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678000)
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微创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在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监测上的指标好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出现上也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利用内镜微创疗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内镜;探究分析
在微创技术的大力发展下,利用微创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非常常见,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的特点,然而其和内镜相比,还是具有创伤性,相比之下,内镜创伤性非常小,然而还具有操作局限以及潜在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一年来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龄都在22-76岁,平均年龄在(42.8±6.2)岁。所有患者都是自愿采取地治疗,没有任何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患者都是50名。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开腹手术,实施常规的消毒铺巾,全麻后,然患者处于仰卧位的姿势,按照肿瘤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手术结束后再实施逐层缝合,还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给予观察组的患者利用内镜微创术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把患者的腰部垫高,对于在肠部进行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取截石位,还要对气腹压力进行监测,在患者的脐下5mm位置开12mm的观察孔,将立体摄像头放置在其中实施手术监测。要注意入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按照患者的病灶种类和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处实施穿刺,在手术结束之后运用收缝线对伤口处进行逐层缝合,还要利用内镜进行检查,在无胃肠道没有出血以及渗漏的情况下手术结束。此外,在两组患者的术后都要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提高。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检测的相关指标,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该病种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因为多数的胃肠道间质瘤都是腔内生长,因而在治疗中间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在本文中,对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一研究,并对两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运用内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手段,在临床疗效上要比对照组好很多。在临床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与很多相关的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将内镜微创手术运用在胃肠道的间质瘤的治疗过程中,用来对胃肠道的间质瘤在手术中的要求的妈祖。其优势和特点主要包括,首先,采取内镜微创手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能够把检查和手术治疗作一有效地结合,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病灶的检查以及诊断效率,让医生能够精准地评价病灶,并对其周围的具体情况作一检查。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切除术的实施,促进病灶清除率的提升;其次,这一治疗手段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对微创治疗的最终目的进行实现,在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具有手术切口非常小、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非常少的特点,能够对手术中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最后,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并发症发生的频率,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患者有术后出血和肠瘘与切口处愈合不良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明显比对照组少,主要的原因是在运用内镜微创的治疗中,对患者造成的胃肠组织上的损伤是非常小的,所以患者在手术结束的恢复效率是非常高的。然而,内镜微创手术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如此一来,才能让内镜微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此外,在治疗中,还要结合围手术期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手术结束后的质量进行保障,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参开文献
[1]曹春莉.miRNA-21在伊马替尼敏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通过B淋巴细胞瘤-2基位点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2]马娟娟.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的表达[D].南方医科大学,2016.
论文作者:张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胃肠道论文; 微创论文; 间质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灶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8期论文;