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论文_李科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论文_李科

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20

摘要:建筑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对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能够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节省了人力资源。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其直接影响施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应该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建筑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特点,同时详细阐述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引言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些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出现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多,其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合理的管理很重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使用、保养和维修方面,而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怎样才能提升机械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处理好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许多建筑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特点

第一,施工中机械设备的转移比较频繁,因为施工的周期长短不一,有的一年,有的几年。许多建筑的周期比较短,一旦施工结束就需要将设备转移到下一处,进而造成机械设备的转移较为频繁,相应的成本也将上升。

第二,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波动较大。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工期的长短、工程的衔接安排、施工中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等,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为了提前结束工期使操作人员对设备过度的使用而不重视保养,造成管理的落后。

第三,施工环境较差给机械设备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一般的施工作业都是露天,不仅现场环境差,同时道路也不好,这都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修理的场所也比较简单。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1.合理配置和使用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重视对机械设备的配置管理,其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正确的机械配置方式是达到技术合理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机械配置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编制项目机械施工计划、项目的进度、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同时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合理的配置施工中机械的种类和台数。进行机械组合配对中,增加相适应的机械组合,尽量做到简化机型,目的是便于维护和管理。施工单位应该对机械设备的类型做调查和了解,避免出现大机小用的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可以说,合理的施工管理和对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够使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运行中不出现错误和故障,工作的效率还比较高。

2.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责任制

明确机械使用者的责任和管理就是设备使用责任制,其能够促进对操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同时还能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所以,需要认真的落实责任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定人、定机和定岗的“三定”制度,就是将机械设备和使用者固定,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都落实给具体的个人,保证了机械运行的同时对机械设备及时的维护和管理。此外,“三定”制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在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主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开展绩效制度和奖惩制度。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的过程中便于对机械设备性能的理解。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提升责任制度的建设。

3.提高机械设备工作人员的素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机械设备的结构也在完善和改进,因而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该重视对操作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即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促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操作机械设备,同时又能提升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此外,施工方也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培训,不断提升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机械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之后操作机械设备。更为重要的是施工单位应该在整个施工的周期中保证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强和管理到位的施工队伍。

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作业环境的复杂、道路件较差和工作时间比较长等因素,机械设备中的零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压力的作用受到摩擦、冲击等,造成设备使用性能降低、消耗增多等。因此,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机械设备日常的保养工作,减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提升工作的效率。保养的手段可以是每班保养,也可以是定期保养。其中的每班保养指在机械设备的运行前、运行中和运行后的保养,这些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具体的保养步骤是对零部件的清洁、燃油补充等;检查操作、转向和制动情况等。如果检查之后有漏油、漏水等情况的话需要适当的调整,促使机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定期保养指对机械设备进行长短分阶段的维护。保养的级别分别是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其中的一级保养主要对象是润滑和紧固,保养过程由操作人员实现;二级保养主要是检查、调整和对故障的排除等;三级保养指发现故障等。二级和三级保养工作主要由机械维修人员承担,操作人员起辅助作用。为了提升机械设备的施工效率和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应该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5.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械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而施工范单位应该重视该情况的出现。因为维修费用和维修费时间的影响,施工过程中要建立预期检查制度。如果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影响工作的话可在工作结束之后维修,如果是偶然事故的话需要抢修。施工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做好维修保障工作,健全维修制度,完善修理设备和设施等。为了实现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重视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聘请专业的外部维修人员。一旦机械设备出现自身解决不了的故障,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其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精准维修,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维修人员的借鉴经验。

第二,和当地的维修厂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些维修的非标准部件可以委托给维修厂,实现降低机械设备维修费用投入的同时缓解自身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

6.加强机械设备的基础资料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重视对设备管理资料等重要内容的建设,其能够有效的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进行记录,进而提升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相关的施工单位重视对档案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档案中完整的记录技术资料、图纸、运行和维护管理情况等,同时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管理中遇到问题可以借鉴。此外,在施工完成之后进入下一个工地也能及时掌握机械设备的详细运行情况。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机械设备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还应该对其实施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同时提升施工的效率。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规划化和科学化的原则,使用者重视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对设备的基础资料合理的管理,提升施工者的素质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管理手段,只有管理手段到位,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强.探究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J].经营管理者,2017(13).

[2]刘斌,李昭东 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 [J].江西建材,2017(17).

[3]龚晓芸.浅析工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J].中国勘察设计,2017(4).

[4]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3).

论文作者:李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论文_李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