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2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001-01
目前,临床的手术治疗患者相对比较多,多数手术患者常需接受全麻,因为静脉麻醉的起效比较快,具有相对比较高的可控性,而且,具有比较好的镇痛效果,因此,逐渐被推广使用于临床手术的麻醉中,对于静脉麻醉药物的选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2]。本文选取2014年03月到2017年03月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临床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03月至2017年03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1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8例,女性患者有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44.26±1.3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4.28±1.40)岁。本次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所有纳入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的内容都知情并同意,均自愿的参与本次研究,而且都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所患有疾病的类型与病情的程度等资料差异性并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对其进行对比以及分析。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术前均肌内注射0.5mg的阿托品加100mg的苯巴比妥那,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复合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的诱导麻醉为,给予患者0.04mg/kg的咪唑安定、0.1mg/kg的维库溴铵、3.0~5.0μg/kg的芬太尼和1.5mg/kg的丙泊酚,术中的维持麻醉为,每分钟对患者泵注0.5~1.0mg/kg的丙泊酚加0.4μg/kg的芬太尼。观察组患者的诱导麻醉为,给予患者0.04mg/kg的咪唑安定、0.1mg/kg的维库溴铵、2.0μg/kg的瑞芬太尼和1.5mg/kg的丙泊酚,术中的维持麻醉为,每分钟对患者泵注0.5~1.0mg/kg的丙泊酚加0.4μg/kg的瑞芬太尼。对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0.06mg/kg的维库溴铵进行维持肌松,从缝合皮肤开始,对两组患者均注射2mg的新斯的明加1mg的阿托品来解除患者的残余肌松状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2)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恶心、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本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本研究中的年龄平均值等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手术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更短,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
3. 讨论
对于实施临床手术的患者常需接受全麻,而合理选取麻醉药物才可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及镇静效果,并充分保障临床手术的顺利完成[3]。
丙泊酚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麻醉药物,起效相对比较快,可促使患者的静脉张力明显下降,促使患者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具有比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瑞芬太尼属于新型的阿片类的受体刺激剂药物,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瑞芬太尼作用的时间比芬太尼更短一些,可促使手术患者较快的苏醒。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6.10±1.70)min、(5.60±1.61)min,要比对照组手术患者的(10.30±2.71)min、(9.35±2.10)min明显更短一些,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见,对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好,可明显缩短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促使手术患者的尽快苏醒,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恶心、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手术患者的26.67%相比较,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以看出,对手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有助于手术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 向波,颜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5471-5472.
[2] 李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18-4819.
[3] 李培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6(1):21-21.
论文作者:艾丽,唐淑静,马秋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