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约束下居民消费及其空间发展研究_供给和需求论文

环境约束下居民消费及其空间发展研究_供给和需求论文

试论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及其空间拓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居民消费论文,环境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需求的拓展是生产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消费需求拓展的关节 点是有效扩大占总需求60%的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在一个缺乏实现良性消费行为的 社会经济环境中,消费者不得不小心花钱。我国现阶段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社 会经济环境中抑制消费的因素太多,而其中收入环境、供给环境及消费环境最为重要。如何 以调动城乡居民的消费积极性为立足点,逐步弱化环境因素的制约并最终变约束因素为激励 因素,是当前有效拓展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的新思路。

一、环境约束下的我国居民消费

(一)收入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 的提高。但是,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状况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 现实问题。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6279.98元,比上年 实际增长6.42%,其中,10%的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0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0.54% , 而1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1.0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28%,最高收入组与最低 收入组的比为5.02∶1,差距比往年继续拉大(1999年为4.62∶1,1998年为4.43∶1);2000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564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45∶1。居民收入差 距过大的收入环境将对居民消费构成制约。首先,从总量上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不同收入 阶层的消费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别,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递减,即高收入 阶层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由于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 比重较大(70%左右),其较低的消费倾向拉动,导致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影 响了总消费需求的扩大。其次,从结构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在城乡收入差距合理的情 况下,由城镇居民所带动的较高级消费需求,经过一个适当的时间差,可以在农村找到其扩 展的空间,因而其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可以衔接起来。如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城市居民需 要的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及时转移到了农村,消费需求结构的适时转移,不仅保证了消费 需求的不断扩大,而且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的不断发展。但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 大的速度加快,比例加大,使得城镇居民已进入万元级消费阶段,而农村居民仍停滞在千元 级消费线而难以突破,致使城镇居民对一般耐用消费品普及后,而农村居民对这些耐用消费 品的需求还存在断层现象,不仅影响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使家电行业生产 能力严重过剩,而且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同样,在城镇居民内部,由于高低收入 群体在消费结构上的过分差距,特别是收入水平对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限制,使一些新兴 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消费领域的障碍。如一方面少数高收入家庭在满足了私房、私车的需 求后,正在寻求新的消费方向;另一方面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在完成了千元级的消费阶段( 家电系列)后,对十万元级的(商品房、汽车等)消费望洋兴叹。最后,从对象上使消费热点 难以形成。消费无热点是近年来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普遍感叹的问题。但是,消费热点的形 成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能成为消费热点的商品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该商 品是消费者需求量大的商品,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这一客观存在,使高、中、低收入群体对 商品的需求和消费的重点差别较大,因而对新的消费热点的拉力不集中。另外,消费热点的 形成必须以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基础,如住房消费虽然是政府和理论界十分看好的消费热点, 但现实并非如此,其中虽然有许多原因,但收入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城乡居民虽然有改善住 房条件、购买商品房这一消费愿望,但由于有限支付能力的限制,只有少数高收入者才能形 成现实的购买力,而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尚不具备这种消费能力,必然制约消费热点的形成 。这些是扩大消费需求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供给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及扩大,除了必要的支付能力之外,还要有商品和劳务的相应的供给 ,但这种供给必须是有效的。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无效供给的状况相当严重。这种无效供 给既有过剩供给,又有不良供给,已对居民消费需求构成重要约束。首先,供给结构制约了 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由追求量的满足转向追求 品种、花色及档次;由追求大众化的消费向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转变;由生存资料向发展资料 和享受资料转变。对这一系列变化,供给系统缺乏敏感性和超前性,导致供给滞后,供给结 构“老化”。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大量产品积压,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缺乏, 使消费者的许多潜在需求得不到及时实现。其次,供给内容的质次价高,制约了消费需求的 增长。低劣的质量、畸高的价格是当前我国消费需要低迷的一个重要因素。2001年夏天,湖 北省消费者协会对武汉市场桶装纯净水抽检结果显示,5项检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只有7种,合 格率仅为35%;商品房和轿车价格的居高不下,医疗、教育等的高收费一直是经济生活中困 绕消费者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许多商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也高出许多,有资料显示 ,在我国33中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中,有22中商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面对如此现状,许多 理性的消费者只能不消费或延期消费。最后,供给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 层次需求。当前的消费品市场几乎应有尽有,但大同小异的商品较多,雷同的商品不能满足 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差异性消费需求。如被社会普遍关注的农村居 民的需求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目前生产者还没有将农村作为重要的市场,大部分消费 品是按城市模式设计的,真正供给农村居民的产品缺乏,已有的供给也因缺少层次性既难以 满足绝大多数农民经济实惠的消费需求,也无法满足部分富裕农民向高档、名牌发展的消费 欲望;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是一个新的市场机 遇,但我们的供给很少关注这一领域。如此下去,供给与消费之间出现了空档与错位,难以 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消费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

任何消费活动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者)、消费客体(消费品和劳务 )和消费环境。在前者一定的条件下,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需求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因素。消费环境从宏观上说包括消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对居民消费需 求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在当前应属市场(购买)环境和设施(使用)环境。首先,从市场环境看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市场信 息缺乏充分性、及时性和对称性;市场交易缺乏规范性,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无证 经营、偷税漏税、商业欺诈等现象十分严重。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制假售假的总体 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的制假售假现象愈演愈烈,其危害程 度已超过了商品走私,成为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社会公害。另据有关资料,2001年第一季度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5895件,比上年同期增长64.68%。不 仅严重损害了相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处于弱势地位的城乡居民的利益,也极大影响了他 们的消费欲望。另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到位。目前虽然相 当部分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已重视产品的服务,但较多的是售后服务,售前售中服务不够,与 国际市场相比,我们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特别是给农村居民提供的售前、售中、售后 服务尤为缺乏,在一些地方耐用消费品的维修十分困难,维修费用较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 消费积极性。其次,从使用环境看,存在明显的硬件约束,即与消费拓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 相对落后和缺乏,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在城市,道路窄和停车难成为家用 小轿车消费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农村,相当多的地区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 上,还是在质量、档次、水平上,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农村电网设施落后、电压不稳、电 价过高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克服环境约束,拓展消费空间

我国经济转轨期的宏观形势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运行特点,决定了环境约束是进一步拓 展城乡居民消费空间面临的现实条件,但同时也是拓展消费空间的突破口。只有多管齐下, 采取相应对策,逐步减少环境约束,才能促进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

(一)改善收入环境,增强支付能力

在保证全社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变,有利于不断扩展城乡居民的消费空间。

1、强化税收调节,抑制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增加居民收入是确保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 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保证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是消费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在 此基础上,应当重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 会更多地在分配格局和分配规模的形成中发挥作用,居民收入的过大差距仍将继续存在。为 了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并以此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强化税收调节手段,缩小居民收入差 距。目前的重点是调整我国的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尽快开征遗 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充分运用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抑制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 。

2、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从理论上讲,改革的代价(如失业等)是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低收入群体感到的压力最大,扩大内需必须关注这一群体。目前我国城 市中低收入群体主要是下岗失业者,他们需求潜力较大,购买力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因 此,提高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由于工资是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主 要收入的来源,因此,扩大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提高低收入者收 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广大居民建立一个更为安全、更加规范、覆盖面更广的保障制度。尤其要合理确定并不 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真覆行就业人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有关规定等,保 证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3、提高农村居民的现实购买力。我国最大的市场在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直接影响了 社会消费总需求的实现。因此,消费政策要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 入差距,保证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民的劳 动生产率,一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近期提高农民购买力的措施有:增加对农业的科技 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稳 定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保证农业收入的不断增长;大力支持和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从 事个体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合理 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使农民收入能够真正转化为现实 购买力。

4、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促使居民有效支付能力得到相对提高。消费信贷作为负债消费,其 发展对解决由收入水平限制的购买能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贷消费,可使居民的购买 力在一定时期得到相对提高,消费需求得以实现。但由于目前消费信贷的首次付款比例过高 ,借款需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担保人或质押品作为还款的保证,等等,限制了大部分中低 收入群体的使用消费信贷的积极性。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我国居民中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 入群体的消费信贷水平。因此,简化繁琐而苛刻的担保手续,根据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者规定 不同的还款时间和首次付款比率,尽可能使消费信贷这一新的金融工具精细化、规范化和大 众化,使其逐渐成为老百姓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用于缩短低收入居民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现 实购买力积累与实现消费之间的过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优化供给环境,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一方面有效供给是有支付能力的潜在需 求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新的超前供给,可以引导并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因此,从优化供给环境入手,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是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 费,进而不断拓展消费需求空间的关键。

1、优化供给结构。有效供给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着重点。优化供给结构是增加有效 供给的一个重要层面。首先,通过市场细分,优化供给结构。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 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组织生产 和经营,改变目前的产品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其次,创新供给,引导消费 。从城乡居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需求不断上升的要求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 服务业和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旅游、通讯等产业,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同 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品种,引导并激活居民的消费和消费欲望 。最后,增加供给结构中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的比例,提高供给的针对性。近年来,农 村居民的消费已基本突破了吃、穿、住的局限,开始向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家电等耐用消 费品转换。据调查,农村居民在选择耐用消费品时,最先考虑的是结实耐用、价值便宜、功 能实用、操作方便的商品。建议供给领域应紧紧抓住农村消费市场这个关节点,认真调查研 究农村居民的需求状况及消费特点,设计开发生产农民满意的产品,提供适合农村居民需要 的系列产品供给,以此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供给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并拓展城乡居 民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使生产领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较长时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产 生拉动作用。

2、提高供给质量,规范供给价格。我国现已加入WTO,中国消费市场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高质低价和优质服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大市场,不抓紧改变目前的供 给质量,那么因质量而造成的产品过剩将更加严重。提高产品质量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 增强质量观念。二是严把质量关。三是提高科技水平,用科技促进产品供给质量的提高。四 是强化市场监督,有关部门应对市场上的商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在保证供给质量的同时,规范供给价格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环节。首先,适当调整 一些垄断行业的过高的收费标准,降低某些商品的消费门槛,从而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其次,降低公共服务领域的价格。公共服务是我国消费者消费不 足的地方,也是最有需求潜力的地方。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落后的地区不仅人均收入低, 而且各项服务也最差。基础教育和卫生保障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国家通过价格调控政策, 适当降低这些公共服务的价格的同时,对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实行教育消费、医疗卫 生消费以特别的消费补贴,以此为所有人提供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均等机会。

(三)整顿消费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认为,加入WTO后最激烈的竞 争是尊重消费者的竞争。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善待消费者和提高服务意识是提高竞争能力 的重要因素。

1、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改善消费环境最主要的是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 开心。因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违规行为是当前改善消费环境的重要选择。打击 假冒伪劣商品,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对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要加大查出和打 击力度。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要彻底催毁其制假售假能力,并依据情节对其追究刑事责 任。

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服务意识 都在提高,服务不仅是产品的延伸,而且是消费者消费的重要选择。特别是随着商品科技含 量的不断提高,一些商品的消费已与销售服务和配套服务密不可分。因此,应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服务措施,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 消费活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服务,为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创造一个良 好的服务环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消费环境,特别是营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最重要的是拥 有与实现消费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国家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如拨专款用于农村电网的改造 ,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许并产生了效益。今后应重点加大农村通讯信息网建设,农村公路网络 的改造和建设,等等,尽快建成农村的水、电、路、通讯发达的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另外 ,加强农村商品零售市场网络建设,方便农村居民的购物和服务消费。通过各项措施的共同 作用,消除消费需求的制约瓶颈,不断拓展消费空间。

标签:;  ;  ;  ;  ;  ;  

环境约束下居民消费及其空间发展研究_供给和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