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要有多大本事———个关于商业信誉的话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多大论文,本事论文,上帝论文,信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以来,刺激消费的“药方”开了不少:降低存款利率、提供消费信贷、商品低价促销等等。然而,消费者就是捂紧腰包不掏钱。究其原因,除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未来支出预期增强、市场缺乏消费新热点外,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市场秩序混乱、商业信誉较差,使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患上了“消费恐惧症”。
表面看来,随着买方市场特征日显,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占据主动,“上帝”的感觉越来越强。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被誉为“上帝”的消费者在与商家的斗智斗勇中,往往甘拜下风。
商业信誉,真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
原标价10万元的钻戒现在只卖5 万元; 如此打折不是令人心动而是令人心颤“上帝”必须是砍价的行家里手
购物处处有陷阱,讲得可能过激了些,但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物品,还真要具备一些“特异功能”才行。首要的,你必须对许多商品的价格有个基本了解,只要有可能,你必须货比三家,甚至货比数家,这是了解市场行情必须付出的“搜寻成本”。虽然不少商家所售商品的标签上都有经物价部门核准字样,但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商店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并不罕见,一不留神,就花了冤枉钱。
在价格方面,除了要比较外,学会砍价也是当今购物不可不学的一招。即使在相当知名的大商场,同样要讨价还价,记者就曾因为过于相信大商场的信誉,按标价110元买了件衣服,没过几分钟, 只见一女士只花80元就买下了同样的衣服。看着她那乐不可支的神态,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油然而生。
现在许多商场的价格存在两种怪现象。这种怪现象在服装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种是新品上市即打折,能骗多少算多少。消费者不妨到各大商场走走,马上就可以发现,春装刚上市,打折已开始。明明是第一天摆上柜台的产品,也标个原价多少,打折多少。从来就没有卖过的东西,哪来的原价呢?这种所谓的打折,消费者见多就成熟了,不会像当初一见打折就喜滋滋地乱掏腰包了。
另一种是新品上市开“天价”,能宰几天算几天。明明只值二三百元的衣服,先标个二三千元试试,逮着个傻瓜就赚了,这就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以后再逐渐降价。这种标价方法被商家找到了理论依据,说是消费者既想赶时髦,就得多花成本,也还真宰到过几个不成熟的消费者,但时间一长,这一招也不灵了。而且,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品牌信誉的降低。试想,某种品牌三天两头降价,消费者心中对它还会有认同感吗?老道的消费者不会理采你的“天价”,反正你早晚得降价。现在很多消费者的心态是:八折九折没兴趣,六折七折不动心,五折以下才考虑。这样一来,本可10天出手的东西,100 天也出不了手,资金大量地积压,商家就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价格的无信誉,是商家之大害。商场要讲信誉,首先在商品价格上要来实的,否则极易使一些商场利用标价大搞价格误导、诱骗和欺诈。比如,标原价为10万元的钻戒,现在只卖5万元,如此优惠的打折, 不是令人心动而是令人害怕,不知这“钻石”到底值多少。如此这般经历几回,购物成了一种负担,可买可不买的,当然也就不掏腰包了。物有所值,是所有消费者对商品最基本的要求,连这也无法保证,让消费者背负着担心被“斩”的心理压力购物,难怪不少人要视购物为苦差事了。
为规范商品价格,从4月1日起,“三色标价签”在上海全面实施。但据当地记者了解,在一些商场,实价的“蓝牌子”,依然可以讨价还价。看来,要想真正实现明码实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关专家认为,“讨价还价”只是集贸市场的交易方式,迟早应被大型商场淘汰。
熟肉弹性达到什么标准为正常
气味达到什么标准为合格“上帝”要有“火眼金睛”
中国的“上帝”除了要谙熟市价外,还必须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学会识别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隐藏着的假冒伪劣。否则,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虽然“百城万店无假货”的活动已开展多年,好多商店门口也挂有信得过商店的牌匾,然而实践证明,消费者还是小心为妙。在一信誉颇佳的大商场,只见珠宝柜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玉器,当记者显示出对玉镯的兴趣时,营业员小姐热情地对各档次的产品进行了介绍,价格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并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是A货, 是缅甸玉。同行的内行对标价为十几万元的玉镯质量表示怀疑,要求出具有关证明书,记者也亮明了身份,此时,营业员小姐却王顾左右而言他了。第二日再去查看,包括那个10几万元在内的好些玉镯已不见踪影。
大商场尚且如此,小商小店所售商品的质量就更令人担忧了。据报道,在元旦前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全国20个大城市的质量监督部门,对市场销售的熟肉制品进行了质量大检查,平均批次合格率仅为76.4%,其中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沈阳等几个大城市的熟肉制品合格率分别为44.8%、51.6%、60.0%、65.6%、70.4%,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方面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熟肉类食品时,要注意产品表面是否干爽,还要注意产品的弹性是否好,气味是否正常,以防止误食变质食品危害健康。我的天哪,从此以后本人不敢再吃熟肉制品,因为不知道如何判断熟肉的弹性达到什么程度为正常,也无法嗅出熟肉的气味达到什么标准为合格。相信像本人一样不敢吃熟肉的大有人在。
再说大家都喜欢的优质品牌产品,现在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现在几乎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一种名牌诞生不久,必定会有同名的假冒伪劣产品与其共生。大量假冒伪劣名牌的存在,极大地刺痛了消费者,真假难辨的结果,只能是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或延缓、或减量或干脆放弃。PUMA服装,曾是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品牌,但当假冒伪劣的PUMA摆在地摊上叫卖,那些花数百元购置正宗PUMA的人,还会有兴趣吗?名牌产品为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打假,这些开支理所当然地打入成本,致使名牌货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品进口降幅为29.8%,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今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增长。重点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增长26.3%,说明进口结构继续改善。
分析一季度我国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有:1、 去年年底各地为了完成出口增长任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出、赶出的现象,将原本计划在今年年初出口的货物提前在去年12月份报关出口,影响了今年年初出口,其他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旅游、玩具、药品、化妆品等等,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面对给“三包”打折“上帝”需学会忍耐
好的购物环境,好的服务态度,能让消费者感到购物是一种享受。这是服务信誉的一个方面。可惜,商家在这方面做得太差了。据报道,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商家将消费者错当小偷,非法搜身、扣留、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殴打致伤,严重损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安全健康的事件,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全社会的关注。
消费者购物,总是希望商家对质量、对售后服务有所“承诺”,才会放心大胆地掏钱。有的商家摸准了消费者的脾气,打出了“不满意就退货”的招牌。有的商家就不同了,千方百计解脱售后责任。一些知名的大商场,虽不敢公开拒绝退货,但在“打折”上玩名堂。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商场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营业员悄悄地在购物小票上写上“打折商品,概不退换”的字样。即使真的是打折商品,也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因为打折商品并不等于处理品(残次品),以打折为由给“三包”打折扣是违法的。何况现在打折不须审查,商家可以把任何商品都来个先提价,后打折,既可以蒙蔽消费者,又免除了售后责任,真是两全齐美之策。而消费者面对还没拿出商场就不能退换的商品,只有无奈。
“上帝”需要忍受的还不止于此。据中消协调查显示,有47%的消费者认为修理环节存在问题最多,一是维修质量差,经常返修,或只修不退;二是经销、维修和生产厂家之间相互推诿;三是因零配件或其他原因导致送修等待时间过长;四是修理者不填写或不如实填写维修记录,向消费者隐瞒真实情况,包修期内让消费者自掏修理费,对因产品问题造成消费者的误工、交通费等损失不愿承担。五是有些消费者反映折旧率过高,无法承担。另外有许多消费者希望将“三包”范围尽早扩大,对商品房、电脑、汽车、移动电话等商品实行“三包”,使问题的解决有法可依。
买方市场的日渐形成,使昔日抢购的盛况难以再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市场已无潜力可挖,因为谁也无法否认,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消费者蕴藏着巨大的消费热情,问题是如何把潜在的需求和热情变为现实。政府已启动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但对众多的企业和商家来说,有一个道理必须明白:与其让“上帝”练就如上所述种种“本领”,莫如自己努力树立起诚信的商业信誉。
标签:商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