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县文化馆 广东 乳源 512600
许巍的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让很多被现实生活所束缚的心灵,被一束来自“诗与远方”的光照亮。其实,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诗与远方”。比如晋代陶渊明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是那个时代的“诗与远方”,“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寄托了他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李白更加洒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推开门,直接就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少数民族也有“诗与远方”吗? 大家可以举出一百个例子,说明少数民族是没有诗与远方的,比如蒙古族,他们歌曲的关键词永远是“草原”、“骏马”,藏族则永远离不开“酥油茶”、“哈达”,他们所表达的,似乎永远都是对脚下那片土地、神灵和生活的崇拜和眷恋。这哪里是“诗与远方”,明显就是活在当下啊。没错,如果你要深入理解我们今天要讲的瑶族民歌,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也就是说,像绝大多数民歌一样,瑶族民歌所表达与歌颂的,是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生活。人们很少眺望远方,可是,他们即兴式的歌唱,却充满诗意,饱含情感,那种质朴与苍茫,常常成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可以说,瑶族民歌里没有“诗与远方”,因为它本身就是诗歌,就是远方。
(代表作欣赏)
一、瑶族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一)瑶歌的起源
1. 远方有多远?——瑶歌的主要发源地乳源。
瑶族民歌,具体所指的是瑶族山歌,简称“瑶歌”。要了解瑶歌,首先要知道产生瑶歌的地域——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总面积为420多平方公里,瑶族人口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1.6%。这里是乳源是世界瑶族的祖居地之一,被誉称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是产生瑶族民歌的摇篮。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世界是平的”已经变成现实,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民族色彩越来越淡,瑶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希望你们有空能到乳源去,听听原汁原味的瑶歌——远方一点都不远,就50公里而已,到必背瑶寨,也就60公里。
2. 劳动最光荣——瑶歌源于劳动。
音乐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和情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往今来,对音乐的起源有多种见解,其中源于劳动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人类最原始的活动,无论是生产、求爱,还是祭祀,概括起来都可以说是源于劳动。当劳动在人类获取生存资料中呈现多样化的时候,音乐就伴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出现了。以瑶歌为例,狞猎者模仿动物的声音、在进行原始畜牧活动时发出的吆喝声、敲击狞猎工具发出的声响等等,这些都是构成最原始音乐的元素。瑶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将恋爱婚姻、祭祀仪式乃至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融入创作里,慢慢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现在人们谈恋爱,要先问问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做什么工作,但在相对封闭、刀耕火种的环境里,谁唱的山歌动听,谁就有竞争优势,恋爱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这对瑶族山歌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历史的倒影——瑶歌是开在历史沃土里的花朵。
瑶歌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变,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瑶族人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现存的瑶歌歌词蕴藏着大量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及戏剧文学等内容,仍然可以向我们传递古老时代的信息。如“伏羲女娲”、“盘古开天地”“盘瓠化人”等古代神话故事在出现瑶歌里。瑶歌在叙述神话故事、歌颂爱情的同时,也向现代人传递瑶族人漫长迁徙历程的一个个悲壮故事,如“迁徙歌”描写到十二姓瑶人获皇帝发给过山榜,从南京迁徙到广东乐昌的故事;还有“葫芦晓”等神话歌谣,向我们讲述瑶族祖先的传说故事,呈现了瑶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浩瀚的历史画卷。这些丰富多彩的瑶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与汉文化为主的其他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
瑶族过去是一个游耕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南北朝瑶人举家随太守肖介赴始兴郡(广东韶关)协守南粤北部五岭山脉三州(韶、连、郴)五十峒,宋元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过着渔猎生活,元末明初,赵、盘、邓三姓瑶族先祖带家眷迁居迁至南岭中部大山里,至今已有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代后人,形成了赵、盘、邓三大瑶族氏族。他们从平原的农耕文化慢慢退回到山地刀耕火种、以守猎为生的原始文化生活,祖祖辈辈驻守大山里,无从得到外界文化的熏陶,礼行各种宗教信仰活动的技艺,包括瑶歌都是用口传的原始方式进行传承。
(二)乳源瑶歌的发展
1、传承的方式——以歌谣相传。瑶族自称“勉”,“瑶”是他称,乳源瑶族属“勉语系”过山瑶。乳源过山瑶又分东边瑶和西边瑶,东西两瑶的语言相通,但“后来语”有方言之区别。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习俗的改变,目前,西边瑶的山歌已失传,东边瑶山歌也老化残缺,面临消亡。在乳源民间,过山瑶山歌以歌瑶相传,有句语,无注释。直到清代,屈大均才在其所撰的《广东新语》(粤歌)引述“赵龙文云‘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还,一唱百和……’,又记粤瑶其歌马民歌,第七言而不用韵,或三,或十余句,专以比兴为重,而布格命,有迥出于民歌之外者……”的瑶歌特征。
2、歌唱的方式——地域的影响。一方面,瑶歌受瑶民居住地域汉语的影响,瑶语掺杂地方汉语,因此形成地域音差而成为“后来语”,久而久之成为习俗方言,语言如此,山歌也一样。另一方面,广东韶关乳源、乐昌的过山瑶族是由平地转迁南粤北部五岭山脉高山,由于山与山之间不好传递信息,歌声传唱的方式因地域差异而不适应山地交流,因此,由喊演变到高喊,喊歌也成了乳源瑶歌的特色。此种特色的形成,根据口传和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具体可以追索到500多年前瑶族进山的五位祖先:盘安衫、邓法迎、赵俊一郎、赵松二郎、赵应三郎所传下后代至今已是第二十四代子孙。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古瑶人由平原转入山地,山歌也随平地的柔和、平稳的旋律演变为大山的高声呐喊。同时,为便于准确无误地传递重要信息,古瑶人把语音拉长,久而久之,过山瑶山歌形成了呐喊形式。喊歌产生的山应回响,犹如大山里白鸟之音和昆虫音律,继承了古祖音调,创造性地丰富了乐韵的色彩。据老艺人口传:由于当时人稀路少,交通不便,信息很难传送,古瑶人只好用山歌形式,山对山大喊,一山传一山,一首歌传遍韶州、连州、郴州的五十峒。长期以来,瑶民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以喊歌纪念古人、取悦生活、传递信息、驱赶心魔,以祈求借助山外神灵,感动野鬼恩赐神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恋爱的方式——过山瑶的“赛花柄(biàng)”。 乳源东边瑶分深山瑶和的浅山瑶,浅山瑶把瑶歌称着“赛花柄(biàng)”,意思是“赛过花朵的语言”。大约在公元14世纪,赛花柄(biàng)成型。500多年前,乳源瑶族祖祖辈辈群居于南岭山中,生活在大山里,生活朴实单纯,习惯了大自然赐赐予,与世无争、得天独厚。这时期的“赛花柄”进化到日常生活习俗中,成为自编自唱、对唱、交流感情的第二语言。明、清时期,瑶族山歌“赛花柄”达到了鼎盛。 这个时期的“赛花柄”较为流行于各个山寨,是瑶族少男少女成长必修的课程。瑶语“溜腊”是聪明的意思,以当时的“溜腊子”、“溜腊妹”都属懂得谈唱旧歌自创新歌的瑶族勉讲端、勉西端(男孩、女孩)。
据传,清朝以前,若是有人在山上唱起一首“赛花柄”,定会有人对上你一首,并挽留你留下来做客。会唱“赛花柄”的时代的瑶族男女青年都以对歌来寻找自己的伴侣。 随着“赛花柄”的发展,成为了过山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第二种语言。目前,流居世界各地过山瑶的山歌音调大致相同,而乳源过山瑶的山歌音调较高、较长,是呐喊形式的山歌。
二、瑶歌的分布与种类
(一)流派分布
清代康熙年间撰写《乳源县志》亦有瑶族婚俗“履婚配以歌声倡和为定……”的记载。根据考证,过山瑶山歌分为平地瑶和高山瑶两种地域流派。平地瑶声平稳、宏厚、音短,主要分布在广东韶关的始兴、曲江、清远的连州、连南、连山,湖南的江华、江永,广西的金绣。高山瑶起伏大、音高、音大、音长,宛转悠扬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为代表,湖南的江华、江永、广西的金绣有小部分。
(二)瑶歌种类
1、按瑶歌传唱内容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1)创世祭祠歌类。此类瑶歌主要传唱于祭祠典礼、祈天乐神、欢庆丰收等重大活动仪式活动,歌中内容以赞颂盘王、还盘王愿、先民迁徙、民族抗争等故事为主,其著名的《盘王大歌》具有史诗性意义,歌中内容融汇了神话、传说、古事、生产、生活等众多故事。
(2)信歌和恋歌类。此类瑶歌以传达信息为主,传唱多采用对唱方式。信歌主要包括:求援信歌、诉苦信歌、爱情信歌等;恋歌以男女爱情信歌为主,分有山野情歌、歌堂情歌二种。山野情歌包括有相遇、慕情、探情、恋情、苦情、定情、劝情等歌;歌堂情歌包括有请歌、劝歌、赞歌、对歌、谢歌、送歌等。
(3)生产和生活盘歌类。此类瑶歌多在生产、生活中传唱,其歌唱内容多以知识性、娱乐性为主。盘歌用于集会斗歌或坐堂时,歌手成群结队,盘诘斗智,传播知识,娱乐群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婚丧风俗歌类。在乳源瑶族传唱歌谣中,有部份内容为婚丧风俗歌类,如哭嫁歌、敬老歌等。
2、按瑶歌的传承模式可分为三种体系。
(1)传统古典原始体系。依据五字句、七字诗格式的大歌书共二千多首,一般情况下的歌会,无法引唱古典体系,它由宗教信仰活动经文、古籍诗词组成的大歌,通常采用念歌,《拜王大典》、《神光书》、《解心愁书》、《过番书》、《入席拜》、《拜神圣》、《拜王歌》、《十保山书》、《千年歌堂》、《化十二醮坛书》等都属传统古典体系。此体系、歌词是祭祖和《拜盘王》时用。例如:《禾出世》(选摘自《拜盘王》第三步敬生魂),出世黄禾十二姓,六姓糯禾六姓粝。今日吾师招禾转,十二姓黄禾插下田。五谷出世仙人种,发下平田坪地先。今日吾师招禾转,旧禾丰熟救人民。今日吾师还良愿,九条王龙含水喷禾花。王龙含水喷禾花来结子,五谷结子结岁岁。
(2)近代古典体系。歌会中通常作为歌引,通过歌引子“到生活散歌”,“散歌”瑶语称“歌磊”也叫“歌谈”。“歌引子”较严谨,五字句、七字诗体有《盘古王出世》、《天地旱》、《洪水发》、《洪水净》、《甲子歌》、《桃花洞》、《吕山学堂》、《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二月花》等为“歌引子”。“歌引子”是在歌会当中起主要的作用,是老歌手歌古、歌姆领唱。一人一段、把歌会气氛提升。
代表性歌词:①《桃花洞》共有四十八小段、现例举首小段:桃源丹竹枝(兜),随根生上尾拖垂,盘州歌词都唱了,且唱桃源歌窍词。②《天地旱》共有六小段,选两小段歌词:寅卯二年天大旱,深山竹木尽焦枯,到处深潭无流水,到处深潭无细鱼。寅卯二年天大旱,深山竹木尽焦枯,到处深潭无水路,到处坪田空得无。③《洪水发》歌词:寅卯二年洪水发,七朝七夜浸天门,仙人解衫来治水,减得一分心便开。寅卯二年洪水发,七朝七夜淹天堂,今日寅时减得半,明日卯时减得分。寅卯二年洪水发,七朝七夜淹天庭,水底龙王来放水,明日卯时断水声。④《十二月花》除了描写十二月景色,一般歌会也可作情歌对唱型歌词,女问男答,基本格式:女问,复问子,问子花园花几蔸?花园几蔸有几朵?几朵拗来插几头?男答:不使问,报妹花园有一蔸。花园一蔸有一朵,一朵拗来插一头。女问:复问子,问子桃花几月开?几月花开几月谢谢落重中成重台?男答:不使问,报妹桃花正月开。正月花开正月谢,谢落地中成地台。
(3)生活散歌体系。散歌是由歌手自己发挥,“即兴而作”,是作为交流思想、感情段络、也是山歌会的高潮部分。歌会最后的部分一般以欢乐的情歌作尾声,较常唱的歌词有《甲子歌》、《日出早》、《春耕》、《酒歌》、《老松柏》、《好主人》、《梧桐花》等。
常见的生活散歌歌词:
《甲子歌》选段:甲子乙丑海中金,见娘样貌白英英。得娘变得郎共对,共得食宿心甘甜。
《日出早》选段:“日头出早挨松柏,松柏若生若不生,转上转坳松柏树,郎小单身独自行。日头初出白石岭,有边灼热有边凉,有边热照人有偶,有边天热子相怜。”
《春耕》耕作类:选段:担刀入山砍木树,全望热头来晒燥。热头晒燥放火烧,火雷落地出青苗。松柏高山听风歌,芦苇水边听水声。瑶人生活半山岭,穷人放木换银钱。
《狩猎歌》选段:担枪上山去打猎,出门猎得守好彩,猎到大肉人见有一份,猎到小肉见人分碗汤。
3、按瑶歌传唱的歌体不同分为两个种类。
瑶族山歌可分为念歌、呕歌两种,其歌体各不相同,念歌小声领唱和传授时用,喊歌对远处大喊唱呜。
(1)念歌。念歌主要作用是传授和背颂歌词,为呕歌演唱打基础,是呕歌的基础知识。念歌在普通的酒宴上以及举行成年礼的仪式上比较常见,相互对饮的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以念歌助兴。
(2)呕歌。呕歌也称喊歌,起音全唱鸣大部分都用高八度音完成。呕歌是乳源瑶歌的主要唱法,在各种场合均可以出现。这种音乐文化在融合了其他音乐文化元素后仍然以呐喊式的呕歌为主要唱法风格,与乳源瑶族人经历漫长迁徙历史后,基本处于较为稳定的空间生存状态,长期在粤北深山中生活定居密不可分。
三、乳源瑶歌的特色
(一)乳源瑶歌与其他山歌的迥异之处
瑶歌主要表现在于音高、音长、音大、声清四个方面:
1、音高:歌曲中高八度音阶为主调、高八度以上唱响如大山里的秋蝉之声、在山谷中回荡。
2、音长:起声、重点处、收尾音长。起声是称歌曲过门装饰音长,也叫口唱伴奏音。重点处是指每段每句重点,用长音或重复长音加装饰音。收尾音是每句歌词结束部分反复用装饰音。
3、音大:其音圆尖,传播远,清晰。
4、声清:每句、每字都有明显落处,一口可唱伴奏、唱词、一气合成。
(二)乳源瑶歌的音乐风格
瑶歌作为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文化,瑶语叫“拔勉钟”。“拔勉钟”没有曲谱,没伴奏,主要由呵、呕、矮、哎四个大修饰音阶组成六个小修饰音阶,每个人在唱鸣时都有各自的区别,由于瑶族没有具体乐谱,在“呵、呕、矮、哎”四大修饰音阶中把歌词内容表达出来。人们学习瑶族山歌,首先学发音呵、呕、矮、哎”四大修饰音阶,并把“哦、尔、乌、黑、喝、衣”六个小修饰音阶掺插在其中;其次把所表达歌词内容安排每个音阶中,使音、词溶为一体,需要长期苦练,才能达到和谐完美动听。
(三)独特的结构
乳源瑶歌的结构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唱腔表达方式上,正如清代屈大均在其所撰《广东新语》所载瑶歌“其歌与民歌,皆七言而不用韵,或三句,或十余句,专以比兴为重,而布格命(瑶语),有迥出于民歌之外者……”。在乳源瑶歌的唱腔表达上,按其表达内容的不同,即有不同唱腔。
1、祭祠歌传唱。此类歌词为古代所传,歌词大多为五字句、七字诗,为瑶族宗教信仰经典文书,其通常采用“念歌”表达方式,为祭祖、拜盘王时传唱。
2、生产、生活歌传唱。此类瑶歌按对象不同,以散歌对唱为主,分歌会对唱,个体对唱两种。唱词由五字句、七字诗构成,唱腔采用以“呕歌”表达方式。歌会对唱一般有歌引(又称歌引子),由老歌手歌古、歌姆领唱,一人一段,提升歌会气氛;个人对唱是两人相互对唱,通常是女问男答。“散歌”瑶语称“歌磊”也叫“歌谈”,歌词由歌手自己发挥“即兴而作”。
四、瑶族民歌是诗与歌的即兴表述
善歌者长年累月不断学习前人的经典传唱的歌词,与对歌对象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都不在对歌时即时指点对方,均谦虚地向对方学习、赞欣对方,歌者自羞自省,努力更进自己唱歌技巧和提高歌音语言表述。
传统经典对歌词典范例:
爱情篇:男:忆念妹,(原)像鲤鱼念青苔,鲤鱼青苔清水底,忆念小娘放不开。
忆念妹,(原)像蜜蜂忆念花,蜜蜂念花归结蜜,忆念小妹同置家。?
女:流腊子,清水青苔恋鲤鱼,河边芙蓉被水淹,等郎有心带妹游。
好心子,芙蓉河边洪水浸(深),清晨开花晚枯容,望郎待妹也真情。
男:喽啰妹,近水芙蓉最风流,喽啰鲜花清早显,山头细小难留。
好心妹,风流芙蓉认水源,山头百花不像妹,郎小贱身望妹连。
女:话得好,娘细单身独贱娘,没人吾像贱孀妹,泪水同河去流浪。
好人子,奈像人家富贵娘,得郎喽啰吾嫌妹,同郎合心像水长。
瑶歌承载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在瑶乡,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歌谣,犹如独立的乐章,有着不同的“章节”,而“章节”又与“歌剧”的其他“章节”有着紧密的关联。瑶歌的生活及生产内容多样化,包括劳作狩猎的庆丰收歌、酒席上的祝酒歌、婚礼上男女双方族亲对唱的礼教歌、拜王度身仪式的盘王歌等等。归纳起来,瑶歌承载的内容主要三个方面:一是瑶歌既可呈现瑶族人的历史,也可呈现瑶族人丰收的喜悦和对爱表白。二是瑶歌在娱悦身心的时候,还承载着传颂优秀品德,宣扬瑶族传统礼仪的作用。三是瑶歌是瑶族人文史的口授记录,可以从中细细品读瑶族礼仪文化的变迁,以及瑶族人传统价值观的进化过程。
乳源瑶歌有着丰富古典文化的根基,体现了古瑶人文化形态魅力,为后人研究过山瑶的历史文化提供最完好的知识宝库。千百年来,瑶歌成为了生活在粤北高山峻岭的瑶族人民的心灵鸡汤。他们以瑶歌纪念古人,取悦生活、传递情感、驱赶心魔和祈求神灵赐福。而今,瑶族人民把瑶歌作为一种传颂优秀品德,宣扬瑶族传统礼仪的重要手段,并以其抒发情怀,歌颂美好生活。
它既是瑶族人民从口里唱出来的诗,也是我们所深情凝望的远方。
论文作者:盘桂青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瑶族论文; 山歌论文; 花柄论文; 民歌论文; 远方论文; 歌会论文; 歌词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