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一种由胆囊内结石引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胆绞痛、胆囊积液等。按照胆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胆固醇或以胆固醇为主的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按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近年来,胆结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哪种人最易得胆结石?
胆结石的成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没有定论。但是,胆结石有“偏爱”的几类人,具体如下:
其一,年龄大的人。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报告显示,胆结石的发病高峰为40-50岁,6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20%。
其二,女性。胆结石的男女比例为1:2,女性更易患胆结石,究其原因:雌激素会减少胆汁酸含量,减轻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致使胆固醇析出结晶,从形成胆结石。
其三,长时间不吃早餐的人。一个晚上后,人的胆囊较为充盈,若不吃早饭将其排出,就会产生沉积,加快结石的形成。应注意,这里所说的并不只是早饭,而是长期不进食,所以长时间不吃午饭、晚饭,也会引发胆结石。
其四,肥胖的人。体重超过标准值15%的人,患上胆结石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的5倍左右。综合前二点来看,胆结石的高发人群是年龄大的肥胖女性。
其五,爱吃甜食的人。有些人认为,既然不吃早餐会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那每天坚持吃早餐,就不会患上该疾病了。其实不然,胆结石的发病的和饮食中糖、淀粉的摄入量呈正相关,进食高热量、低纤维食物的人,也会患上胆结石。举例,某女性因工作问题,每天清晨吃两个大包子,喝一杯粥,体检时发现有胆结石。
其六,吃素食的人。有的人为了减肥,长期吃素食。事实证明,这样做会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因为,极端低卡路里、低脂的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使胆汁饱和,形成胆结石。
3.胆结石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
(1)控制热量。每餐应保持七八分饱,将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肥胖、超重的患者,要注意减肥。
(2)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研究证实,胆结石术后摄入过量的胆固醇或脂肪,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建议患者少吃或不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少吃浓鱼汤、浓鸡汤等比较浓的肉汤,少吃杏仁、花生、核桃等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少吃动物脑、沙丁鱼、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多的食物。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做到少量多餐。
(3)多吃蔬果和粗粮。术后多吃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如荞麦、甘薯、小米等粗粮,加速胆汁排泄;蔬果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可减少胆固醇含量,改善代谢功能。胆结石手术患者可以多吃新鲜的蔬果,每天至少吃2种水果、500g蔬菜。
(4)注意补充蛋白。蛋白质可修复受损肛细胞,建议手术患者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虾、鱼、豆腐等。另外,严格限制易产气食物,如萝卜、汽水饮料等。
(5)戒烟酒和辛辣食物。胆结石患者必须戒烟酒,因为长期吸烟、酗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忌辛辣食物,如胡椒、洋葱、姜、蒜等。
(6)注意烹调方法。日常饮食中,烹调要求清,最好是清炖、煨汤等,避免烧烤、油炸等方法,少用调味品,便于改变胆道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7)其他。每日三餐的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进餐习惯,以免影响胆汁的排泄;术后1个月,饮食不要过于清淡,必要的营养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每天可以喝杯牛奶,或吃一些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规律作息,避免长期久坐,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对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4.如何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针对胆结石的发生原因,预防胆结石要考虑这样几点:①睡觉时取右侧位或平卧,因为左侧位时胆囊口朝下,受重力影响结石会进入胆囊颈部而嵌顿,从而引发胆绞痛;②常吃抑胆结石的食物,如藕、番茄、菠菜、青菜头、四季豆、洋葱、玉米等;③不要过于劳累,适当进行锻炼和体力劳动,减少胆汁淤滞;④多吃西红柿、黄绿色蔬菜等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如鱼子、蛋黄等,减少胆囊素的分泌;⑤重视早餐,保持情志舒畅,促使胆汁正常分泌;⑥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⑦饭后不要久坐不起,或立即睡眠,可以按揉右上腹部或散步,促进胆汁分泌;⑧在蛔虫症高发区居住的人,或患有蛔虫症的人,要积极驱虫。资料表明,70%的胆石由蛔虫残体或蛔虫卵组成;⑨避免使用影响胆汁脂质成分的药物,如卵磷脂;积极防治细菌感染;注意观察手纹,有信号后及时处理。例如:无名指细弱,第二指节纹处出现褐斑,提示胆息肉或胆囊炎。若纹符明显,呈井或米字形,提示为胆结石;每年定期体检,包括肝脏B超,尽早发现和治疗。
综上所述,胆结石发病率高,危害重大,术后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以期均衡机体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早日恢复。本文简要介绍了胆结石的易发人群、预防措施,重点阐述了术后饮食,如果您是胆结石患者,术后可以参照其饮食,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论文作者:陈建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胆结石论文; 的人论文; 胆汁论文; 术后论文; 胆固醇论文; 食物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