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中学生论文,直觉论文,思维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觉思维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它是指“未经逐步的逻辑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快速、直接、跳跃。由于它是通过对题目的直接观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某种途径一眼看出结果但又无法论证,因此,它是一种瞬间的“灵感”,基本上是一种猜测。直觉思维不仅在创造发明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数学领域里,如果一个人的直觉思维能力不够强,那么他就不能把那些真正根本的最紧要的东西从浩瀚的学问中清楚地区分出来。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的广泛关注。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从小培养、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供参考。
一、抓好“双基”,为直觉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使直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既肯定直觉思维,更强调理解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点特殊,但其效果有赖于牢固、熟悉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使直觉思维有所作为。”例如右图,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有的学生认为需要三个条件:长方形的长、宽,圆的半径(或直径);有的学生认为要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要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了。可见,能用第三种方法来解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对图中长与宽的关系、宽与圆的半径的关系都十分清楚。因此,教学中要认真抓好“双基”的教学,为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创新
数学中的猜想、假设是人的思维在探求数学规律本质过程中的一种策略,许多新颖、独特、有见地的思路也往往产生于猜想与假设之中。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就是鼓励直觉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教师出示三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有的学生猜想:用数方格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通过数方格肯定了猜想,但又认为太繁了。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猜想:对于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用数方格而是将它转化成长方形后得出了计算公式,那么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于是有的学生猜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S=ah÷2。学生的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呢?教师放手让学生或动手操作,或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或看书自学,从而验证了这种猜想是正确的。除了引导学生发现上述常规的推导方法外,教师再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试试看!”经过一番探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将三角形沿两边中点对折(如右图),剪下后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测量所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位学生富于创新的发言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也大为感叹……
三、允许学生跳跃思考
直觉思维没有具体的推理步骤,它的过程是简缩的、跳跃式的,这正是直觉思维快速、突发的原因所在。因此,允许学生跳跃思考既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培养,又有利于创新。例如,一次应用题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机床厂加工一批机床,计划每天加工120台,6天可以完成任务。但由于工人工作积极性高,实际用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问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多少台?”大部分学生按常规解法列出了如下算式:120×6÷5-120=24(台)。但有几个学生却别具一格,用120÷5=24(台)直接求出了结果,引起了其他几位同学的惊讶。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就意味着把原来一天的任务平均分给现在5天完成。这几个学生的思路省去了几个分析步骤,思维的跳跃使他们找到了解题的捷径,全班同学都为他们能打破常规寻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而喝彩。
四、宽容学生的急性回答
直觉思维具有快速的特点,它与思维的敏捷性和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急性回答,正顺应了培养直觉思维的需要。学生一听到老师提出问题,便迫不及待地争先抢答,这正是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表现,也是思维敏捷性的表现,它往往能推动学生去积极求证,成为创造活动的先导。因此,对学生的急性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呵护,允许并鼓励学生凭灵感或机智回答问题。那种把学生积极抢答看成是一种不守纪律的行为,说那样是“出风头”“爱表现”“不虚心”的评价都不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往往还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扑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五、创设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灵感
直觉思维中的灵感是对一个问题进行长久的思索之后突然爆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学中,数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交流、质疑等活动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大胆提问,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灵感。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揭题后教师质疑:“同学们愿意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探索、发现圆的周长吗?”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中利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刻度尺和绳子等材料开始了探究。如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它的长度,得出了圆的周长;有的学生将圆片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得了圆的周长。怎样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呢?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几个圆形物体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它们的比值,经过实验和统计,学生发现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引出圆周率π,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来了。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