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课堂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入,也称导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能联系新旧知识,预示课堂的高潮和结局,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邹艳霞,2012)。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可以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2011年4月,笔者担任“新教师课堂导入语大赛”的评委。从比赛过程看,参赛教师语言基本功较好,口头表达流利,但导入形式单一,花费较多时间播放音频、视频材料,呈现了信息但未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教师的控制性话语多,下文中笔者将对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展开探讨。
一、有效导入的基本内涵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图示理论(转引自Carrell,1984),导入的设计应符合如下原则:首先,有效导入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而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学生对知识要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生成。因此,课堂的有效导入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导入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其次,有效导入能激活大脑原有的知识图示。导入是课堂的“导火线”,通过原本无意义的语言材料刺激学习者,激活其大脑中储备的相关知识图示,理解输入的信息或演绎出新的意义。再次,有效导入应具备交际性。外语教学也是一个交际过程,交际在导入中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展与推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连动都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导入过程中的提问,参考性问题要占到一定的比重。Chaudron(1988)对教师提问行为的研究发现,在课堂中师生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通过提问开展的。Long和Sato(1983)等对提问的分类有较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他们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的划分。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周星和周韵(2002)的研究则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参考性问题远远多于展示性问题。因此,课堂导入要有效,教师提问必须包含一定比重的参考性问题,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新手教师在入职前已掌握了语言教学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通过比较新手教师与熟手(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为新手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
二、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导入”基本情况的对比
笔者从资源库里调出近3年的英语公开课,从获得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和校级教学类荣誉熟手(或专家型)教师课堂实录中选取了5堂,截取其导入部分与4堂新手教师的导入部分进行对比,以探索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熟手教师共5人(4女1男),全部为学校骨干人才库成员,其中广东省新课程名师1人,市级英语骨干教师2人,校园新秀2人。其中教龄最长的为18年,最短的为6年,拥有高级职称者为3人,中级2人,现任教年级分布于高一至高三。新手教师共4名(3女1男),教龄1至2年,全部任教于高一年级。笔者对上述9位教师课堂的导入部分按照课型、话题、导入用时、导入过程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话语六个方面分别记录、统计和分析。此外,笔者还对上述9位教师进行了简单地访谈,了解他们平时实施“导入”的频率、所用时间和通常的做法。
(二)新手、熟手教师“导入”情况介绍
根据记录,9节课的课型、主题和导入用时如表1所示。
三、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导入”的共性
(一)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条件。在听力课“Music”中,教师以“你们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提问为开篇,引起学生对课余爱好的热烈讨论,为后面的问题“你了解哪几种音乐?”等做好了铺垫,水到渠成。阅读课“Inside Advertising”中,教师从学生是否买过鞋、买鞋时是关注品牌、价格还是款式等方面发问,紧扣高中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法复习课中,教师在上课初就布置了游戏型任务:把左右两部分的句子成分连线,使之成为谚语(所有的谚语都包含从句)。通过玩游戏发现语法规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充满趣味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紧扣话题
导入的内容围绕该堂课或该单元的核心内容展开,能优化导入环节,使其更有效。在讲授“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和“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时,两位新手教师都采用了与该堂课话题紧密联系的活动:从越来越多都市人抛弃城市工作到乡村种田的热潮引入“农耕”的话题;通过幽默材料、笑话等引入“英式幽默”的话题等。在“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s”一课中,熟手教师以《广州日报》一篇外国人因救人获奖的报道作为导入;而处理“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一课时,教师把歌曲Hero设计为听歌填空练习等。这些素材都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大脑原有的知识图示,令课堂学习高效。
(三)交际频繁
除了熟手教师的一节高考写作备考课,其他8个课堂导入都有多次的师生或生生互动。这些交际多数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存在,如“Who is a hero?” “Do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交际,如教师展示“外国人救人”的报道,组织看过该报道的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报告内容;再如名词性从句复习中,教师设计游戏让全班学生分组互动等。
(四)手段直观
9节课中有7节使用了图片、音频或动画、视频等直观手段导入话题。以“Cloning”为例,教师把该课设计为辩论课,讨论克隆的利弊。在导入部分,教师首先通过呈现图片和幻灯片复习上一堂课有关克隆的历史背景、多利(Dolly)羊的学习内容,继而提出社会对克隆的不同看法。直观地回顾了已学的知识,有效地过渡到观点的呈现和分享。这些多媒体及互联网手段既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引起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也体现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合理整合,符合课改的要求。
四、熟手教师实施“导入”的特点
(一)“导”与“入”较和谐、自然
“导入”二字,可以理解为“导出话题”和“进入正课”。与新手教师相比,熟手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更多体现出“导”与“入”的和谐统一,新手教师的课堂则容易出现“导”有余而“入”不足甚至顾了“导”忘了“入”。以“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导入过程为例。教师首先针对都市人爱住在郊区以及愿意抛弃城市工作到乡村种田的情况抛出问题,“Do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在学生稍作回答后,教师展示网络游戏“QQ农场”的图片,并发问,“If you really have your own field,how will you work on the land?”接着,教师呈现出工人在农场工作的图片,并发出指令,“Let's check the farmers' working procedure.”上述教学步骤设计中该新手教师在“导出话题”部分出现了两次“浪费”,即现代都市人爱住郊区的背景介绍和问题“你们喜欢在农村住吗?”,造成学生回答过于简短,导入低效。这个过程的科学设计可以是直接展示“QQ农场”的图片,然后运用“头脑风暴”活动产出各种与农活儿、农业相关的词汇;或者把问题改为:“如果你有机会在农村生活,你会做什么?”继而过渡到各种与农活儿、农业相关的词汇学习。
(二)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与新手教师频繁使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导入不同,熟手教师更多地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多样的导入方式。笔者整理出熟手教师常用的五种导入方法:
1.复习过渡法
高三的课时比较紧,如何抓住一分一秒,提高课堂效率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所经常考虑的。在高考写作专项指导课中,教师让学生先复习写过的读写任务作文4篇,然后对该类写作进行简单地分类。在这个导入中,教师仅用了2分钟就高效地完成了新旧知识的链接。
2.经历分享法
在“Inside Advertising”一课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国外买运动鞋的经历引出耐克鞋的广告,要求学生讨论该广告的效果,期间还讲授了诸如advertisement之类生词的拼写与读音。由于买运动鞋是很多学生都熟悉的经历,而教师所列举的是在国外买鞋的经历,很快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共鸣。因此,该导入包括对话题的引入和生词的教授,整个设计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展示了教师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学功底。
3.新闻热点导入法
在“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s”一课中,教师以报纸上的一则新闻作为导入,既引起读过该新闻的同学的共鸣,又产生自然的生生联动——看过该新闻的同学很乐意向没看过的同学讲述该事件的始末,因此课堂产生了一连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联动,效果非常好。
4.游戏导入法
复习名词性从句时,教师在导入部分设计了游戏:要求把十句英语谚语同对应的另一半连线。学生不仅要求分小组抢答,而且在答案全部给出后,他们发现这十句英语谚语均包含着重要的语法功能项目——“从句”。一个小小的游戏,让学生能集体参与,共同体验语言的魅力,发现语言的规律。
5.问题引入法
以设问导入话题是熟手教师常用的方法。他们的设问往往更为直接,与话题高度相关,并且颇具思考性、开放性,能引发学生热烈、紧扣话题的讨论。“广告”一课中,教师的问题“What do you focus on when buying shoes? Brand,price,or appearance?”把买鞋的标准具体化,为下面引出“广告的效应”做了逻辑性很强的铺垫。在展示了耐克鞋广告后,教师问:“Is it effective? Why?”这类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
(三)紧扣关键词,有效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教师在导入部分的提问,目的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而提问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紧扣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出发设计课堂提问,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屠艳宁,2012)。从对比结果看,熟手教师能紧扣关键词开展有效提问,问题设计开放、有针对性。以“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s”一课为例,教师在屏幕上层示出一幅照片后,立即向全班学生提问:“Look at it.This is a picture taken from Guangzhou Daily.Have you ever seen it?”当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Yes.”时,教师热情回应,“Yes? Then,what have happened in the picture?”这个问题引发了几位学生的回答兴趣,教师请其中一位作答。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基本描述了救人的过程。教师接着问:“So what did they get for this?” “Award.” “Yes,they got an award for saving people's life.”教师补充完整了句子。教师围绕saving life和award这两个关键词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还原情境,输出完整的句子。整个导入部分问题只有两个,但提问有效性高,问题动态化,且具有开放性、针对性,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过渡到阅读文章“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s”的步骤。
(四)善于为导入“留白”
课堂中的留白,是指教师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和培养个性,故意留给学生空间和余地(李如密、孙龙存,2003)。熟手教师善于“留白”,通过设问,在时间上、空间上为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如上文所述,有的熟手教师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就把话语控制权交给了学生(如“广告”课的设问),有的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如“急救”课)等。留白在这些导入环节中的运用,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习动机,开启学生思维,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五)科学把握导入的时间
把导入控制在5~8分钟符合认知心理学上“注意”的基本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体上,5位熟手教师的导入平均时长为5.5分钟,其“导入”与其他教学环节的比例协调、科学。
五、结束语
从上述对课堂实录的比较、分析和与教师的后续交谈可知,熟手教师善于针对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设计紧凑,提问质量高,课堂导入的教学效果更明显,导入的内部环节更为紧扣,师生互动更自然。相反,由于缺少经验,新手教师对课堂导入的处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课堂欠流畅,语言不简洁,设问较低效,容易在导入部分耗时过长等,熟手教师的导入经验为新手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新手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省时高效。此外,教师普遍能够熟练利用多媒体,从兴趣、话题、互动三方面设计导入环节,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普遍有导入设计超时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仍应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合理把握导入与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促进课堂高效、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