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生理盐水冲洗,研究组采取尿激酶溶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时,相比生理盐水冲洗,采取尿激酶溶血治疗效果更佳,成功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尿激酶溶血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24-0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1]。本病多为慢性,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手术,则疗效显著。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病情危重、有并发症者,则可导致死亡[2]。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组采用尿激酶及不采用尿激酶的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且有明确头部外伤史。给予所有患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18例)。其中,实验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1-78岁,平均(65.8±2.2)岁;病程15d-6个月,平均(2.4±0.6)个月。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52-77岁,平均(65.4±2.0)岁;病程16d-个月,平均(2.6±0.7)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常规身体检查。术前,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对照组以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冲洗液颜色变淡,期间注意调整引流管方向。实验组首先于顶结节血肿厚处行约3cm冠状切口至颅骨暴露。钻孔后,以枪状咬骨钳适当扩大骨孔2cm。彻底止血后,于切口向枕后旁行约2cm切口以引出引流管,夹闭尾端,以“+”字型逐层挑开硬膜至血肿膜处,沿额叶轻轻捅破血肿膜,将约5cm引流管置入[2]。术后,确保引流瓶与床头处于同一水平线。若患者心脏较为健康,可每日注入3000-4000ml等渗液;若引流速度明显减慢,可叮嘱患者多进行吹气球锻炼[4]。术后第2d,叮嘱患者回院进行头部CT复查,若仍有血肿残留,可将4万U尿激酶、5ml生理盐水通过三通管注入血肿腔内,夹闭2h后解除,12h/次。若引流量明显变少,且颜色过淡,可复查CT,再拔管[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每日引流量在200ml以上,可认为是脑脊液漏,因适当调整引流瓶高度。拔管后,硬膜下积液会有一段时间存在,可通过高压氧疗进行改善,并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率用χ2检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
实验组、对照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0.5±0.1)h、(1.8±0.2)h。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6例出现气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16例出现气颅,1例对侧发生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47.2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术后1年经过随访,实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19.44%。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时,相比生理盐水冲洗,采取尿激酶溶血治疗效果更佳,成功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昭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8):491-492.
[2]卢保昌.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尿激酶冲管疗效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58-59.
[3]胡伟;时国兵;肖世勇.尿激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66-68.
[4]谢军;张荣超;刘展飞;安代富.尿激酶灌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1):2063-2065.
[5]孙广卫;司马国忠;唐勇.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193-194.
研究内容:
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与不应用尿激酶的预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发生率
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血治疗与传统持续引流患者随机组合,应用尿激酶患者在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都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应用尿激酶溶血治疗后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
研究与传统的钻孔引流比较,临床效果独特。
研究数据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两者的临床效果。
工作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应用尿激酶溶血与非应用的患者比较分析,观察应用与不应用的治疗哪种在治疗时间、治愈率、预后、有那些不同。哪种更容易推广,使用。
临床症状评分:包括患者的一般状态,发病后的症状以及应用后与未应用的治愈率 复发率 并发症的出现率等。
能够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几率,降低后遗症的病变程度,减轻疾病复发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使广大相关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 查阅资料,搜集临床病人,进行诊治,同时观察临床疗效,收集数据。
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导项目 项目编号:SFZD2016144
论文作者:曹子建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血肿论文; 尿激酶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钻孔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