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夏敏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液室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在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随机抽取100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一阶段患者的投诉情况与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开展普通护理管理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对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投率、提高满意度水平,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投诉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69-02

输液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场所,是门诊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但是受到环境、人力、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输液室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对医疗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稍有不慎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乃至于引发医疗纠纷[1]。风险管理指的是对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管理过程,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中来。本文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医院输液室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总结方法与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在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随机抽取100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76岁之间,平均(45.25±7.37)岁。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输液室治疗的100名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19~75岁之间,平均(46.17±7.98)岁。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组间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结合医院当前输液室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合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配置,设置三班轮换制度,并在每一班预留一线和二线值班人员,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针对护理人员的搭配,尽量新老配合,尤其是夜间值班的护理人员必须有资历较高的带领,防止在遇到突发情况之后处理不及时。

1.2.2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医院现有的输液室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核查制度、岗位责任、交接班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明确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操作都有章可循。尤其是要加强文字记录的管理,做好证据收集工作[2]。在操作之前履行告知义务,针对使用抗生素或者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签字确认。将输液治疗的患者姓名、时间、药物剂量等记录在册,相关信息必须在治疗单上体现。

1.2.3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每一周在医院中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输液操作技能等并于下一周学习之前对上周的成果进行抽查。定期组织三基理论开始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定期学习新药知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鼓励其学习法律、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相关知识,积极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2.4完善风险呈报制度 风险呈报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首先需要明确风险事件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为投诉事件、差错事件以及意外事件,结合是否对患者造成损害、是否来源于护理人员等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鼓励护理人员将风险上报,护理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规避风险的发生,只有积极上报才能够确切的处理并预防再次发生,因此鼓励护理人员呈报风险事件,不作为惩罚的依据[3]。同时制作风险事件呈报表格,将事件的类别、当事人的资料、患者前后变化、处理过程、科室的意见等综合起来,要求护理人员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客观的描述出来。

1.3 评价指标

1.3.1投诉率 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医疗投诉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2护理满意度 对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调查。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100名患者中出现投诉的有8例,总的投诉率为8.0%;实施之后,100例患者中未见投诉案例,投诉率为0,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患者对于输液室服务的满意度为82.0%,实施后上升到98.0%,对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医院输液室的工作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做好这一环境下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改善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4]。但是医院输液室的人数较多、涉及的科室的患者类型较为复杂,工作过程中的难点也较多,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事件。基于此,探讨科学可行的输液室管理手段非常关键。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特定的环境和风险因素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方法工作,在规避风险发生中起到了重要意义[5]。本院将风险管理应用到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来,针对现存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行为进行规范,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风险处理能力,优化操作流程与方法、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确保输液室患者的安全及身心健康。最终研究结果可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的患者满意度为82.0%,而实施后上升到98.0%,对比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也得到提高,对比前后的差异同样显著(P<0.05)。这一结果提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医院输液室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风险,从而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意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童输液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33-35.

[2]程永红.2013年度我院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3):2026-2027.

[3]姚玲莉,陈丽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输液室用药错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8):796-798.

[4]汤莉,俞玲娜,刘国红等.核心制度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在控制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1657-1661.

[5]杨冬梅,吴碧清,龙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99-100.

论文作者:夏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