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庸之道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庸之道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庸之道

许丙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蕴含中国古老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坚持人文发展道路,奋力推进文明进步,互利共赢和谐发展,有各得其宜的“时中”智慧。中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 孔子;儒家;中庸;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当代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中庸思想。朱熹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1]14中庸集中概括了孔子儒家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葆生机活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分组:分别喷1.0、0.6、0.3 mL 3个剂量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试验组、消毒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消毒剂对照组选用苯扎溴铵溶液(1∶600 稀释)。

一、坚定不移的人文道路

坚持人文主义道路,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58-59这句话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好的人间世界,让人们生活在和平、安全、繁荣之中,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环境清洁美丽。这样的世界人类自古以来就由衷向往,并在不断努力追求。这是一条以人为本,发挥人类自我潜能,不断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文道路。

一般来讲,长文档目录只要到三级就可以了,在“显示级别”数值选择框中,设定目录所包含的标题级别为“3级”。如果你定义的样式中没有大纲级别是生成不了目录的。

人类总是为美好的希望而努力生活,所以常常展望未来,探寻前进的道路。著名学者季羡林非常关注中西文化研究,在探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他曾引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多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3]以史为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所谓的天堂;也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物质力量,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只能带给人毁灭的阴影。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互相交流沟通,并构建命运共同体,世界才有美好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根植于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尤其与儒家思想在实质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正是以人为本,高扬“天下为公”的旗帜,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坚持中庸,追求“大同”世界。

对于任何人来说,装修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温馨舒适并且充满着个人幻想又个性化的家,然而传统的家装要让装修的业主事事都亲力亲为,东奔西跑,对于现在工作繁忙的人们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在这时候有这样一个地方,使得消费者能够一站式购齐装修所需的所有材料、家具用品、装饰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贴心的服务,并且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合理公道,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后者这种将所有产品与服务集合的形式就是一站式的家装服务。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关于“仁”,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主要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如“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等。后人理解总结,认为“仁”即是去成为人,去做人。如“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者,人也。”(《中庸》)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论语·颜渊》)

在古老儒家思想引领下,中国人走上这条人文创造的人生道路。虽然历史变化沧海桑田,文明发展有许多曲折坎坷,但人文创造的道路不变。近代以来,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中国文化和西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有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指导,有现代科技力量推动,中国人在人文创造的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引领世界坚持人文创造的道路,追求美好的生活。

对于每个人来说,“仁”是一生奋斗的事业。如曾子说:“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颜渊》)

孔子说:“力行近乎仁。”(《中庸》)孔子思想高超,也重视社会实践,把理想追求和现实行动结合起来,追求美好生活。孔子率先垂范,也教育学生积极从政,参与社会实践,济世救民。为了崇高的理想,孔子师生不畏艰险,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孔子提出“中庸”的概念:“中庸之为至德也,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相传《中庸》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他提出“中和”的概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也就是“中庸”。“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中”是指人的本性要求,“和”是“中”的表现,是实现“中”的正确道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也就是人文主义的道路:热爱人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

监控报警安全机制能够对不同重要的电视信号进行多画面合成,在节目信号出现中断和音量过低等故障时,可以将故障信息在监控窗上标识,还可以通过语音警报的方式提醒,并且将各种故障记录下来。

我伸出衰弱的树枝,把范峥峥紧紧地搂在了怀里,那几缕白光,融进了我的身体。我无论如何,得带上她回去。可是她决绝地离开我,走向悬崖……

这是源于人类本性的发展道路,是“中庸”的康庄大道。回顾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除中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古老的文明,但有的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化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有的虽盛极一时,但难逃衰朽没落的命运,被其他文明所取代。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不能充分体现人类本性要求,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甚至和人类本性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难免衰落甚至灭亡。比如古老的埃及文明,曾经辉煌一时,留下金字塔的奇观,但作为“神”的法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所追求的“永生”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泡影。比如古罗马帝国,曾是世界上无比强大的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军事征伐所向披靡,但盛极而衰,直到腐败透顶,不堪一击,在蛮族力量打击下终于灭亡,西方社会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中世纪的人们祈求上帝的保佑,但文艺复兴又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走出上帝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古老的中国之所以绵绵不绝,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儒家引领的人文道路,守持中庸,不偏离人类本性要求,不违背人类发展的规律。相比之下,其他文明之所以衰落或毁灭,在于没有坚持人文道路,或者追求成为“神灵”,被精神幻象所诱惑驱遣,没有自我的存在,没有生存的基础,终于在“迷狂”的心态中走向衰落;或者陷入追求动物欲望的满足中,只顾征服占有物质世界,生活奢侈靡乱,最后反而被外在物质占有自我,失去美好的精神追求,腐化堕落,把自己降到“动物”的层次。

历史是人类自己认识自我本性、探索生存发展道路的过程,孔子儒家思想为人们指引“为仁”的人文道路。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康庄大道,个体、民族、国家都要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有真正的“人”的生活。

人有自由的精神活动特性,生活方式有多种可能,但最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即“为仁”或“做人”。在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的千变万化之中,寻找、坚持正确人生道路是不容易的。所以《中庸》引用孔子的话:“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早知道这种情况,并说明其中原因:“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必须要有“诚”心,深入体会领悟中庸之道,才能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认识自我本性,坚持正确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有光明的未来:“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告诉人们,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都有必然的规律,圣人寻找到人生的正确道路,人们要学习圣人,坚持这条人文创造的道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与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效果好坏。在健美操教师缺编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对健美操科研方面的贡献也会出现薄弱的一面,而且也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也会影响健美操普修课程的发展,由此可见,健美操队伍的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高校健美操普修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庸》也表明这种世界秩序以及发展变化的方向。人不能自我封闭,而是和身边的事物、广大的世界相互作用,去成就自我,还要成就事物,共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也就是要“尽人性”“尽物性”“赞天地之化育”“天地参矣”。

二、勇敢担当奋力前行

如果对源语作品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的一部分文化中却不存在时,就产生了一个与语言不可译性完全不同的问题,这就是文化不可译性。文化不可译主要体现在传统观念、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上。

儒家的最高追求是“为仁”。孔子说仁者“爱人”,这种发自内心本性的感情力量转化为坚毅奋勇的社会实践。“克己复礼为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成就自我,奉献社会,“力行近乎仁”(《中庸》)。因为“爱人”,所以全身心投入,“当仁不让”,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人生因此具有崇高神圣的意味。

儒家经典《大学》指出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身做起,发挥自己的能力,由我及他人、国家、天下,追求一个不断提升的“仁”的境界。坚守本性是一切活动的根本,“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以修身为本”。修身先要“正其心”“正其心”即是遵从本性的要求,“诚其意”“毋自欺也”,做人做事合乎本性,走正确的道路。

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大部分设区市(仅有石家庄、保定除外)的城镇化测度值高于信息化测度值,表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在耦合度方面,除了石家庄、唐山、保定和邯郸处于城镇化和信息化的磨合型阶段,其他设区市均处于二者的拮抗型阶段,城镇化和信息化如能同步提升,则可顺利进入后期的磨合及高水平阶段。在协调度方面,河北省衡水、承德、张家口、邢台、秦皇岛、廊坊等地区处于一般水平协调阶段,表明城镇化和信息化之间仍然存在非同步的问题,因此,平衡好二者的发展关系,是提高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度,进而增强二者发展后劲的关键。

《中庸》进一步讲坚持本性,努力作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即是本性,本性自然表现即是“和”。中和,是本性力量的充分发挥施展,万事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天地才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圣贤深刻认识到这个道理,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中庸》:“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为仁”不仅要“成己”,还要努力“成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人要努力奋斗,竭尽全力,不断发展、创新。《中庸》这样要求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要学习知识,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远远超越别人,引领社会文明的发展。

这是一条兴旺繁荣、前途无限的道路。《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必须严肃认真、虔诚恭敬地遵从这条道路,竭尽所能,成就自我,奉献社会,推动文明进步。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自己奋发图强,努力创造的结果。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努力拼搏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民辛勤劳作,逐渐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城乡搞活经济,发展工商业,走上富裕的道路。体育赛场有“女排精神”,顽强拼搏,勇争冠军;科技界不断勇攀高峰,发明创新。城市建设有“深圳速度”,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港口工厂的建设和生产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改变城乡的面貌,向世界展现新形象。

道路需要用心寻找,更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崇高美好的社会理想,是光荣伟大的时代使命,更需要勇于担当,付出辛勤汗水,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困苦,让理想变成现实。这正和儒家的中庸精神高度一致,冯友兰说:“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4]追求理想需要努力奋斗,需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本案将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死亡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表明综合护理有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死亡率。另,本案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较对照组的12.96%明显更低,表明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患者的术后康复。

现在,“中国制造”商品遍及全世界,从简单的日常用品,到高科技的飞机、高铁、电脑等,中国人民用辛勤汗水、聪明智慧,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走向更高文明与更美好的明天。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发作为,不断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新贡献。通过世界范围的互联互通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正改变世界,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是《中庸》的理想,也正是当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韧顽强,将继续为人类的这项美好事业做出更多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新时代中国人的心声,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圣贤的“中庸”之道。

三、仁者爱人互利共赢

天地万物和人虽有不同,但在生存发展上是高度一致的,统一于“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中庸》)《周易》认为“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上》)。天地自然是生命的存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庸》)。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认为“仁”者“爱人”,个体和他人休戚相关。弟子曾参认为,“仁”即“忠恕”之道。忠是发自内心,和内心本性要求一致;恕是以己度人,待人如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把他人看成自己,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孟子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儒家把“爱”的思想感情不断推广,追求“大同”社会。

儒家把个人放在家庭、社会、天地万物之间,个人不是孤立的,必须依靠外部世界,与之关系和谐,才能生存发展,繁荣兴旺。这种思想早在《周易》中便有,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周易·序卦》)人类社会文明源于天地自然的秩序,天地万物夫妇父子君臣之间相互依存,人体会这个道理,用“爱”的感情对待他人、世界,合而为一,体现天地之道。

在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是人文创造的道路。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领导人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57-58并向全世界呼吁:“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2]6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密切联系,世界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60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将有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人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中的人、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负有伦理责任的人,从而使个人的德性和价值实现紧密地与他和他人的关系相联结。”[5]

仁者“爱人”,互利共赢,共同创造人类文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许多学者已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今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构建命运共同体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思想的新高度,其中有古老儒家思想的深厚文化根基,尤其是中庸之道。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消灭阶级剥削,建设平等和谐、共同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坚持扶贫,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40 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进步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构建繁荣兴旺的命运共同体的结果。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上,以人为本、合作共赢是一贯遵循的重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坚持在互相尊重、和平互利等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尽己所能地帮助一些落后的国家,把自己的发展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联系起来,取得很多重要成就,推进人类和平正义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走出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投资,帮助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受到当地人们广泛欢迎。

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中国的这些行动是“殖民主义”,其实更显示出他们的伪善,表明其历史上的斑斑劣迹。他们曾经不只是殖民主义,更是经济、文化甚至军事上的侵略掠夺者,给许多国家带来痛苦和灾难,中国也曾经深受其害。但当代中国和他们不一样,“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58今天,人类文明早已超越以强凌弱、殖民侵略的阶段。中国领导人汲取传统智慧,吸收先进思想,不断创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一起,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面对当前诸多挑战的需要,是几千年历史经验的结晶,更是仁者“爱人”的本性要求。“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中庸》)人和人之间不是敌人,不是狼,更不是地狱。人和人本为一体,“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必将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取得进步。

四、“君子时中”各得其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倡导,需要众多国家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强人所难,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急于求成。对此,中庸的“时中”智慧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庸》引用孔子的话:“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事物的组成往往纷纭复杂,又不断发展变化,难以把握,但君子能做到“时中”。朱熹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1]18君子知道事在人为,坚持正道,发挥智慧才能,随机应变,诸多方面各安其位,各得其宜,事情不断发展,顺利向前。这就是“时中”。孔子曾说自己“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李泽厚认为这显示孔子的灵活性,“展现个体的主动性、独特性,是主体性的核心内容”。[7]灵活性表明主体强大的坚韧性、适应性,更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实践中坚持“时中”,有助于避免偏离正道,或激进过头,或落后不足等情况。

传统文化崇尚中庸,善于“时中”,使中国能在各种危难面前顺应变化,迎来新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都有“君子时中”的体现。中国人救亡图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历史新纪元。中国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兴起国学热潮,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繁荣昌盛,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中庸和谐,焕发出更大力量,共创美好生活。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时中”的表现。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齐心合力,共同迎来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

从世界历史发展上来看,文明进步、中庸和谐是大势所趋。经历过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人们吸取教训,不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而是以人为本,维护和平,追求正义,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明天。各国之间虽然有人种、民族、宗教、历史、习俗等诸多不同,但通过越来越多的相互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虽然世界也存在对立、竞争,甚至战争以及毁灭性的核武器的威胁,但和平发展是主潮。中庸和谐是世界继续发展,走向美好明天的正确道路。“君子时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不断克服对立隔阂,超越矛盾斗争甚至战争,增加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各得其宜,走向中庸和谐的更高文明的过程。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 …………………… 陈 豪,等(9):1079

中国不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理想和方案,还充分考虑到其中的各种困难和变数,以“君子时中”的智慧和行动,保障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在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到许多表述突出体现“时中”智慧。如始终不渝坚持正道:“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2]58如坚持独立自主,尊重各自权益:“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2]59如坚持互利共赢:“中国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2]59如坚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们看到更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成果,经济发展,生活便利,文化丰富。“君子时中”,众多国家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来,各得其宜,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类有更光明的未来。

孙宝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食品工业尚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改革开放后20年的1998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也只有几千亿元人民币;如今,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已形成全世界最大的食品工业。如今,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增长速度放缓,开始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更高的要求。

《中庸》文字不多,但大道至简,切中肯綮。朱熹说:“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世之相后,千有馀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1]15又是近一千年过去了,中庸之道历久弥新,更显出宝贵价值。习近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8],“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9]在当代,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特别是善于吸收借鉴儒家中庸之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季羡林.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96.

[4]冯友兰.哲学的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5.

[5]陈来.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N].人民日报,2009-05-1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中共中央翻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7]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427.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25.

The Confucian Moderation in the Thought of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XU Bing-quan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Shandong 264206)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is the Chinese wisdom in planning for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governance,and as a new achieve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contains the ancient Chinese Confucian concept of moderation.With its adherence to the humanistic development this concept can advance human civiliz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hole world.It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and a positive forc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Key words: Confucius,Confucianism,Moderation,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中图分类号: B222;D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225(2019)09-0005-06

收稿日期: 2019-04-21

作者简介: 许丙泉,男,山东宁阳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佟群英)

标签:;  ;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庸之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