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气胸的新生儿患儿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儿需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则需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气胸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给予患儿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并发症
气胸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根据患儿发病的原因与发病机理,新生儿气胸可被分为自发性气胸、医源性气胸、病理性气胸以及特发性气胸。目前,医源性气胸与自发性气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1]。患有气胸的新生儿患儿症状相对较为严重,且很多患儿会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2]。如果气胸新生儿患儿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就很容易出现死亡,患儿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3]。我院针对气胸新生儿患儿的治疗分别选择不同方案,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2018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患儿当中选择52例气胸患儿进行分析,此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预先征得所有患儿家属的同意。患儿纳入标准为:一般资料完整、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我院将如下患儿排除: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其它类型疾病患儿、无家属监护患儿、个人资料不全患儿、精神状态异常患儿、意识丧失患儿。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象。参照组男性患儿为15例,女性患儿11例,患儿胎龄为28—38周;研究组患儿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0例,患儿胎龄为29—40周,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接受对比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需要接受心电监护、保温保湿以及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处理,参照组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医生将患儿呼吸机的吸气时间设定为0.3—0.5s,频率为45—55次/min,FiO2指标为30%—80%,吸气峰压则为1.67—1.83kPa,患儿呼气末正压为0.29—0.49kPa。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医生需根据患儿血气指标等变化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研究组患儿则需要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医生将患儿呼吸机的频率设定为8—12Hz,FiO2指标为30%—80%,振幅则为3.44—3.89kPa,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变化等调整相应参数[4]。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反应,包括患儿感染、肺部出血以及颅内出血情况,并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接受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患儿的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接受X2检验,若相关数据比较后显示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根据上表1中所显示的数据可明显看出,研究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远少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
3 讨论
气胸主要是指空气进入人体胸膜腔之后引起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症状,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低血压、休克、死亡等,在新生儿群体中,气胸的发生率一般在0.05%—0.1%之间[5]。伴随相关因素的影响,患有气胸的新生儿患儿数量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多,如果患儿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并引发死亡,这对于患儿生命安全极为不利。因此,为其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当中,常频机械通气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保证患儿气体的正常有效交换,对二氧化碳进行排出,确保患儿摄入充足的氧气,以此保证患儿血气指标的正常,海山患儿低氧血症等情况。但是,在实际治疗当中,仍然有部分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后效果达不到理想标准,且很多患儿会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我院针对这类患儿选择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这是一种高频率、小潮气量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气道压力,且治疗安全性较好,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很少。医生在为患儿选择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振幅、振荡频率以及呼吸比进行科学设置,合理调整相应参数,以此保证患儿的治疗有效性。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儿气胸的新生儿患儿分别在入院后接受不同类型治疗。在对比相关数据后可看出,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仅为3.8%,远低于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参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接受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这也体现出高频振荡通气的实际应用优势。
结语:
在临床患有气胸新生儿患儿的具体治疗当中,给予患儿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福梅.高频振荡机械通气合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36):93-94.
[2]刘玲,蒋君,许松涛.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07):687-688+691.
[3]边静,杨云成,张昆.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对照研究[J].西部医学,2017,29(05):656-661.
[4]魏洪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0):69-71.
[5]王伏东,吴明赴,符明凤,刘凤.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及潮气肺功能随访[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06):633-639.
论文作者:刘燕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患儿论文; 气胸论文; 新生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机械论文; 两组论文; 情况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