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541999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98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及生育结局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妊娠率、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中,其与开腹手术相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预后效果与生育结局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等特点,更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预后;生育结局
子宫肌瘤属良性肿瘤,其在妇科临床上是常见病与多发病,据相关资料统计[1]:子宫肌瘤发病率约占妇女总数的20-50%。虽然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但其会影响患者受孕,因此,常需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为了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选取子宫肌瘤手术患者98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方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行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将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9月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98例,其中:年龄在27—46岁,平均年龄为36.5±2.8岁;肌瘤直径在4.2-10.0cm,平均直径为7.6±1.4cm。肌瘤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37例;肌壁间肌瘤61例。将98例患者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采用硬外麻醉方式,在下腹正中处做一约8-12cm横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进入腹腔,将0.9%氯化钠注射液2ml+垂体后叶素6U注射于宫体部,以减少术中出血,使用电刀切开包膜,剥离瘤体并切除,使用生物蛋白胶涂抹子宫创面,以预防粘连,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行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在脐孔上缘处做弧形约10mm切口,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于左侧下腹部做2个辅助切口、右侧下腹部做1个辅助切口,切口长度均为10mm左右。置入腹腔镜及手术辅助器械,将0.9%氯化钠注射液2ml+垂体后叶素6U注射于宫体部,以减少术中出血。在肌瘤最突出位置使用单极电刀做一垂直切口,打开包膜至瘤核处,分离肌瘤与假包膜,采用电凝止血,使用粉碎器将肌瘤组织粉碎后由操作孔取出,逐层缝合瘤腔。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妊娠及分娩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为变量数据表示方法,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为计数数据表示方法,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资料对比检验水平为P<0.05。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目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最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不仅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而且还可维持子宫诸多生理功能[2],但由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过量使用电凝止血,其对子宫肌层血管破坏性较强,加之止血不彻底,均会影响子宫切口正常愈合,从而增加患者妊娠期间子宫破裂发生机率[3],而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采用假包膜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假膜内神经血管纤维与子宫肌瘤周围肌肉组织,同时选择低能量电凝止血,使血管闭合较完全,术后无血肿形成,确保子宫肌层良好愈合[4],致使患者术后妊娠无子宫破裂病例出现。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其与朱军义等人研究结果相符[5],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假包膜内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行手术治疗,其在减少机体创伤基础上,能够降低术后患者妊娠期间子宫破裂发生几率,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
[2]宋光辉,张松英,李百加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5):2816-2819.
[3]张晖,吴云燕.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2):1077-1079.
[4]李萍,谢文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妊娠结局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4(8):578-580.
[5]朱军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9):101-102.
论文作者:李萍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两组论文; 包膜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肌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