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采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44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72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使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4.72%,并且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焦虑评分(18.68±5.54)分和抑郁评分(23.36±5.25)分均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评分(26.68±6.99)分和抑郁评分(36.69±7.02)分(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焦虑抑郁问题的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患上了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疾病之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胸痛和胸闷等症状,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加上患者对于这种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致使患者出现了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失去疾病治疗的信心,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会因为患者病情的加重,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降低[1-2]。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疾病,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之中,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逐渐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服务运用到了护理工作之中,并且拥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3]。因此我院将144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进行了护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了144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72例),其中观察组拥有34例男性,其余为女性,患者的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42.5±21.5)岁。而对照组拥有36例男性,其余为女性,患者的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为(40.5±18.5)岁,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和平均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进行疾病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先天性疾病及肺部疾病;(2)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缺乏良好的依从性。
1.2护理方式
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方式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工作。由于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加上患者对于这种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致使患者出现了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失去疾病治疗的信心,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会因为患者病情的加重,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降低。因为为了帮助患者提升疾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方面的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有效的话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在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拥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避免受到焦虑抑郁问题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
工作进行的更加顺畅。(2)做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时,为了促进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需要做好患者的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其中包括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自身疾病问题的改善。在对患者进行环境方面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需要定期为患者的病房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房一直保持在干净、整洁、安静的环境之中。同时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房产生细菌,致使患者受到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使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从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而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例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牛奶、瘦肉等,保证患者的营养合理搭配,有利于患者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并且还要嘱咐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绝对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患者疾病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3观察指标
(1)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2)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如果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4.72%(P<0.05),详见表1。
3.讨论
优于血管内科疾病拥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的逐步推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4]。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时,将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以患者的健康及患者的需求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对于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5]。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措施时,充分的体现出了其中的人文关怀,对于其中“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措施也有着极高的重视。并且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不但能够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配合意识,提高疗效,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6]。因此为了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也将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加入其中进行护理工作,拥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
根据我院所进行的研究显示,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和焦虑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以此表明,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焦虑抑郁问题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麦小兰.浅谈在心血管内科采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12,31(5):163.
[2]孙晓娜.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患者的效果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88-1190.
[3]刘美锋.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4(95):40-41.
[4]王梦妮.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70.
[5]蔺敏华.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0(52):214.
[6]方际翠.心理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10.
论文作者: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心理论文; 效果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