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 目的:探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临床检查确诊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期针灸;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认为与面部受凉、劳累损伤或病毒性感染等因素有关[1]。针灸治疗面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容易被患者接受[2]。本研究探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12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1.55±3.65)岁,病程最短1d,最长35d,平均(8.44±1.54)d。其中急性期(1-7d)46例,静止期(8-14d)39例,恢复期(15d以上)35例。左侧面瘫70例,右侧面瘫50例。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面部严重外伤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等。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60例,且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选择人中、印堂、太阳、牵正、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位,使用0.25×25mm亳针行平补平泻法治疗。
每次15min,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具体为:(1)急性期:采用远端取穴,选择合谷、外关、大椎、太冲、陷谷、风池等穴位,以亳针快速浅刺入皮下5-7mm,以泻法为主,每次留针30min左右,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2)静止期: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透穴,选择患侧下关、翳风、地仓、颊车、攒竹、迎香、太阳、合谷、太冲等穴位,以亳针直刺入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min左右,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3)恢复期:采用近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选择患侧攒竹、颊车、下关、合谷、牵正、鱼腰、颧髎、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采用补法,其中下关、颧髎、足三里、三阴交采用温针灸,每次留针30min左右,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以上疗程间隔2日,治疗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3],即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脸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者为治愈;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脸部肌肉功能明显好转者为好转;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及脸部肌肉功能均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以治愈+好转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差异分析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以一侧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而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管或茎乳孔内炎性水肿会压迫一侧面神经而引起肌肉瘫痪,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导致遗面部后遗症而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负担,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4]。
针刺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以改善受损面神经和肌肉的营养状况,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5]。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气不固时,若风寒、风热之邪趁虚入侵则易导致营卫不和、气血痹阻于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面部穴位针刺可宣泄邪气、护卫正气,并能促进受损面部神经的恢复[6]。本研究重点探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面瘫不同分期时邪气处于不同位置,由浅表向里进行传变,急性期是该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此时病邪多侵犯面部阳明经、少阳经,病位较浅,针灸应以浅刺为主,避免强刺激,且多采取泻法;静止期时病邪已由皮部逐渐侵入经络,此时正邪之气相持、患者症状相对稳定,针灸应以透刺为主,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恢复期时病邪已由皮部经络内传于里而致寒凝经脉、气血瘀阻,针灸治疗应以深刺为主并以补法为主。
综合临床研究,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志凤,陈国华.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4):111-113.
[2]唐晓敏,丁锐,王奇.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5):38-39.
[3]蔡剑飞,徐君君,袁淑芬.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8):231-232.
[4]徐碧林,程慧杰,章日红.针灸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5):263-265.
[5]程永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3-1714.
[6]向定国,毛庆菊.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4):60-61.
论文作者:谌筱晗,刘卫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面瘫论文; 针灸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面部论文; 下关论文; 穴位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