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全球化的含义、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展开几点思考。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银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潮流,这不仅是服务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应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这对银行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谋划,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有利时机,稳步推进国际化。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及其主要特征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金融现象,其表现为: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快速的资本流动、衍生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的金融自由化等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成就
从 1917 年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算起,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此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银行业历经多次调整,国际化进程一度陷入停滞。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现代银行业体系,银行业国际化进程重新起步。2008 年以来,西方大型金融机构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而我国银行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革,综合实力显着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步伐,有力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全球网络布局初步形成。截至 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的境外资产已达到 1 万亿美元,是加入世贸组织前的 6 倍,当年实现利润约 169 亿美元,占总利润的 8.6%,共有 16 家中资银行通过自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了 1050 家分支机构,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 49 个国家和地区。从区域看,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发达国家市场,近几年新设机构有向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趋势。从机构主体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是境外机构建设的主力军,机构数量占比高达 92%,其中中国银行 599 家,工商银行 246 家,占比 81.4%。从设立方式看,中国银行主要通过历史上的优势自设机构,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网络布局,工商银行则通过收购印度尼西亚 HALIM 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美国东亚银行、阿根廷标准银行股权等方式进入海外市场。近几年其他银行也开始大举在海外设点、并购,比如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香港分行和莫斯科、开罗、里约热内卢代表处等,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银行业的国际化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国家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以人民币计价为基础的经贸投资活动日益增多,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新动力。第四,欧美金融机构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调整收缩业务,为银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仍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我国银行业正处于经营转型过程之中,这使银行业国际化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第二,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在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海外业务,并将其视为应对全球化银行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金融动荡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特别是参与国际并购提供了较多机会。随着外资金融巨头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中国银行业在海外逐步显示出优势,海外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海外发展是一盘极具挑战的棋局,其间充满了许多风险。一方面,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制度,“落棋子”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复杂的财务情况极有可能会将中资银行拉入深渊;另一方面,海外扩展必然会受到来自当地银行业的猛烈冲击,尤其是在新一轮的国家或地区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第三,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等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比如,我国银行业依靠规模扩张和保护性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银行业经营管理仍不够精细,产品定价、综合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业务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产业务和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综合金融竞争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精通银行业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较少;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全球金融监管趋严,对银行业的资本、流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日益严格,比如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入留存额外资本、逆周期额外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额外资本等;推出杠杆率要求,弥补资本充足率要求下无法反映表内外总资产扩张情况的不足;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入流动性监管指标等。这些严格的国际监管标准,对综合化经营能力较强、业务结构多元化、资产分布遍布全球的国际化大型银行来说,成本较低。
尽管银行业的国际化面临不少问题,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打造全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四、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和主线,应对金融全球化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作为微观主体的银行业自身做大做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第一,明确目标方向,统筹推进国际化发展。第二,完善网络布局,有序推进境外机构建设。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第四,加强同业合作,互利共赢开拓国际市场。第五,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国际业务稳健发展。
综上,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行业的逐步开放,中国相对封闭的银行业开始了融入全球化世界金融体系的征程。可以说,金融全球化对于一国银行业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予银行业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业发展的风险性。我们要不断对新发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加以研究,我想我国银行业定能突破重重难关,在全球助力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万建伟.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2]刘海.金融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9).
作者简介:
于涛,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本科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现工作单位为中国银行天津红桥支行,职务为经营支行行长。
论文作者:于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1
标签:银行业论文; 金融论文; 我国论文; 银行论文; 海外论文; 业务论文; 国际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