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论文

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论文

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姜 文 峰

(中共霍山县委党校, 安徽霍山 237200)

[摘 要] 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总书记深沉隽永的为民情怀。为民情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进行浅析。

[关键词] 习近平; 为民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上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以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的深厚为民情怀。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具体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一、什么是为民

为民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牵挂于心。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将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头;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将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为民的情怀。正是因为这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民情怀,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戴。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大上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与代表和中外媒体的见面会上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些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也拨动了无数普通百姓的心弦。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的几年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每到一处,都是访基层、察社情、拉家常、听民生,百姓生活琐事,都是他念念不忘的大事,始终把群众的生活有没有改善作为关注的重点。

2.为民情怀的价值取向是敬民

在习近平总书记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可里,秉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基本观点,主张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江西井冈山调研时,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总书记详细询问他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女主人对总书记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总书记这样回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公仆”这一身份定位的明确重申。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多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官本位”,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群众逐渐拉开了距离,甚至走向了对立面。他们把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看作是对群众的恩惠与施舍,忘了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更是缺少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3]只有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来敬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为民情怀的情感基础是忧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9号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引用了清代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凸显了作者忧心百姓的饥寒疾苦、夜不成寐的心境。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把人民的冷暖时刻装在心中,所以,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才能聚焦人民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些问题更受人民群众关注。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2018年6月14日,总书记在济南章丘三涧溪村调研时,听说这些年村里移风易俗,刹住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之风后,他说:“我到过一些贫困地区,温饱解决了,但红白喜事花钱太多,搞一个婚礼花多少万,一下子又返贫了。希望你们通过乡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给大家减负。”[4]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治国理政的实践部署才能始终围绕民心民意来开展。

4.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是亲民

柳氏家族中人对于他这种不知羞耻的做法,也不好意思驳他的面子,只图办事不吵不闹落个清净,不留笑柄,常常来个折中处理的办法:对柳知客提供的菜单采纳一些,让柳知客说不出道不出的,不便乱发脾气。

式中,代表类Th中的数据中心th的第k维数据.类间距离的值越大表明类中的对象与其他类对象间的差异越大.

5.为民情怀的终极目标是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6]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是为民情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高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总书记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等场所后强调,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就是要时刻关注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一件一件加以解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循着这一终极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使一大批便民惠民的举措落地实施,使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二是调解组织方面的问题。虽然,从机构建制和人员配置方面看,我国各级调解组织机构设置是很健全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充足的。但是,从专业素质和调解能力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的运行,要求人民调解员完全按照诉讼程序的标准开展调解活动,按照诉讼案件的标准制作调解笔录、收集各类资料和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起草调解协议,对于法律专业素养不足的人民调解员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在人员配备、素质培养等方面花大力气。

二、为什么为民

1.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因此,为民情怀就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每年的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一定都要到最基层去看望人民群众。而与群众在一起时,他的平易近人总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走近群众,走进民家,从细微处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2019年2月1日,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总书记在居民朱茂锦家,同他们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炸烙馇、聊家常。总书记包饺子动作娴熟,还主动询问炸烙馇技巧,屋里充满了亲切祥和。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都重点调研谋划。无论是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还是对青年学子的期望,他没有任何官气和架子,体现了平易近人的亲民作风。

成矿热液沿断裂构造运移至物理化学场突变区,即压力骤减部位时高压热液产生爆腾,形成隐爆钠交代角砾岩,为后期铀的沉淀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图13)[13-14]。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革命导师列宁也曾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毛泽东主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切回顾,“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7]。习近平总书记还用“三个不能”表明共产党人的心迹:“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8]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1]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全文1200余字,总书记10次提“人民”、5次提“群众”,用了187个字的段落来谈“脱贫”。他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5]。亲切朴实的话语,令人民心中暖意融融。

2.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

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为工作重心,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民生疾苦放在心头,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落实了一大批便民惠民举措,积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立场。

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10]“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谋划,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深化改革的措施落地,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只有虚心问计于百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新时代改革发展新局。只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三、怎么样为民

1.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从政几十年来,始终一尘不染,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沉、坚定。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忘却了我党的初心、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抵挡不住酒绿灯红的影响、糖衣炮弹的袭击、金钱美色的引诱,从而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没有牢记我们的党史国史军史,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他们不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再到执政,全部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所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带领人民谋幸福这个根本主题,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唯物史观和党史国史军史的学习,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对人民群众心怀敬畏,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

2.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11]。“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12]要想为老百姓办真事实事,把为民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前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自以为比群众高明甚至拍脑袋决策、深陷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之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都是背离了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对任何一项工作的决策和部署,都要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地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情况。开展调研时,要同时深入到机关和基层、兼顾到干部和群众,既要总结工作局面好和先进地方的成功经验,更要对困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把基层和困难的地方作为调研的重点,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和满意的事情做起,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敢于担当,结果由人民群众评判

能否真正把为民情怀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为民担当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立起了为民担当的典范。2013年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这承诺,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兴党强国富民的重担扛在肩上,是一种主动作为的担当。担当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了新时代。当前,我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面对名利又争又抢、出了问题上推下卸,这些都是缺乏担当的表现。因此,我们要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责任,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利益,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就是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依据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13]。总书记还提出,要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是不是在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是不是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只有这样,我们党和人民事业才能始终体现群众意愿,也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2012-11-15].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23957816.htm.

[2]李贞.习近平的人民情怀[EB/OL].[2017-02-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15/c1001-29080895.html.

[3]刘光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N].经济日报,2018-02-22(01).

[4]习近平.创新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EB/OL].[2018-06-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14/c_1122987466.htm.

[5]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EB/OL].[2016-12-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31/c_1120227034.htm.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7]慕振东.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EB/OL].[2016-03-2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22/c117092-28218431.html.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八讲)[EB/OL].[2018-11-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123/c40531-30418726. html.

[10]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021/c1024-28798453-3.html.

[11]杨胜群.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EB/OL].[2014-02-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01/c40531-24273360.html.

[12]人民日报评论员.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N].人民日报,2013-11-22(001).

[1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1-05].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01/05/c_1122218349.htm.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9)03-0033-04

[收稿日期] 2019-03-15

[作者简介] 姜文峰,男,安徽霍山人,中共霍山县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光 翟)

标签:;  ;  ;  ;  

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