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加速信息化回顾--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总结_信息化管理论文

百年历史加速信息化回顾--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总结_信息化管理论文

回顾百年史 加速信息化——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事会论文,研究会论文,第三届论文,在中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站在世纪之交,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百年来,科学技术有四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发生在本世纪最初一二十年里,利用了上个世纪的科学成就,从而出现了电的广泛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带来了世界制造业的巨大发展。第二次发生在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充分利用了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的理论成就,形成了科技方面的一系列成就,包括从原子弹到核能的和平利用,从卫星上天到宇宙航行,从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以及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多方应用,这四个方面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经济生活的面貌。第三次发生在7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微型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影响世界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托夫勒最早的著作《第三次浪潮》里,还把它叫作“后工业化社会”,当时大家还不太明确究竟叫它什么社会好,现在越来越明确了,是“信息社会”。现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已经被大家看到了,世界上正在议论“后信息化社会”。当然这个后信息化的概念并不是被公认的,但是,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的确是7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延续,一个飞跃。这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它的代表可能是互联网络的出现。这是第一代互联网络,加上今后“信息高速公路”设施的普及化、国际化,将来必将出现一个网络社会。通过网络,从现在单向信息的取用到双向的交流、多向的交流,整个世界经济生活又会发生一次巨大的飞跃。这后两次技术变革和四五十年代的那次显然不同。那次主要是军事科学、军事的需求所推动的,而这两次是经济生活的需求所推动的。现在全世界一百八九十个国家都在追求解决民生问题,都在寻求经济发展,非洲也开始出现曙光了。要解决经济问题,大家依托的就是科学技术。

1988年,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了当代的经济生活、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他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革命的意义,指出:“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在看来恐怕不够了,我看是第一生产力。”

展望今后,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方面看,我认为大概有三方面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都面临着一个变革时期。比如能源,下一世纪的能源究竟怎样?是靠石油资源,还是靠煤?核电站的堆型是不是就是重水堆?还有没有其他新能源利用的可能性?交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公路、铁路都是向高速化发展;航运将来也要高速化,现在近距离客运已经有高速化的了,那就是水翼船,将来货运有没有可能高速化?远距离客运能否高速化呢?这很大问题是控制系统的问题。钢铁工业正出现一个新的技术上的变化,以电炉炼钢为中心的短流程的现代钢铁工业正在出现。不仅这些,还有消费品工业、家电工业,技术也都在趋于变化时期。第二个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也经过好几个阶段:从治理“三废”发展到环境保护,从环境保护发展到注意生态平衡,从生态平衡进一步发展到注意人和生物圈的关系,人和大气圈的关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考虑地球的承载力。人在地球上怎么能存在发展下去?怎么延续下去?这里有许许多多科学技术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信息革命问题。这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全世界正面临着一个后信息化社会或准确些叫做网络化社会的前景。下面我想着重谈一下我们怎么对待的问题。

中国人对当前信息革命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国制定的长远规划包括2010年远景规划里,好多地方提到这个问题,包括国家建立信息化的领导小组等,都说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已开始对信息产业有所重视。但是,我们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它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的对策,认识还远远不够。要看到,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中,最大的差距就在这个领域。

现在全世界电脑进入家庭的数量,1996年是7千万台。5年来,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速度上升。中国呢?1995年我国销售电脑110万台,其中50万台进入家庭;1996年销售近200万台,进入家庭的大概也在几十万台上下。从全世界来讲,7千万台中有100万台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仅占2%不到,按我国的人口和家庭来计算,比例就更小了。1995年全世界销售芯片1430亿美元,中国销售了34亿人民币,大概合4亿美元,占世界销售量的3‰。可以看出,我们在信息类产业中还很薄弱,差距非常大,如果不急起直追的话,21世纪我们将会怎么样呢?以我们的1亿吨或者更多一点的钢铁,以我们15亿吨的煤,近2亿吨的石油,再加上纺织工业等,靠这些东西,在世界上能够成为一流国家吗?不可能。到了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如果要在世界上相称的话,必须在信息技术上很快地追赶上去,否则,我们落后于人家的就不是一点儿,而可能是一个时代!

科学技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机会”难得,抓住了,可以使后来者有可能居上。从历史上科学中心的转移可以看出,后来者可以居上的原因是后来者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前人的成就,因为他不要花那么多功夫,那么多成本。马克思说过,一个二项式定理(a+b)[2]及其展开式,多少代数学家才发现的,可是一个中学生两个小时就学会了。我们搞原子弹,当时人家都封锁,技术秘密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一条:原子弹是可以搞成功的。这就了不得。希特勒也搞原子弹,但最后放弃了,他耽心原子弹搞不成功,认为还是飞弹快,还是抓V-2火箭,结果吃了大亏。所以,方向确定了,人家搞成功了,后来者要居上就在于你能够跳跃,能够越过前人走过的某些步骤。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就要敢于走到前面去!

信息技术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广泛的渗透性。它不仅仅在信息技术本身上应用,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的科技、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哪个生产部门可以离开它呢?哪一个管理部门可以离开它呢?甚至哪个政府部门可以离开它呢?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休闲哪里可以离开它呢?只要你运用它,你就可以取得高的效率,得到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带动一切的。我认为,今天党中央如果像当年抓“两弹”那样来抓信息,决不为过。当年周恩来担任专案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两弹”,今天同样需要这样来抓中国的信息技术,绝不是二把手、三把手或其他一个部门去抓就可以的。我们今天有没有经济力量呢?我觉得中国今天的经济力量是可以做到的,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1千亿美元。我们在信息领域投资浪费是很惊人的。我们在计算技术方面的投资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第一台每秒1万次的计算机1958年就做出来了,但是由于我们发展技术的方针上的失误,特别是到了80年代我们没有重视微电脑的发展,继续盲目追求大型化超大型化,整个计算机的产业远远落后了。台湾70年代后期才搞电脑,建立新竹工业园,到1986年,不到10年,已能一年出口32亿美元的各种电脑主机和配件,而我们在1986年一年还要进口15亿美元的产品!现在,连印度一年都出口软件30亿美元,我们有几个软件财产呢?还是我们的政策不对头,没有把力量很好地组织起来。

我们有人才。摩托罗拉为什么在天津建厂?摩托罗拉从南方调查到北方,发了问卷。到天津,他们做了一个试验,说要在天津招6个研究生水平的人员,结果一下报名100多,录用25名。他们一看,天津是智力密集地区,有的是人才。如果我们把这些人才、这些资源充分集中起来干,是非常有希望的。当然,我们还有个体制问题,体制不改,官僚主义扯皮,就不能适应这种高度迅速发展的、高风险的投资而且是追加投资非常多的产业,就跟不上去。我想,首先还是观念问题没解决。

我们有基础。中国现在的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光纤通讯的建设速度、电视的普及率都说明,我们在城市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现在国家已经重视建设十几“金”工程,但是十几“金”工程主要是办公自动化,家庭电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脑应用的市场化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要发展家庭电脑就要发展网络工程,没有网络,家庭电脑的运用就很困难,许多功能得不到应用。

中国在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借鉴世界百年历史的经验。虽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总结百年历史,但我认为以下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1.要尊重科学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任何民族,凡是扼杀创造性的就不会有希望。鲁迅讲过,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是被它的同伴咬死的。因为别人都趴在地上,它站起来了。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只有站起来的猴子才能变成人,咬别人的还是趴在地上当猴子。这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哪个国家能够尊重创造性,哪个国家就有希望。

2.要想尽办法从体制上、政策上、人才培养上推动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从70年代以后,人们对这个要把技术和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的观念越来越明确了。

3.对科学技术也要研究它的管理问题。科技要与经济结合,要与社会结合,必须有人去研究这方面的战略。这个事情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认识清楚的。

战后,美国25个大企业家聚会讨论一个问题:二次大战时军事上都有战略研究,那么,在经济生活里,有没有可以研究的战略问题呢?有没有共同的政策性问题要探讨呢?他们形成了共识,建立了兰德公司。当然,兰德公司在开始时也不太明确要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但是它要利用当时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一些科学的思维、科学工具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兰德公司的基础上,人们看到需要形成智囊团,需要有专门从事战略研究的人。领导者当然聪明能干,但是,再聪明的人都有局限性,知识有局限,时间精力有局限,信息量有局限,因此,需要有人充分运用现已获得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从事政策性的战略性的研究。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标签:;  ;  ;  ;  

百年历史加速信息化回顾--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总结_信息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