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探析论文

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探析

杨雪琴

(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昆明 650500)

摘 要: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和基层组织在强调乡村治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乡贤文化对于乡村的引领和示范,注重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育现代社会的新乡贤成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对新乡贤的内涵、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语境以及新乡贤的培育路径进行学理性分析,以期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为我国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和乡村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乡村治理;新乡贤;新乡贤文化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在此过程中除政府的主导作用外,村民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然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政府与村民主体之间,“官”与“民”总是存在着敌对与不信任的关系,公共精神缺乏与信任感缺失造成村民们的“囚徒困境”。而新乡贤作为政府在地方社会上的代理人、村民切身利益的发言人,是打通服务群众近距离的重要抓手,日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在乡村日益“空心化”的当下,在现代乡村政治生态衰败而社会失范,文化建设滞后致使精神共同体涣散的乡村治理面临困境,因而新乡贤主体的培育对于参与乡村治理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如何培育新乡贤,培育什么样的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成为亟需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 “新乡贤”的内涵与特征

概念明晰是科学认识的逻辑起点,因此要分析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问题,首先需要对新乡贤的概念和覆盖范围进行准确界定和明晰。对于什么是新乡贤,学界还未有统一定论。不少学者认为只要在经济、科学、人文、教育、社会等领域有所作为并乐意为家乡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不遗余力的人。但乡贤从属于精英分子但不等同于精英,经济财富不是判断新乡贤的唯一标准,社会地位、道德威望等成为更加主要的条件与要素。这些论点主要体现在李金哲《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邓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等文章当中。基于此,本文认为新乡贤就是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并且愿意将所拥有的这些资本转化成能够影响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的贤能人士。新乡贤随着社会进入新时代呈现出与传统乡贤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第一,他们要么扎根于本乡本土,要么人虽身处外地,但与乡村有着亲密的人际或情感联系,对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情况十分了解,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进程;第二,他们大都具有新知识、新视野,掌握着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知识技能,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效对接的媒介;第三,所涵盖的群体更加多元,包括仁者爱人、中正务实的干部,为富也仁、义利兼得的企业家,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等,在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际关系网络等方面具有突出能力,能利用自身所拥有知识、财富等社会资源对乡村建设和治理发挥积极功效,且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能够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的人,都可称之为新乡贤。[2]他们既是政府在地方社会上的代理人,又是村民切身利益的发言人,亦是沟通服务群众近距离或零距离的重要抓手,日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

二 当下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新乡贤”命题是基于现代乡村政治生态衰败而社会失范,文化建设滞后导致精神共同体涣散的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语境,精神生活现代性空间的重构问题。

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否产生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决定着一个施工企业的发展问题,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所谓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在确保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把实际产生的消耗和支出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本文针对沥青路面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沥青路面施工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乡村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衰败

自乡村实行共同治理乡村的模式以来,由于思想观念的短板,政府纵向治理能力不足、村民横向治理能力太差,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治理困境。而当前乡村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下面临着精英流失、知识阶层的断层导致乡村文化荒漠化,治理资源匮乏,基层组织管理混乱无序。村干部作为乡村这一最小社会治理场域中的政府代言人,由于制度保障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利用职位之便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裙带关系滋生腐败,社区治理中圈层效应越发显著,社会治理无序,政治生态环境衰败。

基于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农村书屋、乡村文化广场等在乡村基本无人问津,同时社会性事件留守儿童犯罪率上升、农村老年群体自杀率上升等现象层见迭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村民价值观念开始变化,道德失范问题层出不穷;乡村人口流动分散,村民共同体意识也日益受到严峻挑战,乡村社会整合开始乏力。这一切都揭示着乡村文化建设的脆弱性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疲软。除此,乡村本土知识分子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现代乡村社会知识阶层的断层,乡村优秀文化生长土壤开始变质,其传承和发展后继无人,失去发展本土文化的主力军,乡村文化日益荒漠化,乡村文化生态日益衰败。

(二)村民参与乡村事物的缺位

《孟子》一书为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人编订,主要记录孟子游说诸侯及与时人、弟子的问答,体例上有意模仿《论语》,往往根据某一主题对内容进行编排,但并不严格。故阅读《孟子》,除了逐字逐句的细读外,还有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时间线索,二是思想线索。《孟子》一书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思想,但他的思想不是书斋中的沉思和玄想,而是在游说诸侯的实践中的宣教和主张,是对一个个具体现实问题的回应。孟子不是冥想的哲学家,而是充满济世情怀的行动者。故读《孟子》,不能脱离历史,不能抽象地看待其思想,而应结合其生平活动,了解其言论、主张的具体情境,想见其精神气质和音容笑貌,这样才可以“知人论世”,真正读懂和理解《孟子》。

牧儿去折了一束桃花来,有白的、粉红的,给了草儿,馨香把两个人包围了。草儿在桃花的掩映下,越发地妩媚了。身边的小河水涨了,这是解冻的泥土里的水,是桃花水,如小孩子一般,活泼泼的,在绿草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哗哗的声响,如一首好听的歌。几只鸭子也游出了院子,似也被羊儿叫或草儿和牧儿这醉人的爱吸引,顺水赶了来。它们在水里自由地游着,嬉戏着,偶尔拍打着翅膀,发出欢快的嘎嘎的叫声,拍起了一阵阵晶莹的水花。水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因为无法给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工作,乡村在经济意义上是拥挤的,因为对行为施加了太多社会约束;乡村在心理意义上也是拥挤的经济领域的机会匮乏和社会领域的自由匮乏使孤立的乡村世界显得狭窄有限,年轻人为了工作和自由及城市的开放空间而放弃了乡村。由此导致乡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乡村精英的缺失使乡村建设面临人才危机,村民参与治理缺位,乡村由谁来治理成为一个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培育新乡贤的现实逻辑

因此,作为一种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乡村治理困境呼吁而产生的新事物,新乡贤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为一种国家有意识的引导与大力提倡的顶层设计,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有着的优势。

(一)新乡贤生成机理的优越性

作为城市里的农村人、农村里的城市人,新乡贤独立于国家权力结构之外,不存在任何以权谋私和官官相护的不利因素,作为规范乡村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重要载体,在乡村这个社会制度和文化网络单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乡绅和乡贤为代表的乡村人才基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长历程,与外派人才相比,他们更熟悉本村的风土人情和伦理秩序,因此降低了适应难度,更易提高治理成效,这是一种天然的优势所在。[3]从角色层面看,新乡贤不仅反映了个人价值属性与国家价值属性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是乡村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者。从行为层面看,新乡贤在投资建立产业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同时,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促进家乡长远发展。从价值层面看,新乡贤可以积极调动、有效配置广泛社会资源,摆脱社会精英流失困境,使村民在精神信仰方面得到进步,在促进乡村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加快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1) 系统定时读入由生产设备或模型生成的在线数据,此时判断数据是否采集完毕,即是否已完成了一个批次的生产。若一个批次的检测已完成未发生故障,将测试数据处理后加入正常抗体库更新;将计算在线数据与正常抗体库中的抗体差异度,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 如果没发生故障,继续读取数据进行检测;如果差异度超出了预定的差异度阈值,则认为对应过程发生了故障,转入故障类别的诊断。

第一,新乡贤是村民与村干部的黏合剂。作为社情民意的表达者,在村干部行政命令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新乡贤能够直接向“村两委”表达诉求,代表村民与地方权力机构进行反映与沟通,达到村民利益的维护和村干部地位的稳固有机的统一。

第二,新乡贤是村民之间的缓和剂。新乡贤作为被大多数村民所认可的某些方面的典范,具有一种非正式的权威性,当村民之间发生冲突时,这种非正式权威能够缓同村民之间与矛盾与冲突,促进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二)先进经验借鉴与国家政策支持

2001年1月6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出现中国第一家以“乡贤”命名的民间社团——乡贤研究会。其宗旨是:“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上虞乡贤研究会造就了全国无可比拟的乡贤文化品牌,2015年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在“全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会”中称:“要认真学习上虞经验,做到学到手、带回去、用起来。”上虞乡贤研究会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等光荣称号,上虞区其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开始成为全国的学习模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乡村治理的问题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5]

由表2、表3可知,大学生村官群体进入县直部门领导班子、乡镇部门领导班子总人数一直在增长。原因在于国家为进一步吸引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出台乡村领导干部两级换届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岗位上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学识、视野等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服务。

表1 在岗大学生村官自然情况(单位:人)

将新乡贤在现代乡村治理中肯定的正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施展,关键是培育和强盛新乡贤群体。而培育壮大新乡贤群体的中枢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吸引“离土”乡贤自发主动的回归乡村做新乡贤、如何使目前乡村社会中那些在某些方面才能出众的人快速成长为新乡贤。然而目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存在利益相关度低、时间活动零星化、制度供给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新乡贤群体的培育可以从软环境的创造、新平台的搭建、人才外引内联的配合、渠道保障机制的配套等方面着手。

表2 大学生村官进入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情况(单位:人)

表3 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情况(单位:人)

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村官作为新乡贤群体中的一份子,在知识背景、学识视野、人脉资源等方面都能够带领乡村社会走上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道路。国家自2008年始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在于为培养青年群体献身于乡村建设搭建平台。作为国家有意识的顶层设计,大学生村官这一新乡贤群体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下:

如何挖掘、利用各种治理资源,实现现代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的重建,是能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大关键问题。而在各种治理资源中,新乡贤是个很好地实现乡村有效自治与现代化的结合的有效切入点。

中国从1990年起正式制定气候政策,建章建制,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气候政策体系,设定与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减排目标,迄今经历了起步期、夯实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

乡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小单位,从人民公社解体开始就一直处于自发自为的自治状态。“村两委”在目前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广大村民处于缺位状态。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扮演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角色,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干部不可避免地存在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我国乡村的“官”与“民”总是存在着敌对与不信任的关系,公共精神缺乏与信任感缺失造成村民们的“囚徒困境”,对村干部的行政命令产生抵抗情绪,加大乡村治理的成本。由于缺少缓冲地带,激发人民内部矛盾,导致乡村治理关系的失效,这对于多元主体共治、互助合作才能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来讲,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四 培育新乡贤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由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17年底,在岗大学生村官虽然人数在降低,但其所从这三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情况来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村官占比一直在提高,党员同志所占比例也一直稳步推进。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愿意回归乡村的群体意识越来越凸显,参与乡村建设的村官群体素质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的群体所占比例也在提升,这为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提供了一剂强心针,促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进一步实现。

通过来说,人们欣赏画面多是从远景入手,然后再近景,先整体进行欣赏,然后再局部欣赏。因此,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应该遵循人欣赏事物的原则,才能保证画面的流畅性。例如,在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时,应该保证该人物形象占据主要镜头,不能出现其他的事物抢镜头。在一些访谈类节目中,人物的面部特写十分重要,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同时,镜头的推进也具有良好的过渡效果,也是突出人物的主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人物和画面能够完美融合,提升画面美感。

(一)转变旧观念,培育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软环境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浪潮的推进,根植于内心淳朴的乡土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所取代,在乡村也日益流行着“回乡丢人”的风气;另一方面受传统叶落归根的影响,“离土”乡贤奔波一生,回归只想寻求安逸的生活,并无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积极性。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基本的权利和经济需求对于他们来讲已失去一定的吸引力。基于此,应创建吸引此类新乡贤愿意参与乡村治理的软环境,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注重精神激励,激活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和源泉。通过报刊、杂志、微信等媒介加强对乡贤文化的舆论宣传,给予新乡贤一定的荣誉认可,增强新乡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给新乡贤颁发牌匾,让村民群体瞩目;将优秀新乡贤的事迹汇编成曲,让村民进行传唱;将他们列入纪念馆藏,供世人感念或敬仰;载入村史方志,使来往乡贤群体效仿,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这类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使他们在现代乡村中能够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二)搭建新平台,转变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方式

从中央一号文件明文规定建设新乡贤之后,各个地区开始大力推进乡村地区的新乡贤培育工作。在这样激流勇进的大刀阔斧的输血式的措施下,取得了短暂的社会效益。但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是要为乡村注入内生性资源,包括知识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3]第一,搭建新乡贤培养选拔提升平台,从乡村社会内部培育“在土”乡贤,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给予新乡贤挂职村官、乡镇长助理等职位,激励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中来,促进乡村治理主体素质的普遍提高。第二,搭建各种服务平台,替“不在场”乡贤融通参与乡村建设的道路。“不在场”乡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到乡村亲自参与乡村建设,但能够通过投资、智库等形式间接的参与乡村建设,使“不在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在投资、智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架构多层级,创新培育新乡贤的外引内联机制

合理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是新乡贤能够持续参与乡村治理的基础与保证,因此在新乡贤培育路径选择当中,应当探索行政嵌入与乡村内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使造血输血并举、外引内联保证源源不断的各色新乡贤人才能够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探索建立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社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建立城市社区中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贤才定期到乡村开展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着手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新乡贤培育师资队伍,广纳贤才,严格标准,精细培训,提升乡贤群体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第三,在实践技能方面,基层组织应当聚合贤才举办技能培训班,应当利用政策优势扶持培育在乡村农业、工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新乡贤,促进乡村人才多样化,提高其专业水平。

(四)配套新制度,建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保障机制

制度环境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因此众多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也是从制度环境建设着手,如给予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目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颇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大一部分新乡贤群体对于乡村发展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而却步,新乡贤回归遭遇了现实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新乡贤回归的基础生活保障仍然受到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和土地产权模糊化的影响,新乡贤群体在乡村社会中没有归属感、家园感。鉴于此,应建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保障机制,针对愿意参与乡村建设的新乡贤给予基础性保障。应借助现代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城乡之间构建一体的公共服务机制,逐步疏通城乡之间的阻碍,如在医疗、卫生等关乎民众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问题,做到社会保障全国联网,进一步清除新乡贤在看病难、报销手续繁琐等亟需解决的现实障碍,解除新乡贤群体的后顾之忧,保障新乡贤群体能够一心一意的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当中去。

五 结语

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是否有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乡村的成败。利用新乡贤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既是我国传统社会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治理理念和实践,也是现代治理理念所强调的非政府主体和非强制力量参与治理活动的要求。新乡贤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社会及乡村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思想上具备现代的理念、开阔的视野、在物质上又占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通过培育并壮大具有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新乡贤群体,并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对于丰富和优化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结构、破解乡村社会治理困局、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理念不断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林喜竹.农村社会治理中新乡贤培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7.

[3]张露露,任中平.乡村治理视阈下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04/c_1122366449.htm,2018-02-04.

[5]颜德如.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J].理论探讨,2016,188(1):17-21.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New Country Squi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Governance

YANG Xue-qin
(Cult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governance,rural gover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In recent years,while emphasizing rural governanc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the government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must also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rural culture to the countryside,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new country squire.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how to cultivate new country squire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current rural social governance.The article makes a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untry squire,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the real context of country squire’s participation in rural governance,an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ountry squire 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m a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goal of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governance ;Country squire;Country squir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G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6-0050-04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6.013

收稿日期: 2019-04-14

基金项目: 云南大学“M60”文化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 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探析(M602018ZD1)

作者简介: 杨雪琴(1996—),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化管理。

[责任编辑 贺良林]

标签:;  ;  ;  ;  

乡村治理视域下新乡贤培育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