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医院 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溢血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且P<0.05。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脑溢血疾病可考虑将亚低温联合治疗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且在改善疾病预后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溢血;亚低温;神经功能
近年来,脑溢血疾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均较高。给予脑保护干预,其作用已得到专业认可,尤其是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肺复苏、脑出血、颅脑损伤等疾病中。但以往所使用的深低温方式实施难度较大,且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可能性高,为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亚低温方式逐步在临床取得一定地位。但有关其临床疗效目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性,为此本研究纳入80例患者分2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80例脑溢血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65.4±1.3)岁,血肿大小(22.4±2.1)ml;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5.6±1.2)岁,血肿大小(22.6±2.2)ml。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入选标准:①病程时间<6h;②均满足《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内脑溢血疾病判定标准[1];③出血量为15ml-40ml;④存在高血压史;⑤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自愿签字,且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者;②血液性疾病者;③动静脉畸形者;④动脉瘤破裂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⑥精神、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入院后:保持电解质稳定、营养脑细胞、抗感染、降颅压、控制血压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仪器为:Black 电子冰毯降温机 Ⅱ,且头戴冰帽+冰敷中心静脉。并给予镇静类药物辅助治疗,连接呼吸机辅助其呼吸,控制其肛门温度为33-35度,持续3d后,停止物理降温,恢复体温。治疗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各状况,包含出血状况、肝肾、心肺、体征等状况。
1.3 指标判定
根据脑溢血疾病判定标准和患者治疗治疗症状对比情况判定治疗疗效,显效:语言、行走均正常,神志清楚;有效:和治疗前比,部分症状消失,语言和神志均有得到恢复,其恢复率>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有加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此量表包含忽视症、构音障碍、语言、共济失调等13个项目。此量表敏感性和真实性较高,评定项目多。分值为0分(正常)-100分(重型)。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NIHSS评分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总疗效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各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77.50%,且P<0.05。详见下表1:
2.2 NIHSS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脑血管性疾病会损害其神经功能,其原因为卒中后出现继发性病变和病灶直接破坏而造成[2],脑溢血时,脑室中积血和血肿压迫阻塞脑脊液循环和脑室系统,脑室膨胀,增高脑压,进一步阻断脑脊液循环,破坏脑深部组织,不可逆损伤核心部位脑组织,且附近受压脑组织为低灌注状态[3],尤其是刺激和压迫脑干和丘脑下部,引发呼吸循环障碍和高热。临床针对病灶直接破坏状况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现主要针对继发性损伤实施治疗。
本研究中纳入80例患者分2组讨论后,从患者治疗总疗效、NIHSS评分等方面均证实了亚低温联合治疗方式的优势性,且P<0.05。亚低温指将温度控制在32-35度,因人体处于此温度范围中,器官可正常运作,并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以免发生缺血性脑损害。本研究亦表明,亚低温可保护脑组织和神经元、血脑屏障,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修复损伤神经轴索,降低神经元坏死。从多种机制上保护脑功能,脑细胞代谢率、脑组织耗氧量降低,且对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和过量产生有抑制作用,降低自由基生成量。且郭光亮学者[4]在研究中纳入101例患者分2组讨论后,从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也证实了亚低温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且P<0.05。本研究与之相比,其结果相符。综上,建议临床治疗脑溢血疾病可考虑将亚低温联合治疗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且在改善疾病预后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J].中华精神科杂志,1988,21(1):60-60.
[2]凌继勇,李龙,苏亦明等.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128-130.
[3]周应君.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20):74-75.
[4]郭光亮.亚低温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07-5108.
论文作者:刘继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低温论文; 脑溢血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