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学生学习心理论文_周慧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定势,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往往注重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等具体的行为过程,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从而导致我们的理想教学目标与现实相差甚远。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高一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状态,从心理学和历史教学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中历史课在增进历史智慧、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心理;教学对策

一、现状研究:认清学生历史学习心理

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定势,新课程背景下对历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是比较注重“教”的问题,而研究“学”的问题则相对薄弱,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发展要求。而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对历史知识感知、记忆、思维,也包括对历史学习的满意、无所谓、厌恶的情绪,同时还包括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以及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笔者对本校高一年级的其中300人做了心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

1.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调查

表1

上表说明,学生对历史课的态度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在任课老师不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

2.学生最喜欢的历史课内容调查

调查人数总共300人,男女各150人;调查内容以新课程改革的专题史为主。

表2

表2表明:1、男女生都喜欢具体生动、新奇有趣的东西(如历史人物的事迹、文化遗产);他们已经普遍注意对历史的价值观,理性认识(如人物评价)的探索,显露了责任感和求异思维。

3.学生学习历史困难调查

根据调查,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年代难记,容易混淆,记了又忘。(2)材料型题跨度大,综合性强,特别是有古文的材料题,简直是看天书。(3)表达欠条理、不规范。

4.学生对教师教学要求的调查

表3

学生的这些要求和意见基本反映了目前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基本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要多用直观的图表,要引用现代教育手段,要加强教研活动,加强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5.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调查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有机结合,它决定学习效果。简单表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式。

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1.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是采用表层学习。他们主要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脱节,这些知识又是脱离他们的实际的。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学习就变成了“无意义学习 ”。

2.采用成就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历史的学生也是较多的。由于这些学生取得好成绩、好名次的动机很强,但他们对历史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也不会真正意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

3.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学生是比较少的,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等注重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恰恰认识还不够,因而错失了较佳的时机,甚至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二、策略演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认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多元素参与、多层次表现、多类型组成的复杂结构。可用下列网络图表示:

图5学习要素及其复杂关系

在分析了历史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以下教学策略。

1.合理活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学习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巧设历史故事化情景。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形式。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做一下改编, 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妙用图片、漫画、诗歌、对联、音乐。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对于枯燥的教材说教,带有明显的怀疑态度。而图片、音乐、诗歌、对联等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知识、文化传承载体。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用好、妙用这些载体,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案例1】:在讲到抗日战争历史《南京大屠杀》时,显示以下图片

这些源自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图片本身就是历史的载体,在无比真实的历史面前,任何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当教师呈现这些照片时,不如保持沉默,留一段教学的空白点,以无声似有声,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国家、民族的巨大不幸与耻辱,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活用历史题材的视频材料。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在于,我们讲授的知识,都是过往的事实,远离现实。传统课堂的讲述很难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而历史题材的视频,则提供给学生超出书本知识以外的历史知识,同时又以生动的影像,展现丰富多彩而又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

【案例2】必修I《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五四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即插入两段《我的1919》影片片断。第一个片断展示的是陈道明主演的顾维钧大使在巴黎和会上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精彩陈述。教师在影片结束后,设计了五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一个问题:电影片段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哪一个历史事件?

第二个问题:陈道明饰演的顾维均先生在和会上提出了什么要求,理由是什么,是否合理、合法、合情?

第三个问题:大会有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可见大会的实质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外交的失败对中国政局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第五个问题:大会除了讨论中国问题以外,还讨论了苏俄问题,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通过层层设问,逐步的剥离五四运动发生原因的外壳,使学生明白“是什么”的同时积极的思考“为什么”。活运用历史题材影片,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突破教材重难点。

(4)开设历史活动课新课程在高中有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课像参观历史文物展览,搞智力竞赛,办历史小报,唱历史革命歌曲、历史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学习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中“日军侵华的罪行”一目时,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去访问一些遭受日军细菌战危害的老人或他们的家属,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如果有的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历史问题的比较感兴趣,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的论文。

2.加强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思考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为了解决他们想不想学、愿不愿学历史的问题,那么强调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为了解决其如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效学习历史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课本,准确理解历史概念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全面准确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就失去了根基。而在历史课本的学习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掌握历史规律性的过程。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要活用课堂辩论,加强思维训练

辩论或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我们立足学生心理,围绕“提升学习能力”这一核心,反思几年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提高了效率;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萧山二中 311200)

论文作者:周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认清学生学习心理论文_周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