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肠内营养供给,其能对机体应激反应加以有效调节,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其自身病死率,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次,要想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抗生素治疗,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念珠菌、厌氧菌及葡萄球菌等,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情况。
(六)中药
中药药性温和,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功效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及通里攻下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项疾病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机体造成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合理的ICU管理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显著。
参考文献:
[1]叶向红,彭南海,江方正,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39-1442.
[2]耿佳莉.重症急性胰腺炎在ICU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02-102.
[3]张胜利.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31-133.
[4]刘金龙.ICU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初步报告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1):202-203.
[5]王庆华,逄泽辉,张芬芬,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ICU救治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156-158.
[6]肖仁威,钟小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6,29(6):1191-1193.
[7]富丽.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8-128.
论文作者:田爱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重症论文; 疾病论文; 病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