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典型症状为腰背疼痛、肢体麻木等,或可伴随下肢、坐骨神经等的放射性疼痛,如果病情严重可能引发膀胱功能障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方案无效,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可能导致后遗疼痛,影响患者的预后,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1]。为探讨对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选择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患者计84例为对象,评估了常规西药治疗与联用温针灸干预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后遗疼痛患者计8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塞来昔布+乙哌立松治疗对照组(n=42)与联用温针灸干预实验组(n=42)。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3~70岁,均数(45.81±6.74)岁,病程6周~1年,均数(7.16±2.11)月,实验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4~68岁,均数(46.35±7.11)岁,病程5周~1年,均数(7.34±2.15)月,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已经开展腰椎间盘突术,手术成功,无用药禁忌症,已经签署同意书。1.2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用药塞来昔布+乙哌立松,塞来昔布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日2次,首日剂量为400mg,次日开始每次200mg,乙哌立松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剂量为50mg。实验组则采用温针灸干预治疗,穴位选择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承扶穴、秩边穴、环跳穴、足三里、阳陵泉、双侧委中穴、患侧椎体旁边下肢酸痛最为明显位置[2]。对所选择的穴位,使用医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后则可进针,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则可连接针灸治疗以,选用疏密波,维持局部肌肉有节律的进行跳动,频率、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的同时,使用温灸架进行艾灸,艾卷距离皮肤距离以温度适宜,温热不烫为宜,艾灸时间为每日1~2次,每次15~30min即可。1.3观察指标(1)对比临床疗效,症状改善,体征稳定,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判定为治愈;症状改善,存在轻微腰腿疼,但不影响工作与生活,判定为显效;症状缓解,偶尔存在腰腿疼痛,使用止痛药物后缓解,判定为有效;未见显著改善,需要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干预,判定为无效[3]。(2)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法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2.2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实验组 X2 P值 42 42 10(23.81) 11(26.19) 0.151 0.698 13(30.95) 17(40.48) 1.978 0.160 10(23.81) 11(26.19) 0.151 0.698 9(21.43) 3(7.14) 8.339 0.004 33(78.57) 39(92.86) 8.339 0.004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表 (

论文作者:张学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针灸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