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应处理抑制通货膨胀与保持快速增长的关系--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宏观调控要处理好抑制通胀和保持较快增长的关系——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胀论文,中国经济论文,较快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搞好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和轻快地发展,国内外经济界和舆论界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对此做些分析并提出些建议。

总体形势依然良好

从四个重要方面来看。一是就业。今年上半年,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56%。但是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峻。二是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2008年2月到达顶峰,同比上涨8.7%,随后逐月下降,到7月份为6.3%,1~7月累计同比上涨7.7%,涨幅仍然比较高;但从趋势看,是逐步走低的,特别是密切关系民生的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正在平稳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PPI)逐月上升,7月份同比上涨10.0%;但从商务部发布的资料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已出现了回落的势头,8月4日至10日这一周,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较前一周下跌0.4%,已连续4周回落。三是经济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回落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9.5%左右。这表明,前几年经济过热的势头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正在逐步走向软着陆,但仍然保持比较快的速度,还有回落的空间。四是国际收支。今年前7个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6.4%,其中出口增长22.6%,进口增长31.1%,进出口仍然强劲。前7个月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9.6%,这与初级产品的进口均价大幅上涨有关。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情况下进口多一些、贸易顺差有所下降是正常的。总的看,这四个方面,除物价上涨问题仍然较大外,其他三个尚好,向好的方向发展,物价上涨问题也有所缓解。

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套马车”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过去几年经济过热,主要是由于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过快,而消费增长则相对过慢,三者不平衡。今年以来,消费需求进一步旺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上半年增长21.4%,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则有所减缓,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略有下降;出口增幅同比放缓5.7个百分点。可见需求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并将继续向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从经济结构来看。首先是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粮食连续5年增产,这在世界粮价大幅上升、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有重大意义,对稳定我国的物价和整个经济也有重要作用。今年夏粮总产达到2408亿斤,单产和优质率都创了新高,其他农作物和家禽、畜牧业生产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正在继续推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回落到16.3%,保持了比较快又比较平稳的态势,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回落5.6个百分点: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工业的增幅则分别达到17.6%和21.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企业兼并重组继续加快,在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的集团公司。那些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通过控制信贷和行政干预得到了进一步的治理,使工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尤其是旅游、住宿与餐饮、文化与体育、会展、金融等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过轻的状况正进一步改变。在地区经济结构当面,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1~7月工业增长14.5%,保持稳定增长,而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增长加快,分别达到21.9%和17.3%,东北地区也增长15.8%,均高于东部地区,显示出地区经济格局也正朝着比较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经济效益来看。在工业生产减速的情况下,工业经济效益仍然有较大提高。1~7月,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除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煤炭、电力4个行业受价格影响较大、实现利润明显增长外,其他35个行业的利润合计同比增长32.2%。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向好,收入增长好于预期。上半年,除政策性减利的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外,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12家,占75.2%,增利866亿元。2002-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预计2008年将超过此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利润和税收增长较多(仅证券交易印花税因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增速大幅回落),为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75亿元,同比增长33.5%。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不仅比上年好,而且比国外普遍好。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陷入“滞胀”;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因石油、粮食价格暴涨和出口困难而遇到很大压力,通货膨胀加剧,就业率下降,有50几个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一些国家甚至发生了动乱。相比之下,我国还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预计今年仍保持9.5%左右的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消费物价指数下半年有可能回落到6%左右(全年累积增幅可能为7%左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1~5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4.4%和19.8%),经济,社会大体上仍保持着比较平稳和较快地发展,应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挑战来自国外和国内两方面。

我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今年年初,经济学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美国经济是短期下跌还是走向衰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引起世界金融危机?石油价格会不会继续攀升,多少才是它的最高位?美元会不会进一步贬值?世界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当时对这几个问题都有乐观和悲观两种看法。时过大半年,现在的实际情况都是属于悲观或比较悲观的。

第一,美国经济正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这一态势持续多久目前尚难预料,起码在今年内难有回升的可能。尽管美国政府支持参议院通过了一揽子住房援助法案,包括向购房者提供税项减免、向陷入困境的借款人提供总计3000亿美元的再融资贷方案,以及对困难重重的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重大救助计划,但陷于低迷的楼市至今仍未见起色,这种状况有的学者预计会延续到2009年底,有的认为2009年上半年可能会有所回转。由于油价攀升和经济增长放缓抑制了个人消费开支,近年来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经营困难,为减少亏损纷纷宣布采取裁员等措施。7月份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为113.6万辆,同比减少13.2%,为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汽车销量已连续9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17年来的最高点,2008年7月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了5.6%,物价上涨的范围包括从服装、香烟到机票等等。就业市场也不景气,每周都有几十万工人提出失业救济申请,8月中旬的一周提出这种申请的就有45万人之多。

在美国经济的拖累和高昂的油价与食品价格的影响下,日本经济再度陷入了负增长,2008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下降2.4%,是2001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跌幅。欧元区15个经济体经济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萎缩0.2%,其中德国下滑0.5%,是近4年的首次下跌法国下滑0.3%,与德国同样濒临经济衰退的边缘;英国7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4.4%,比6月份上涨0.6%:意大利的CPI同比上涨4.1%,比6月份上涨0.6%。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仍处于1996年以来的最高点(为4%,远高于中央银行制定的2%的目标)。美日欧经济同时走向衰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减速,这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出口当然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美国次贷危机虽然爆发已一年,但至今其影响还在继续蔓延。美国已有8家银行因此破产倒闭,日本、西欧也有些银行因此陷入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发表一份报告说,美国次贷危机给企业界造成了9450亿美元的损失,7月28日又发表报告重申了这一观点。中国因购买美国大量国债(据外电报道,与“次贷”有关的约为80亿美元),亦受株连而遭到一定损失。IMF7月28日的报告在评述次贷危机的影响时说,由于房价继续下跌、经济增长缓慢,美国许多贷款信用质量出现恶化。随着市场压力加大,银行业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并增加了银行系统调整和实体经济之间出现消极互动的可能性。美国政府当务之急,是制止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态势,因为这对购房者和金融机构都有所帮助。但就目前来看,美国住房市场还未触底。为此,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最近又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联手,推出资产担保债券。银行对这种债券提供担保,通过这种债券筹集资金,以便为饱受信贷紧缩影响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新的融资方式的效果如何未可预料,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它并不能解决美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所有问题。

IMF的报告在分析次贷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时说,目前西欧一些国家,如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住房价格也出现下跌,增加了人们对住房抵押贷款。建筑业领域的担忧。至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虽然迄今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动荡,但随着危机的延长、外部融资环境趋紧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其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总之,一年来,世界金融市场依然脆弱,系统性风险仍居高不下。IMF这一分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相当严重,对由此形成的潜在金融风险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警惕。

第三,石油价格仍处在高位,并有进一步攀升的可能。今年年初,不少学者基于美国和世界经济势将减速、世界石油需求将萎缩的理由,认为2008年油价必然回落,油市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有的还预计世界油价平均约为每桶80美元左右。但事实并非如此,油价在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之后,一路攀升,到2008年7月一度逼近150美元(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这样的高价格,显然已经与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脱节,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资金炒作以及美元贬值造成的。油价从2007年初的60美元一桶迅速飙升到目前的100多美元,对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既加剧了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又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7月中旬,油价却一改涨势而下挫,至8月15日跌破每桶112美元,主要原因是高油价使消费需求减弱、投资和投机资金暂时撤出原油市场和美元对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汇率上扬。今后世界油价还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涨跌起伏,多数人认为近年内每桶油价下不会跌破100美元,上则有可能冲破150美元甚至170美元。从长期看,油价走高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总之,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类不得不面对高油价,直到石油资源枯竭和出现替代能源、新能源的时候。

第四,美国最近改变货币政策,使美元汇率转跌为升,主要是以此来压抑越来越威胁国内经济发展的通货膨胀,特别是油价的飙升。近几年美国采取措施诱导美元持续贬值,目的主要是减少自己的贸易赤字,转嫁危机,当然这也与上世纪末IT产业高速发展所形成的“美元泡沫”需要释放有关。不管怎样,美元是贬值还是坚挺,都决定于对美国是否有利而且是否利大于弊。国外有的经济学家曾经测算,美元汇价超出实际价值约30%~35%,而至今只贬值20%以上,还有继续贬值的空间。加之美国经济不景气,赤字更趋严重,所以美元汇值从暂时回升转为继续下跌也是有可能的,对此我们应有思想准备。

第五,世界各国,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也不论是缺油国家还是富油国家,正在遭受新的一轮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2007年6月IMF的专家就指出: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现在这个“最大风险”已经变成现实。两价(油价和粮价)飙升以及其他矿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大大拉高了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成本,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我国的石油进口量与年俱增,已超过消费总量的40%;我国每年也进口一部分小麦、玉米、大豆;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占全球进口量的近5成,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有很大影响。

我国经济在国内面临的挑战,也比2007年严峻。主要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在不断增大,能源资源矛盾更加突出,制约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较多,金融潜在风险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结合对策研究一并探讨。

宏观调控要特别解决好几个问题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今年我国经济仍然正常运行,基本面良好,过高的物价涨幅正在逐月回落,形势比预期要好。虽然面临的挑战仍然很严峻,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走势会继续向好:一是宏观调控已见成效,证明现行的调控举措(主要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调控力度也是适宜的,按此坚持下去,加上若干必要的微调,定可实现原定的调控目标。二是经过汶川地震的洗礼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广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生动、深刻的教育,民族凝聚力、使命感和责任心、组织纪律性空前增强,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因而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战胜各种挑战,解决好当前物价涨幅过大问题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是粮食连续五年增产,这是平抑物价和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五是外汇储备充足,已超过美、日、德、法、意、加7个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的总和,具有抵御国外金融风险,保护经济安全的实力。

下半年和明年,宏观调控要特别解决好的问题是:

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今年CPI虽有所回落,但仍处在高位,约为7%左右,远高于原定的4.8%目标和3%的公认警戒线。而且由于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同国内PPI、CPI变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及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也增加了国内物价变动的不确定性;国内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初级产品供应相对紧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能源价格扭曲矛盾继续累积等,对物价问题不可过于乐观,必须把它作为当前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来抓。

这次通货膨胀与上一次(1994-1996)不同,那次主要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规模过大,这次则还有新的更复杂的因素:不仅需求拉动强劲,投资类产品需求旺盛,食品需求也增加较快,而且成本推动显著,资源类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价格以及劳动力、土地等的价格均大幅上涨;此外,市场化发展使过去被人为压低的生产资料价格逐渐回归,也是推动整个物价上涨的因素。不仅有国内自身的问题,而且深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石油、粮食、某些矿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外资、热钱趁人民币升值之机大量进入,推动物价上涨;国家外汇储备超常增长,致使央行投放的配套人民币大量增加;等。不仅局部商品涨价,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涨价,涨价是从农副产品开始的,其涨幅又特别大,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特别大。

因此,对于这次通货膨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一是稳定对粮、油、猪的生产的扶持政策,增加供给。这是稳定人民生活、稳定涨价预期的根本措施。二是对收入低的城市弱势群体(如下岗人员、低收入人员、退休人员等)给予一定补贴,以抵消物价过快上涨对他们的影响。三是狠抓企业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厉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把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四是推进价格改革,适时适量地进行微调,改变某些价格扭曲现象,理顺价格体系,以促进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五是对有些人要求放松银根的呼吁保持警惕。目前国际环境正在继续恶化,未有改善迹象;国内CPI增幅虽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值一倍多,因此信贷结构虽然可以做些合理调整,更多地向有市场、消耗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但从紧的货币政策决不可放松。

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物价上涨过快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为抑制通胀而过分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否则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更不能为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放松对抑制通胀的努力,甚至认为目前的通胀率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宏观调控应把二者兼顾好、协调好,首先是坚持把抑制通胀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要逐步把过高的经济增长率调下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应囿于传统经济学中二者是对立的说法,而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一,较快的经济增长率不是指两位数以上,从我国的实践经验看,超过两位数经济就过热了,突破了各种资源、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7%以下则过低,可能会导致就业和税收大幅下降。目前比较理想的增长率大概是8%左右,这无论是同过去比或同国外比,都已是相当高的了,绝不是什么低速度,把增速调到8%左右应是我们的调控目标。第二,低通胀是指物价涨幅低于3%。从我国的实践经验看,保持物价涨幅在3%以下,物价有点上涨,既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又有利于使经济有一定的活力,促进竞争和就业。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通胀逐步降下来,今年降至7%左右,明后年再降到3%左右。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要扩大内需,以弥补外需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现在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不到,远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服务业耗能少,吸纳劳动力多,创造的税收也多。二要努力培育和增强社会消费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三要搞好金融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等)的支持,积极帮助那些有市场,有效益、吸纳劳动力多但是目前出口下降、信息不灵、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四要大力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并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从事工矿、农业投资,或开办分厂、分公司。五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便增强生产与消费、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扩大内需和外需,增加城乡消费需求。为此,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产销假冒伪劣、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打破垄断和地区封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等。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保证按期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排目标。这个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过去两年节排进展情况不甚理想,节能指标仅完成了1/4,如不采取加倍措施,届时上述指标就会落空。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加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如此下去,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大力推进节排工作,包括逐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强节能减排立法,严格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管,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开展全民性的节能减排教育和行动(如“十大全民节能行动”)等。

乘成功举办奥运之东风,扩展奥运经济、奥运文化的积极作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为我国的经济、人文建设和环境保护、先进科技应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这对推动后奥运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重大作用。有人担心会出现“后奥运衰退”,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奥运投资只占全国总投资1%不到,北京经济产值也不到全国的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不大;而且与奥运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建设,金融服务、通讯网络、旅游、餐饮、会展、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长期的直接的拉动作用;而奥运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文明程度、国家声誉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品牌效应”,则是更长久、更有价值的。关键在于要趁热打铁,大力引导、积极谋划,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奥运“遗产”,来带动七个奥运城市(即主办城市北京,项目城市青岛、香港,足球预赛城市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还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特别是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等,也是当前急需研究和提出对策的重要问题。

标签:;  ;  ;  ;  ;  ;  ;  ;  ;  ;  

宏观调控应处理抑制通货膨胀与保持快速增长的关系--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