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006-01
一、加强心灵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周济部长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这样说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的班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学得好、留得住、品行正、能成才,我的看法是教管结合、宽严相济,用无私的关爱抚平他们心灵的渴求、深入浅出的道理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语重心长的教诲树立他们人生的航标。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师生间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热爱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课堂。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付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加强了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 以学生为本,用激励的语言、温和的语气、朋友的热情去鼓舞他们、爱护他们,成为他们生活的知心者、学习的引路者、品德的塑造者、成长的护卫者。
二、培养兴趣爱好,把时间留给学生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要想学习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关键。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审美表现价值,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激发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产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学、歷史、想象、记事,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要大胆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说什麽说什麽,轻易不可限制,否则将欲速则不达。最后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通过一次次的感染,让小学生的感情升华,时有所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创新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根据文章的难点、要点有意识地提问,对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求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的单向交流,而成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作出回答的信息的双向交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是启迪知识的钥匙,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怀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问题,建设小小新思想,启迪小小新发明。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质疑,提问老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只要说了,都算漂亮话。学生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点击、辐射课文内容,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带动了语言、思维、理解、表达的多向发展,让学生的获知既个性化又多样化。
四、寓教于快乐情境,让学生多锻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而情境教学,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其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创设快乐的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寓教于乐,不厌其烦做示范,这是老师的一种职业习惯。这样做,可以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给学生“开源”,促使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块顽石、一点水滴,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记忆,催生出新的思索和联想。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节,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会学生归纳概括,让学生当主角
学习,实际上是对老师所讲授知识的吸收过程,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但学习成绩总是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有针对性的办法。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人。例如,一个农民,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打了许多粮食,若不善于保存,让其发霉变质了,一年的辛苦就打水漂了。只有善于收藏,才能衡量实际收获的多少。同样,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忘记,就做了无用功,其收获甚少。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总结是为了调整和提高,要树立正确的调整观念,提高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
论文作者:冯经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老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就会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