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_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音乐欣赏课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_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中论文,高中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从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相应几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本层次的最佳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的教学活动。本文试从高中音乐鉴赏课入手,对分层教学这一教法进行教学尝试。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实践

在实验班,结合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在音乐上表现出的智能水平与学习方法水平、学习态度(自主性和意志力等)、合作意识和对音乐的兴趣等因素,我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基础层,即对音乐课无所谓,音乐素养不高的学生,消极厌学或顽皮偷懒的学生;B层为发展层,即对音乐较感兴趣,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勤奋的学生;C层为提高层,即特长发展生,是指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在学生自我分层过程中,我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并客观认识自己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现实水平,查找自己的优势、不足和成因,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相互提醒;对那些对音乐缺少兴趣和信心的学生要特别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1.各小组在有相同音乐学习任务时分层互助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音乐分层教学的初始阶段,我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同的任务,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调控,另一方面也可让小组间展开竞争。这时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可能不是很复杂,问题本身都有一定的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这样可以缓解不同层次学生间互相“等”的问题,减少时间的隐性浪费。具体操作是充分发挥小组组长的协调作用:先让本组C层次学生发言,再让B层次学生补充、修改前面的意见,最后由A层次学生牵头,统一全组思想,形成材料,选派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探究汇报,未了还要问问A层次学生有无其他思路。在分组探究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巡视,发现确有探究困难的小组,教师要个别辅导,但也只能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比如多设计几个问题(搭台阶)或者降低原来问题的难度,改变原有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探究的问题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同时,合理利用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各自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最终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达到思想的共同净化和升华。

如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国民歌”为例。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感受文化、理解音乐、扩大视野、理性思考。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创设多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特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解各地民歌产生、发展的背景,了解音乐的不同表现,感受音乐表达的意境及音乐体现的不同情感,从而感受和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课堂上,伴随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乐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西北辽阔的黄土高原上,他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导入新课、明确各层的学习目标。

采用分层互助这一活动形式,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在自学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和想法,就为交流创造了条件。不同层次的学生彼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共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内相同音乐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的推进,要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突破,我把重难点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不同层次具有一定梯度的三个问题,有难度的由C类生回答,简单问题由A类生回答,中等问题则可由B等生来回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答疑并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另外,我注重小组互助的作用,组织“兵教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实现共同达标。课堂教学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非无法,贵在有心。我的经验是多设计深层次启发性提问,把“灌输式”的“这样做”变成“启发式”的“怎么办”,把浅层的“是不是”变成深层次的“为什么”,把“单向思维”的“用什么方法”变成“多向思维”的“有多少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真理,把学生思维引入求新、求异的天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如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课《醇厚的中原韵》为例。课堂上,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前围绕音乐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并把它们分解成具有一定梯度的三个层次,然后提出要求让各层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欣赏。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积极的思考。通过聆听、分析、演唱,以及在音乐课中渗透文学艺术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我还拓展了学生喜欢听的根据民歌改编的创作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巡回参与引导与讨论,帮助各组把问题分解、补充。各组由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研究结果,教师引导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用“统一教学”,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进课堂教学气氛,改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工作融入学生之中,把传统的教与学改变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实行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

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要使A、B、C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我在音乐分层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要使基础层与提高层的学生都提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个关键因素。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安排了许多分层学习的教学环节,为他们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会自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了,必须唤起学生参与自己所属的层次和达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需要做一系列细致的思想工作。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与我在课下交流比较多的几名学生学习成效十分明显。这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发挥整体功能,力求获得最佳效果。

2.以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的分层教学在追求效果的同时,需要占用更多的教育资源,须与现实相“平衡”

在基础教育投入尚不能充分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在教育资源的“效率”与教育活动的“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分析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从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A层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B层学生的学习潜力,扩大C层学生的学习面。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矫正和帮助,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及时反馈,从中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标签:;  ;  

高中音乐欣赏课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_分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