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些问题呢?_亲子成长论文

孩子的这些问题呢?_亲子成长论文

孩子的这些毛病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病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加之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和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不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坏毛病。对此,家长们为之担忧,苦恼,不知怎么办好。这里,我们就几个问题选刊了几篇短文,供参考。

今后,我们还将刊载这方面的文章,希专家们多多提供方法,或介绍经验。一事一议,文章千字左右为宜。

感情脆弱

有些孩子,特别小女孩,感情脆弱,遇到一点小事就哭。就是听故事看电视,听到或看到可怜的孩子时,也眼泪汪汪的,出大门同小朋友玩耍,稍稍被人喝斥一声,就哭丧着脸回家。

进幼儿园以后,教师认为这类孩子没有生气。提问时别的孩子举手,她不举。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好像有一肚子委曲。有的孩子不仅感情上脆弱,而且感觉上还敏感。嗅觉太灵,不爱闻煤油炉的味儿,蒜或洋葱味的食品,不喜欢吃。搭公共汽车,时间稍稍长点,就想吐,出门旅行、要是公共汽车上有人发出呕吐声,这类孩子常常会立即应声附和,也会作呕。

对待这类善感易哭的孩子应有正确的认识,这是人体个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会变得坚强些。其实在成年人中间也有这类善感的人。所以,决不能把这样的孩子看作是劣等品质。什么缺乏自尊心呀、什么心眼狭小呀等等,最好不要下结论。因为人类中间就是有这种生性敏感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才会把世界变得更美好些。

这类孩子从外面哭着回来,不要反复询问她,也不要责怪,而是同她讲些愉快的事,要让孩子感到,人生中不光有不高兴的事情,也还有很多很多愉快的事情。幼儿园的孩子很多,老师很难把这类善感的孩子放在合适的地方加以细心培育。这类孩子常常感到自己在拥挤的教室内受淘气鬼的戏弄,回家以后,当家长的又给予嘲笑和训斥,在孩子的心灵上就难免留下创伤。

过分袒护孩子固然不好,但也不要在感情脆弱这点上责难孩子。人生并不是集体旅行,只要能与知己者组成家庭,高兴地生活下去就可以了。骄傲的人,感情脆弱的人,只要能善于利用自己的天性,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后照样会生活得很好的。

调皮

在独生子女占居主要地位的家庭中,许多父母为调皮的孩子往往感到头痛。例如孩子把房间里的东西弄得东倒西歪,到外面去经常和别的孩子追逐、打闹、撕破了衣服,有的因为攀上爬下,不小心跌伤手足,等等。火气上来只好打骂一顿,可采取“关禁闭”的方法,但往往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好动,是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由于孩子各个运动器官迅速发展,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不平衡、易兴奋,抑制能力差,所以孩子很容易激动,不易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感情。

另外,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体力和智力的增强,产生了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的兴趣。但孩子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看一场打闹情节的电视、电影、就会模仿起来。对孩子的这些活动,做父母的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就是孩子做过头一点,也不要张口就骂,伸手就打。不要因孩子好动惹出“乱子”就严加指责,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使孩子的活动受到不适当的限制。做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应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活动。如教孩子看连环画、玩魔方、开小汽车,折纸玩具、玩球、踢毽子、浇花草等等,使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孩子做出一些破坏性或不安全、不卫生的活动,应该细心的说服和引导,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做才对。切忌脾气暴躁,不讲理式的打骂孩子。这样,不仅指导了孩子的正确活动,而且增长了孩子的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恐惧

不安和恐惧是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还不懂得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威胁,只是本能地感到不能逃出困境时而表现了不安和恐惧,如婴儿受到光亮的刺激和惊吓就会烦躁不安,表现为哭啼、不肯吃睡等,有的幼儿初见小动物和汽车等物体时也会感到害怕,少数儿童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还很不愿意自己在一张床睡觉。因此,家庭应从孩子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胆量,首先不在孩子面前讲一些可怕的事,遇到惊吓的事也不要大呼小叫,更不可用各种动物、雷电等哄骗和吓唬小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本来就脆弱的心灵,变得更易受到惊吓,正确的方法是大人动手摸一下孩子害怕的东西,使孩子慢慢适应并喜欢新的物体。幼儿自己一个人睡醒而大声哭闹时,不能慌慌张张去抱而是要不紧不慢从容地与他说不会有什么事,久之孩子就会适应这种情况而不再哭闹,稍大时也会乐意自己睡觉。

自信心

孩子对自己能干些什么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清楚的,幼儿时期如果大人对他们过份保护则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就是尽量让孩子干自己能干的事,从婴儿时自己拿玩具到大一点时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碗筷等,他们开始时可能会犯错误,甚至不知所措或失败,但是通过这些亲身体验,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提高,特别是把失败变成成功的时候,孩子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干事情,不是说就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旁边观察,过后启发孩子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成功,成功了还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失败了是为什么,使他们自己思考而懂得下一次应该怎么做才会得到成功。对独生子女更要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过度宠爱和过多帮助都会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发脾气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的还摔东西。更有甚者往地上一躺,任你哄骗或威吓,一副不达目的不起来的架势。遇到这种情形,做家长的往往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只有感叹“这孩子脾气太坏!”于是,为了尽快平息孩子的怒气,不惜牺牲原则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就会使孩子把发脾气作为逼迫家长就犯的有力武器。如此下去,孩子的脾气只能越来越坏。

其实,当每个人受到伤害或攻击,或者愿望不能满足时,产生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问题在于怎样处理这种消极情绪。

发脾气是孩子(也是一些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社会生活所赞赏的。

避免孩子乱发脾气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做父母的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如果父母遇到挫折或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怒发冲冠,摔摔打打,那么就别指望孩子能控制他的怒气。

其次,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这怕那,给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规定、要求,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尤其是4 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发展着独立意识,环境中过多的约束会造成情绪上的对抗,动辄发脾气。

另外,要注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饥饿或疲乏时也容易发脾气。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进餐。还有,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如果父母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活动表示兴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有助于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

可是,面对一个大发脾气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不去注意孩子。当孩子在你面前发脾气时,家长不妨走开一会;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只当他不在面前,使孩子自觉放弃想要达到目的的手段。

帮助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可以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又可以进行劝解工作。有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活动来发泄怒气。比如,到室外去跑步,在纸上画画涂涂。捶打枕头、沙袋之类柔软的物品。

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孩子有摔砸物品的行为,要及时移开易碎、易损坏的东西,避免造成伤害和损失。同时,要防止有的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控制而发生自伤行为,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保护。

任性

孩子的要求很多,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家长即使有能力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也要有意识地加以限制,不可百呼百应。因为适当的拒绝也是培养孩子的需要,所以在孩子提出要求时,恰当地对他说:“不能做”、“不能买”、“不能玩……”适当地说“不”,使孩子知道自己的愿望不一定都能实现,不可以为所欲为。有时家长也可以采取巧妙弹性的拒绝方法,例如,告诉孩子“等给你奶奶买上羊毛衫再……”。这样既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使其受到了尊敬长者之美德的熏陶。或者说:“等到星期天吧!”“等到你过生日的时候……”这样既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在期待中学会忍耐和克制,渐渐地增强自控能力。当然,大人说话必须兑现,应该“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要让孩子尝到期待和努力克制后的奖赏和喜悦。

对独生子女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并且应从小抓起。孩子从一周岁起就逐渐懂事了,并开始学会说话。同时有些孩子也学会了骂人,对此就应该禁止,进行批评。如:板起面孔说:“别骂人,骂人不是好孩子!”这样做,小孩是能领会到骂人是不对的,有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不骂人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从小就养成孩子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针对其心理特点,恰当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孩子做错了事,对他进行批评时,家庭成员间要统一要求,如果出现分歧,不要当着孩子面争执,更不要各行其是。对刚一批评就哭的孩子,长辈对他批评后应故意立即岔开话题,谈另外的事情或做别的活,暂时不去理他,过一会儿孩子自己就不哭了,否则大人越说越劝,他就越哭越闹,而且越闹越起劲儿,越哭越多泪儿。家庭要与学校紧密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儿童进行批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孩子逐渐清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益处,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逐步争取达到“闻过则喜,知错就改”的境界。

逆反心理

各位家长,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烦恼就增加了,总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难管教。同时,孩子也对父母整天唠唠叨叨产生反感情绪,特别是当孩子的要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父母要这样,孩子们偏偏那样,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大致发生在10~20岁的孩子,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孩子独立意识产生的具体表现。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引起;二是因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所致。

那么,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将这种逆反心理朝正常方向发展呢?

首先,做家长的不但要从生活上关心孩子,而且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要求,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正确地理解他们的欢乐和苦恼,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要学会与孩子们在情感上交流的技巧,这样,孩子的对抗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或消失。

第二,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要相信他们会正确处理好自己所遇到地事情,尊重他们的“自决权”,不要事事都出面干预。即使是孩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出了一些差错,也要谅解他们,不能过多的责怪,更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第三,家长应该经常地与孩子交换彼此的想法,交流的方式,切忌形式化,应当尽量让孩子讲出心里话。这样,通过心理上的交流,使压抑在孩子内心的不满情绪和想法暴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沟通孩子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此外,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父母还要注意语言美,因为语言是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表露,优美、亲切的语言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温暖人心,有利于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家长的语言粗暴、态度生硬、感情冷淡,就会使孩子产生厌恨情绪。

总之,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只有通过亲切的心理交流和正确疏导,才能彻底矫正。如果父母正确地理解到这一点,也就不再会为孩子的所谓“不听话”和“不好管教”而苦恼了。

标签:;  ;  ;  ;  ;  ;  

孩子的这些问题呢?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