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讲达”提出之必要性的阐释
什么是“学讲达”,学讲达就是“学进去,讲出来,达目标”。“学进去”和“讲出来”大家很熟悉,笔者需要明确的是“达目标”包括达到课堂目标,这个课堂目标是考试说明的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目标的细化。
为何有这样的思考?源于两点:一为笔者教学时的困惑和思考,二为学习徐州市组织的“学讲”计划的结果。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深知当前的语文课堂在高考的重压下以所谓的知识和答题的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填鸭式的现状。教师上课时大多采用这样几种方式:一是教师“满堂灌”,教师非常辛苦地不停地讲授;二是“讲练结合”,教师讲完就让学生练习,或在中间穿插练习;三是“放羊式”,打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幌子,教师让学生热热闹闹。
这三种方式都有教师的良苦用心:第一种为“大容量”、“全方位”“立体化”;第二种为目的性更强,不仅听得到,而且会做题;第三种方式一般的结果是课堂热热闹闹,其实收获甚微。
这三种方式或多或少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死气沉沉,学生感受不到美和幸福感。听都不愿意听,谈何学习,谈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也是一线的语文老师,对这种现状深有体会。试想:我们能不能找寻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幸福感又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途径呢?甚至从某种程度说,考试分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笔者经过学习徐州市组织的活动后认为:找寻“学讲达”才是是医治这一痼疾的良方。
二、探寻“学讲达”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苦恼的无趣无味,学生不愿意学,也感觉不幸福的问题,笔者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符合“学讲达”的课堂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指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工作方式。”[3]可以说,“学讲达”实现的根本是教师。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体现在包括普通话、语文活动设计和组织在内的能力。我们先来谈谈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好的老师更容易读好文、讲好课、组织好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学习杜甫的《旅夜书怀》,我们在范读中读得没有美感,让学生全然感觉不出杜甫的飘零孤独之感。何谈让学生去感受那些情感?我们甚至经常遇到囧事:读错汉字;发不准音;甚至好多学生比我们读得好。好的普通话也利于创设一种情境,比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教师通过朗读和讲授创设一种情境可以跟着作者走一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沉浸其中,自然便于感受母爱,感受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无限的愧意。当然,有的老师会认为很多老教师包括很多特级教师普通话并不好,可我们也得承认,普通话好是教师必要的素质的体现,现有水平下,我们还是要尽力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教师的教育素养不仅包含不通话水平,也包含很多内容,如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书写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等。可以说,语文博大精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试想教师上课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和教师照本宣科,或者照着教案或PPT去枯燥的念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有的老师的讲授让学生受益匪浅和有的教师通过讲授让学生沉入梦乡的问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板书的好差也对找寻语文性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如果板书苍劲有力,富有美感,学生才容易体会汉字之美,语文之美。反之,教师教师所写的板书如果不美观甚至丑陋,那学生天天面对这样的板书情何以堪?教师也需要设计能力。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教案的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教案设计好,活动丰富,符合语文性,学生就会动起来。
(二)符合“学讲达”的课堂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首先是个发展中的人,其发展必然有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掌握心理变化规律,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高中生的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所以我们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有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甚至学生面对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的重托,他们有附属的求知欲。最多的求知欲是学生自身想学得知识,这才是根本的求知欲。比如:我们在复习高考真题《何荣何许人也》,学生不仅想会做题,学生也想指导文章写的什么,有什么美感。题目中的“何许人”是不是处所的意思?经过探究,原来是何荣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经过积累可以马上判断全文们就只以“何荣何许人也”为线索,他们也想探究何荣是什么样的人。经过探究后他们就知道何荣是“新时代的伴郎,旧时代的弃儿”,写知道何荣的性格特征。可见,学生的求知欲绝对不是仅仅表现在能做题上。
学生有表现欲。高中生的表现欲望已经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如果说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现欲趋于感性,那么高中生的表现欲就趋于理性了。他们更希望在说得好,写得好上表现自己。如:写作课上,笔者引导学生写富有文采的一段话,在小组抽着研读的基础上,小组中的张姓同学把习作本主动递给了我,然后又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完后笔者感觉确实写得不错,带头鼓起了掌,瞬时班内掌声雷鸣。学生明显带有一种成就感。可见,学生的表现欲不仅存在并且很强。
(三)符合“学讲达”的课堂要精心安排丰富的活动
符合“学讲达”的教学活动需要我们精心安排。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有味道”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笔者曾经进行积极地尝试:
课前活动:这条不新鲜,却很好。课前活动包括前置性的预习和课前的演讲、时评等活动。前置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寻和积累,从而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前的时评类演讲不仅对学生的胆量和口才等进行锻炼和培养,更符合语文来源于生活的属性。
专题阅读汇报课。我们现不谈阅读是不是语文的附庸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阅读是语文不可缺少的活动。这个符合“语文性”的活动很多同学不感兴趣:不愿读也不会用。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你选择的阅读内容具有自主性,但必须符合语文的特点;你阅读的内容要有积累点,或积累句子或点评,也可以写读书报告;在我们语文的阅读汇报课上随机抽取同学到讲台向大家汇报你的阅读内容。所谓“学进去才能讲出来”,这样的汇报课不仅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也让全班同学在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阅读量。
头脑风暴活动。“头脑风暴法”很多很很熟悉,就是每个人提自己的想法别人不说反对意见,在互相启发中提出最多的可能,最后进行汇总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议论文如何走向深刻》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提出自己对素材的看法,学生互相启发中,不仅提了角度,也提出了看法,慢慢提出了有思辩性的看法,最后提出了非表层很深入的见解。这种活动学生的思维,听说写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堂存在无趣无味的,学生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学的痼疾,通过采用“学讲达”的相关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一种医治了高中语文低效痼疾的良方,“学讲达”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笔者和广大同仁不断探索,以找到一种更便捷的道路。当然,文中的不足之处,也企盼各位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周 敏 程馨叩.“语文味”课堂:新“三味书屋”妙解——以程少堂老师《荷花淀》为例[J].湖南教育,?2015年第14期P31-32页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年P1页
[3]李冬红.论教师素养的自我提升[J].江西教育.2017年第12期P20-21页
[4]王亚红.知心、救失与长善: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法[J].中学语文.2015年第C1期P124-125页
论文作者:于道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笔者论文; 素养论文; 求知欲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