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对南亚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_核试验论文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对南亚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_核试验论文

印巴关系持续紧张给南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亚论文,印巴论文,紧张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后,印巴矛盾成为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南亚地区曾出现逐步缓和的势头。然而在1998年5月, 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试验,印巴关系骤然紧张,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发生重大逆转。1999年4月,印巴双方又进行大规模导弹试验,5、6 月间在克什米尔双方实际控制线卡吉尔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印巴关系持续紧张,严重影响了南亚的安全。

一、克什米尔争端是印巴交恶的根本原因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两国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是两国长期仇视和敌对的主要根源。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原是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总督蒙巴顿炮制的《蒙巴顿方案》,有意避开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两国在独立后的25年内,就三度兵戎相见,而在克什米尔实控线边界地区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和磨擦几乎天天发生,成为殖民主义留给南亚次大陆的难以治愈的创伤。

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印巴基本上按照停火时的“实际控制线”对克什米尔实行分治。印度基本上控制着克什米尔中部和南部,面积占克区的63%,其中包括原首府斯里那加和克区最繁荣的地段——克什米尔山谷,总人口750万。 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克西部一部分地区和广大的北部地区,总人口约350万。

克什米尔的不稳定因素集中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居民为摆脱印度的统治进行各种抗议和武装斗争。自1988年“克什米尔解放阵线”成立以来,当地穆斯林有组织的武装斗争愈演愈烈。另外,每年都有一批好战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从阿富汗经巴控克什米尔潜入印控克区,对该地区的武装斗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自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以来,两国没有再次诉诸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但边界地区双方军队经常交火、冲突不断。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它控制地区成立了查漠-克什米尔邦,巴基斯坦则坚持克什米尔的归属应遵照克什米尔人的意愿,通过公民投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关系中的一个死结。

二、核试验带来的是更大的不安全感

长期以来,由于领土争端和民族、宗教矛盾,印巴两国一直在针锋相对地进行扩军备战。印度是南亚地区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早在1994年,印度曾试射了射程为1,500公里的“烈火-Ⅰ”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既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巴基斯坦不甘示弱,在弹道导弹发展上奋起直追,双方都加紧了包括核武器发展在内的军备竞赛。

1998年5月,新上台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在国内党派矛盾激化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巨大压力下,于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及一次短程导弹试验, 取得了印度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核能力。巴基斯坦也于5月28日、30日先后进行了6次核试验,使两国间的军备竞赛达到了高潮。

印度发动这场核军备竞赛有其深刻的战略考虑。首先,印度将发展核武器作为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捷径。近年来印度一直在积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它同日、德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相比,在综合国力上存在近期无法赶超的差距,认为成了核大国是进一步争做政治大国的捷径。第二,印度地区霸权主义野心恶性膨胀。印认为,拥有核武器和掌握弹道导弹就可使印度在南亚事务上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进而对次大陆周边事务施加影响,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和威慑。第三,印寻求缓解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受到的国际压力。印度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得到广泛签署并最终生效后,如果继续奉行传统的核政策,印将不得不面临国际社会更强和更长时期的压力。公开进行核试验就能迫使其它国家承认其核武器国家的地位,压力自然摆脱。第四,印度人民党企图以核试验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来巩固其先天不足的执政地位,摆脱国内政治危机。

印巴先后进行的核试验表明,两国已放弃一向奉行的“保留核选择权”的模糊核政策,走上了公开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这不仅对国际军控造成冲击,也给地区安全带来危险因素。印巴核试验使两国进入自1971年战争以来的又一个持续紧张时期。现在双方都具有核威慑手段。一旦矛盾激化,原有的常规战争可能升级为核战争。

三、导弹试验加剧了印巴间的对抗,危险因素增大

1999年4月11日,印度试验了“烈火——Ⅱ”型中程弹道导弹。 巴基斯坦分别于4月14日和15日试射了一枚“高里—Ⅱ” 型中程弹道导弹和一枚“山鹰”Ⅰ型弹道导弹。事件发生在距1999年2 月两国首脑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果不到两个月之后。

印度试射“烈火—Ⅱ”型导弹显示,印度不会为与巴基斯坦发展和平关系而放弃发展更强大的核打击能力的目标。1998年5 月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后,巴基斯坦作出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使双方保持了战略上的相对平衡,这可以说是双方在随后的恢复对话进程、同意讨论核安全问题以及举行拉合尔首脑会晤的重要原因。然而对印度来说,平衡就意味着失去了绝对优势。“烈火—Ⅱ”导弹的试射在某种程度上再次改变了这种战略平衡局面,该型导弹2000多公里的射程不仅可覆盖巴基斯坦全境,而且将中国大部分地区及中亚大部分国家都置于其打击范围内。

在1998年印政府内阁财政部长向印度人民院提交的1998~1999年度财政预算中,将国防开支、原子能研究、太空局等拨款大幅度增加。其中国防开支由3609.9亿卢比增加到4120亿卢比(超过107亿美元), 增幅达14%。这表明印度政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继续大规模扩充军备,以获取它所期望的战略威慑力量。

四、印巴卡吉尔武装冲突说明双方紧张与对抗短期内不会消除

1999年5月初, 印度以数百名穆斯林武装分子渗透到印控克什米尔为由,在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对穆斯林武装分子的基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炮击,导致印巴两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一带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巴印两国军队此次交火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是多年来少有的,尤其是印度出动飞机进行持续轰炸,使印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的冲突大幅升级。

印度采取重大行动的时机,正值西方大国忙于科索沃战事,无暇顾及南亚。此外,印度瓦杰帕伊政府选择此时动武还有其国内的原因,它企图以此转移民众视线,化解国内政治压力,扭转印度人民党在国内政治斗争中不利局面。瓦杰帕伊政府上台一年多来频频进行核试验及导弹实验,今年4月在议会信任投票中垮台,证明它的黩武政策不得人心。 在目前印度政党的纷争中,没有那个政党有可能获得一党执政地位,因此,未来印度政坛的趋势仍可能是多党联合执政。在这种情况下,瓦杰帕伊为了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视线,为大选拉选票,希望利用大选前的这一时机放手为政治前途一搏。

尽管印巴在卡吉尔的武装冲突曾发展到了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的全面对抗,但双方还是保持了克制。对印度来说,要真正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需要相当的准备时间;而对巴基斯坦来讲,“克什米尔自由战士”对卡吉尔一带的军事控制,已使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对抗中处于有利地位,倡导谈判更有利于巴基斯坦。

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事的扩大,将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关注和干预,这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印度所追求的是,尽量在卡吉尔地区解决问题,避免克什米尔问题向国际化发展。而对巴基斯坦来讲,在对印度的战争威胁作出反应性回击的同时,以强大的外交攻势,倡导和平谈判解决卡吉尔局势乃至整个克什米尔问题更为有利。

其次,尽管印方在军力上占有一定优势,但低落的士气、装备的落后与准备不足等现状,都使之难以有速战速决并有所收获的绝对胜算。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且出现持续,印度很难说就能占到多少便宜。而巴基斯坦相对处于弱势,加上国内经济不景气、政治局势紧张,更不愿意陷入既无胜算、又需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的大规模战争。

第三,双方冲突目的有限,都不愿意承担引发核战争的风险。双方都很清楚,由于都具有了进行核威慑的能力,一旦冲突演变为战争,谁也难以预测核武器是否会进入战争的进程,这一风险任何人也承受不起。因此双方在政治上调门很高,但实际的行动却受到了严格控制。

历时两个多月的印巴卡吉尔冲突已基本平息。双方能否按照《西姆拉协议》和《拉合尔宣言》精神通过和平谈判彻底解决克什米尔争端,这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多次呼吁与印度通过谈判全面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印度虽然持强硬立场,但在内外政治压力下并没有完全把谈判的大门关死。然而,冲突使双方长期抱有的不信任和威胁感进一步增强,要解决问题并非易事。

五、未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

今年2月的两国首脑外交活动, 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领域防止冲突以及加强双边对话进程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给人一种“坚冰”已破的感觉,但直接成果却相当有限。印巴虽就防止核冲突商定了一些措施,但双方既没有承诺停止核试验,也没有宣布停止实施能运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计划;此外,两国都没有承诺在克什米尔和锡亚琴冰川等地区停止交火。因此,双方重新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并未减少,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印度主导南亚的态势逐步加强。印度在综合国力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南亚国家,核试验使印度成为有核国家,拥有在短期内实现核武器化的技术能力,由此产生的战略效应使印度军事大国地位进一步突出。巴基斯坦核试验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印度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但其总体政治、经济实力还难以与印度相抗衡。因此,印度在南亚地区事务上拥有了主导权。印度还积极同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改善双边关系,以提供经济援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式拉拢南亚小国,防止巴基斯坦与这些国家建立联合战线而对印度的主导权形成挑战。南亚呈现以印度为中心的格局。

持久对抗使印巴间的战略平衡难以实现,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在所难免。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对抗中,一直在谋求取得对巴基斯坦的绝对优势。通过1998年5月的核试验, 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公开进行核试验,而巴基斯坦以其核能力抵消了印度在常规军备方面的绝对优势,使双方暂时达到了战略上的相对平衡。然而,今年4 月以来的导弹试验竞赛,再次将这一平衡打破。印度为取得大国地位和成为南亚地区的绝对霸主,将不遗余力地进行核武器化和中远距离核弹投放能力的发展,增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可信度。而巴基斯坦虽在综合国力及常规军备上难于抗衡印度,但在核力量发展上将会与印度针锋相对。1999年8月17日,印度出台了一份名为“核构想草案”的核政策文件, 明确提出印度将实行可靠的最低限度核威慑,建立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巴基斯坦对此作出强烈反应,警告如果印度将其核能力武器化,“巴将被迫作出同样的选择,巴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决不会作出任何妥协。”因此,两国很难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虽可能有所缓和,但对抗仍是主调。

印巴之间核战争危险不能排除。从印巴进行核试验后举动看,发展核武器已经成为印巴两国既定的政策。印度一再发出核打击威胁,巴基斯坦也声称将给试验成功的导弹装备核弹头。这就使得印巴之间可能的冲突带有核战争危险。

一方面,印巴矛盾克什米尔问题在进行核试之后陡然紧张,特别是自1998年7月底以来, 印巴军队在两国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频频发生交火事件,其持续时间之长、激烈程度之大,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南亚地区脆弱的安全形势的严重关注。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核武器是一个重要的促动因素。

另一方面,从技术上说,虽然两国都进行了数次核试验,但要形成具有可靠打击能力的核武器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导弹运载系统还需完善。令人担忧的是,两国既无完善的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系统,也无有效核安全保护措施,存在着因双方误解或核武器失控而导致核战争的危险。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无法准确判明对手动向的情况下,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和争取战略上的先机,双方都有可能试图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这就使得两国间的冲突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核战争。

南亚再次成为大国角逐的重点地区,各种利益矛盾的冲突也会相对增加。印巴两国进行的核试验和导弹试验,提高了国际社会对南亚问题的重视程度。随着大国在欧亚心脏地带角逐及能源争夺的加剧,南亚的地缘优势更显得突出,将逐步成为各大国竞相争取利用的对象。为打通中亚通往印度洋的能源通道,美欧日等国会加紧与俄争夺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俄罗斯也在为加强其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及恢复在南亚的影响,积极通过首脑外交和加强其军事合作等途径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关系。而印度会利用大国争夺的影响,通过打“中国牌”和“市场牌”,不时渲染“中国威胁论”以迎合一些大国的“恐华”和“抑华”心态,显示其在“牵制中国”上的“战略价值”,进而换取更大的经济、军事援助。

区域合作受到严重冲击,难以摆脱的经济困境有可能成为导致危机与冲突的诱因。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得到加强这一国际大背景下,南亚国家也曾积极开展合作,以图扩大国际影响,而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停的争吵取代了区域合作,南盟发展受到严重影响,2001年把南亚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恐难实现。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开始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整,给受危机冲击不大的南亚国家以一个调整发展的有利时机,但印度和巴基斯坦却相继进行核试验,以军备竞赛冲击经济发展,错失了引导国际资本流向南亚的良机。其他南亚国家受印巴牵连,经济增长更为缓慢。

国际经济制裁给印巴两国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印度人民党虽一时在国内政治中得了一些分,但随着国际制裁造成的经济困难逐步显现,盲目增加国防开支、财政赤字高居不下、物价上涨等,使极端脆弱的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可能倒台。巴基斯坦的困难显然更大。国际制裁已使本身面临诸多问题的巴基斯坦经济雪上添霜,外汇储备几近招竭,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危机四伏,经济振兴计划严重受阻。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都有可能利用国外威胁转移国内视线,这无疑会增加爆发冲突的危险。

本文完稿于19999年月30日

标签:;  ;  ;  ;  ;  ;  ;  ;  ;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对南亚的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_核试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